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1千字
字数
2018-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优秀青年学者赵金刚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整理而成,代表了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年轻一代的较高水准。陈来先生特为作序。
内容简介
书稿聚焦于朱子的历史观,即朱子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世界”,以及在朱子的内在视域下,历史世界以怎样的形态展现。这样的论题突破了传统朱子研究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
作者认为,朱子的历史观以理气为骨架,以理势为经络,以具体问题为血肉,逐层展开。天理是朱子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点,与理不离不杂的气则是他处理相关问题的另一要素。理气关系构成了朱子理解历史世界的“子午线”。朱子对于诸多历史问题的处理,都要从这一关系构成的基本问题来展开和理解。理气关系中较为重要的则是“理一分殊”,这是历史世界的基准构架与模式,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都可以看作是理一的分殊,是理通过气具体展现的图景。理势关系则是理气关系的具体化,它处理的是历史中“变”与“不变”的问题,尤其是价值与历史变化的关系。理势关系还涉及历史变化中规律、法则如何起作用这一问题。
理与气、变与不变等最终落实到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评判当中。三代与汉唐构成了朱子历史世界的分水岭,三代是天理充分体现的世界,而汉唐则意味着天理有待实现。如何看待三代汉唐,具体体现了朱子对于理气、理势关系的把握。朱子与陈亮的“王霸义利之辩”、朱子对三代汉唐诸多问题的理解,都是沿着理气、理势关系而具体展开的。而这些思考,最终还是指向朱子自身生活的世界。这一“历史世界”与“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相互影响——现实的历史影响着朱子对于古和道的思考,而思考道展现的诸多历史时代终究是为了在本朝实现回复三代的理想。回复三代,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学的功夫把握天理,最终在现实中实现天理。
本书主要采取哲学史的视角,兼顾史学史的相关问题,同时着力避免“套”用西方历史哲学或某种机械的历史观构架分析朱子,尽量从朱子自身的视角来分析问题,避免给朱子的思想贴上诸如“循环论”等“标签”。从天理视域出发,即希望尽可能回到“朱子本身”,如其本然地理解他的关注、他的思考、他的焦虑,因此本书可以视作是对朱子历史认识的再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导论
-
第一篇 理与气
-
第一章 理一分殊
-
第二章 理气强弱
-
第三章 理生气
-
第四章 主宰谓之帝
-
第五章 气运之不齐
-
第六章 德与命
-
第二篇 理与势
-
第七章 理与天下之势
-
第八章 理势
-
第九章 损益
-
第三篇 王霸义利
-
第十章 心事、经权
-
第十一章 以义为本
-
第十二章 尊王贱霸
-
第十三章 道物心法
-
第四篇 三代汉唐
-
第十四章 学统·道统与历史
-
第十五章 回复三代
-
第十六章 汤武革命
-
第十七章 《通鉴纲目》与正统
-
第五篇 本朝
-
第十八章 祖宗·变法·道学
-
第十九章 朋党:君子小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禀气、气运、理势、损益、王霸义利、三代汉唐、正统、变法
每日一书:《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本书将朱熹的历史思考与理气论哲学相关联,探讨了禀气、气运、理势、损益、王霸义利、三代汉唐、汤武革命、正统、变法、朋党等话题,将朱子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角度理解朱熹思想。“理一” 自然具有分殊,也就是同一性当中本身就蕴含着差异性,这首先就表现在 “一理” 与 “五理”(仁义礼智信)的关系之上。“理一分殊” 中的 “一” 不能用量词去理解,它表示的并不是一个理,而是表示作为根本的理的贯通性,以及万物具备的理的同一性。在朱子看来,人物在根源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禀气 “偏正” 不同,故而有了人物之分。即使在禀气较正的人那里,也由于清浊不同而有了圣凡之别。在朱子看来,由于气数的不齐,因此天下不能长治久安。气直接影响到价值的实现。虽然天十分爱人,但历史上经常表现出来的却是天无法战胜 “气数之力”,气的力量常常压倒理,理气常常互为胜负。这条材料表征出的历史观在朱子那里是十分常见的。气是理所生,而理本身又寄寓于气当中,但是,当理生了气之后,日用当中的流行过程却仿佛都由这气决定,在具体的运动过程当中,理就管不住气了,这就是 “气强理弱”。