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5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选取了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新自由主义批判的文章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
文章系统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的谬误和在实践中的危害,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期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敏锐辨识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危害,正确认识造成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制度根因,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一 新自由主义的源流与本质
-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 一 必须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本质,认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 二 商品内在二重性矛盾潜伏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使危机爆发成为必然现实
- 三 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最终是无法克服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使防范规避危机成为可能
- 四 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制度层面、本质层面,一个是体制层面、技术操作层面
- 五 应对金融风险,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从操作层面、体制层面采取措施,更要从制度层面全面采取防范规避措施
- 新自由主义研究
- 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 二 新自由主义在世界的蔓延及其后果
- 三 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及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
- 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 一 新自由主义推行彻底的私有制,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主权
- 二 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动乱等严重社会问题
- 三 警惕和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
- 略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 海外归来谈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 一 新自由主义流行全球及其后果
- 二 俄罗斯为何频频向金融寡头发难
- 三 拉丁美洲涌现反新自由主义浪潮
- 四 正视全球化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 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衰败
- 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和美国政府战后对全人类发动空前严重的浩劫
- 二 反思经济危机、批判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挑战美国经济霸权、抨击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西方世界不可逆转的群众性思潮
- 新自由主义的源流与本质
-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 一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内涵与特点
- 二 新自由主义经济实践的后果
- 三 简要评论
-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
- 新自由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对立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决批判新自由主义
- 二 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势必会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 三 新自由主义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势必会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 四 新自由主义反对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势必会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 五 新自由主义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会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 新自由主义思潮: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意识形态
- 一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
- 二 新自由主义给世界造成的危害
- 三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 四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 五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流行的原因
- 六 关于抵制新自由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的几点意见
- 二 对新自由主义“彻底私有化”观点的批判
-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 一 “科斯有产权理论而马克思没有产权理论”断语考释
- 二 马克思和科斯研究产权理论的个人学术背景比较
- 三 马克思和科斯研究产权理论的方法论比较
- 四 马克思和科斯的产权理论体系比较
- 五 两种产权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政策含义
- 六 两种产权理论的不同历史地位
- 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比较
- 一 产权理论的由来和演变
- 二 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若干观点评析
- 三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科学性
- 四 对适合中国的产权分配原则的探讨
- 国企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
- 一 科斯的产权理论是私有产权理论
- 二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为指导
-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 不能让新自由主义误导国有企业改革
- 一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命题。由此得出私有化的必要性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 二 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中央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不允许新自由主义者把这些方针政策朝私有化方向解释
- 批判新自由主义就是否定和反对改革吗?
- 科学理解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一 国企改革的新动态值得关注
- 二 科学地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
- 三 坚持整体和个别相结合深化国企改革
- 国企改革必须防止几种偏向
- 三 对新自由主义“绝对自由化”观点的批判
- 从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 一 新自由主义的演变及其本质
- 二 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 三 警惕和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一 导言
- 二 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
- 三 我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新自由主义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 一 新自由主义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 二 金融自由化的兴起和发展
- 三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后果
- 四 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估计和相关对策
-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 一 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特征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
- 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 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 一 新自由主义的缘起及发展
- 二 新自由主义孕育了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 三 新自由主义救不了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 四 新自由主义必将衰败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 30年新自由主义迷思的幻灭
- 一 法案开启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历史性变革
- 二 作为“历史终结”思想的新自由主义
- 三 金融管制放松造成恶果
- 四 法案标志着与新自由主义决裂
-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
- 金融资本主义:新特征与新影响
- 一 新自由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
- 二 金融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 三 金融资本主义的新影响
- 四 结论
- 金融资本逻辑与帝国的本质
- 一 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 二 新自由主义与帝国
-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视野中的新自由主义时代和金融危机
- 一 积累的社会结构(SSAs)
- 二 新自由主义时代的主要制度及其内部矛盾
- 三 新自由主义SSA下的金融危机
- 四 危机后美国的政策回应
- 五 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
- 从近百年美国的三次金融立法看“金融自由化”的历史命运
- 一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加强监管,禁止混业经营
- 二 《格雷姆—里奇—布利雷法》:认可“金融自由化”,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推手
- 三 以“沃尔克规则”为基础的《多德—弗兰克法》:将“金融自由化”请下了神坛
- 四 对新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观点的批判
- 全面准确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 一 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二 如何理解“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 三 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种种误读
- 四 如何看待海内外对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评价
- 评析新自由主义倡导的政策实施问题
- 一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
- 二 关于国际贸易自由化问题
- 三 破除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好处大的神话
- 四 结束语
- 论资源配置中的市场调节作用与国家调节作用
- 一 西方市场决定理论的发展与反思
- 二 市场调节与国家调节的功能性互补
- 三 两种“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比较
- 四 简要结论
- 准确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试论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 一 两种“市场决定论”观点对比
- 二 有关市场与政府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 三 政府失灵理论评析
- 四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
- 新自由主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双重悖论及其批判
- 一 西方“市场失灵”理论的新自由主义转向
- 二 新自由主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双重悖论
- 三 新自由主义“市场失灵”理论对政府发挥作用的思想钳制
- 四 构建“双强、双优”型社会主义政府和市场关系
- 五 通往灾难之路的新自由主义
- 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通往灾难之路
- 两种道路 两种前景
- 一 两种制度、两种道路的博弈决定世界未来的前途
- 二 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可能成为垄断资本统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三 社会主义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但仍需经过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警惕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三股思潮
- 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
- 二 怎样研究社会主义
- 新自由主义:救世良方还是经济毒药
- 一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政策主张
- 二 新自由主义泛滥的经济后果
- 三 全球范围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结构失衡
- 四 对新自由主义风潮的反思和矫正
- 新自由主义的资本积累主张及其危害
- 一 新自由主义关于资本积累的主要观点
- 二 新自由主义的资本积累主张在实践中的危害
- 新自由主义的危害与拉美左翼运动的崛起
- 一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拉美国家造成的危害
- 二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与拉美左翼运动的崛起
- 三 拉美左翼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
- 一 新自由主义不可能“没有色彩”
- 二 令人失望的新自由主义后果
- 三 向着新的发展战略和理念前进
- 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
- 一 俄罗斯私有化的动因和特点
- 二 俄罗斯私有化的目标和实际结果
- 三 私有化的社会后果与政治结局
- 新自由主义与转轨国家私有化的教训
- 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批判
- 一 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与危机的揭示
- 二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 三 回应挑战:欧洲共产党的左翼联盟对策
- 四 几点简评
- 六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自信
- 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
- 一 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 二 西方国家反危机措施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 三 科学把握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走势与影响
-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规避金融和经济危机
- 五 防范与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重大创新
- 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的思考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金融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 二 发展多种成分的金融业一定要保持国有金融的主体地位
- 三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稳健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和发展金融市场
- 四 保持中国金融的独立自主地位,保证金融的国际安全
-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强大理论武器
- 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
-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视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体制、技术层面原因
-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指导思想
-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自信
- 一 经济发展不应偏离指导思想
-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
- 三 西方经济学存在一系列弊病
- 四 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经济学教育
- 西方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中国经验
- “西化”的经济学教育不能成为主流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