艺术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学与诗性生存探索,强调精神深度,倡导平等对话,揭示人文社会科学“症结”。
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美学、文艺学问题,既有一种内容上的一贯性,尤有思维方式上的特点,那就是倡导一种平等对话和自由对抗的精神,以“知己知彼”的“对敌”的方法深入文本,用美学、文艺学方式,揭示人文社会科学一些问题的“症结”。第一部分“反者道”,虚涵三意:一乃“反者道之动”,强调“道”之“动”,从发展变化中感悟领会美学文艺学之迁移;二乃文章皆“反者”之道说,借由一种不同的眼光,观照“常识”与“常理”;三是试图揭出“反者”之“道”,既是“思路”,亦是“思想”。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提出研究的基本理念,强调精神深度和精神搏斗。第二部分“美学课”,指出美学乃人生存无可逃避之“课程”,用美学的方式思考社会和生存世界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强调美学与生存的统一。第三部分“信天游”,从文学文本的解读来读解世界、人生,是作者理念的具体实践。三个部分有内在的联系,核心线索是对美学与诗性生存的探索。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从社会文本到生存文本,都可以用美学的眼光进行透视。但是,美学的思考本身就存在着一种矛盾,即以理性来处理感性的现象。这样的矛盾牵涉到人文学术的根本,所以,以“文艺之敌”命名本书,既意识到美学的限度,又张扬了其特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反者道
- 文艺之敌
- 观念的冒险
- “五四”的三重变奏
- 文学本体的奇妙“兑现”
- 何来“终结”,谁与“对话”
- 脸对脸,还是背靠背?
- 美学与革命
- 文学研究还是要研究文学
- 无边的文学批评
- 文化批评的内在理路
- 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
- 美学课
- 论悖谬美学
- 美学的抗争
- 否定的精灵
- 有学问的文艺学
- 中西文化“情根”论
- 梦想的目光
- 当下的审美脉搏
- 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
- “活的形象”与席勒的政治美学
- 小说叙事的政治美学意蕴
- 被美惊醒
- 信天游
- 问余何意栖义山
- 价值重估:作为精神的阿Q
- 不准革命:被杀戮的阿Q
- 身份困惑:汉字、文化认同与阿Q
- 古文观旨
- 说凤姐
- 伟大的宁静
- 叙事智慧与政治意识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