朱子重申了他的观点,即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内容,并且 “别无勾当”,仅以 “生物为心”。三纲五常是人世间的伦理原则,是社会生活的准则,更是人的本性,是人世间的 “所以然” 与 “所当然”。历史无论如何发展,作为理之具体化的三纲五常是不会消失的,人类会一直按照这些原则生活,佛教无法消灭这些准则,暴君也无法消灭它们。社会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是同一个理的体现,这一观点之所以能在朱子那里成立,其枢纽就在一个 “生” 上。朱子气论当中有一 “十字大开” 的图式。从横向看,五行之气流行相生,周而复始。从纵向看,五行之质不断由轻到重而有。对于宇宙来讲,两个气序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两个 “气序” 交织在一起,这样气运就更加复杂。朱子从万物资生运转的角度讲 “元亨利贞”,在他看来,任何一时间阶段都可以用 “元亨利贞” 来描述。“虽一息之微”,如一呼一吸,也可以分为四段运转。元亨利贞这样的阶段是普遍存在于所有事物当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这样的生化运转规律。还需要指出的是,有时朱子也将 “小小元亨利贞” 叫作 “小四时”。在朱子看来,柳宗元认为封建由 “势” 造成有其合理性,只是某些问题说得不够全面,而后人对柳宗元的批评又嫌苛刻。在朱子看来,“封邦建国” 之制自古便有,圣人是依据 “自然之理势” 而封国的,这种行为是圣人公心的体现。圣人、先王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封,并不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私心的考虑,也不是像柳宗元所讲,圣人想要混一天下而不得,不得已采取了封建制。在朱子看来,圣人行封建所遵循的 “势” 是 “自然之理势”,而非 “不得已之势”。“损益” 问题与历史的发展变化直接相关,它处理的是历史发展中的 “变” 与 “不变”,直接与历史的不同形势有关,尤其是关系到 “天理” 与作为具体历史情况的 “势” 的关系。朱子继承孔子所讲的 “损益” 说,这与他对 “古今异宜” 的强调有密切关系。朱子以 “枉尺直寻” 来概括功利学说,至少说明两点:首先,在朱子看来,功利学是以 “计利之心” 行事,而不是以 “道” 为动机,他们最终所追求的王霸之道可能与价值相剥离,是无本之行;其次,“枉尺直寻” 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终究无法 “直人”,无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纠正,这就涉及具体的实践行为的实践主体与行动效果之间的关系。“汤武革命” 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历史朝代更迭中的王朝合法性问题,即天命移转问题;其次是忠孝与革命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纽结在一起。天命之转换与忠孝原则何时被打破密切相关,而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立新的忠孝秩序。同时,这两个问题也都各自附带其他一些问题,如天命之转换与对禅让和家天下的叙述有关,忠孝与革命关乎如何评价 “革命者”。“正统论” 作为中国史学思想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与阐释历史上王朝的政治合法性相关,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朱子本人也很重视正统问题,在他看来,《资治通鉴纲目》讨论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 “正统”。“正统” 之名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即 “正” 代表的 “居正” 与 “统” 代表的 “一统”。在具体的 “正统” 判定上,还会关涉两者的优先性问题,尤其是后代在追溯正统时,往往围绕着二者的张力展开。居正与一统的张力,与如何对待政治秩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子认为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是延续庆历新政而来,是对庆历之 “恨” 的弥补。朱子对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的态度,学者多有研究,其中的细节也多有阐发。如果回到本书对朱子历史观的阐释构架上,其实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他的态度,即:势、利、学。朱子对于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的基本观点乃承继二程而来。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