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1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涵盖先秦两汉哲学思想发展的概述,殷周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老子及其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等。
内容简介
本书打破“两军对垒”和“人头列传式”的传统框架,按照中国哲学发展的本来面目貌,采取以学术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所关心所争辩的哲学概念和命题为基本框架而编写,既简明扼要,又抓住哲学本质,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问题史”。在内容上,将近年出土的简帛《老子》和郭店竹简的哲学思想,及时地纳入这部论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先秦两汉哲学思想发展的概述
- (一)绪言
-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基础及文化背景
- (三)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 (四)诸子百家争论的主要哲学问题
- 1.礼法之辩
- 2.古今之辩
- 3.义利之辩
- 4.名实之辩
- 5.人性之辩
- 6.力命之辩
- 7.天人之辩
- (五)两汉哲学争论的主要问题
- 1.天人之辩
- 2.力命之辩
- 3.形神之辩
- 4.性情之辩
- 5.义利之辩
- 6.知行之辩
- (六)小结
- 第二章 殷周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
- (一)绪言
- (二)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
- 1.万物有灵
- 2.灵魂不死
- 3.图腾崇拜
- 4.祖先崇拜
- (三)殷商时期的“上帝”(或“帝”)观念
- 1.殷商的“天命”思想
- 2.西周的“以德配天”思想
- 3.西周末年的怨天、恨天、骂天思想
- (四)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
- 1.天人关系论
- 2.宇宙本原论
-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五)小结
- 第三章 老子及其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
- 1.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 2.道“为天下母”
- 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4.“自然”和“无为”
- 5.“柔弱胜刚强”
- 6.“身重于物”
- (三)庄周的哲学思想
- 1.庄周其人与《庄子》其书
- 2.“道”与“气”
- 3.理想人格论
- 4.“天人合一”
- 5.“坐忘”论
- (四)简帛《老子》与“太一生水”
- 1.简帛《老子》
- 2.“太一生水”
- (五)小结
- 第四章 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孔子的哲学思想
- 1.仁与礼
- 2.知与行
- 3.中(中庸)与权
- 4.命与神
- (三)《郭店儒简》的哲学思想
- 1.性情论
- 2.五行论
- 3.六德论
- 4.时命论
- 5.治国论
- (四)孟子的哲学思想
- 1.仁政说
- 2.性善论
- 3.天人合一论
- 4.力命观
- (五)荀子的哲学思想
- 1.礼与法、王与霸
- 2.性恶论
- 3.知行论
- 4.正名论
- 5.天人相分论
- (六)小结
- 第五章 墨子及其墨家学派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墨子其人和《墨子》其书
- (三)前期墨家的思想
- 1.“兼爱”与“非攻”
- 2.“尚贤”与“尚同”
- 3.“节用”、“节葬”与“非乐”
- 4.“天志”、“明鬼”与“非命”
- 5.“言有三表”(或“言有三法”)
- (四)后期墨家的思想
- 1.“摹略万物之然”(认识论)
- 2.“论求群言之比”(逻辑学)
- 3.“仁,爱也;义,利也”
- (五)小结
- 第六章 韩非及前期法家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申不害的“重术”思想
- 1.“尊君卑臣,崇上抑下”
- 2.“以名责实”
- 3.“无为之术”
- (三)商鞅的“重法”思想
- 1.“明主任法去私”
- 2.“三世”历史观
- 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 (三)慎到的“重势”思想
- 1.因“权”之势
- 2.因“法”之势
- 3.因“人情”之势
- 4.因“众”之势
- (四)韩非的哲学思想
- 1.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 2.“自为”人性论
- 3.“进化”的历史观
- 4.“参验”认识论和方法论
- (五)小结
- 第七章 《易传》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易传》及其作者、成书年代
- (三)天地万物生成论
- 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 2.“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4.“阴阳不测之谓神”
- (四)辩证法思想
- 1.“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 2.“一阴一阳之谓道”
- 3.“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 (五)人生理想论
- 1.忧患意识
- 2.安身立命
- 3.天人合德
- (六)小结
- 第八章 黄老学派及其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黄老帛书》的哲学思想
- 1.“唯余一人,兼有天下”
- 2.“刑德相兼”
- 3.“刑(形)名相应”
- 4.道论
- 5.朴素辩证法思想
- (三)稷下黄老之学
- 1.以“气”解“道”
- 2.静因之道
- 3.治国之道
- (四)《吕氏春秋》的黄老思想
- 1.以“太一”解“道”、以“精气”解“道”
- 2.贵因论
- 3.贵生论
- (五)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术
- 1.道论
- 2.无为论
- 3.养生论
- (六)小结
- 第九章 西汉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生平与著作
- (三)“天人感应”论
- 1.天论
- 2.气论
- 3.“天人感应”论
- (四)认识论
- 1.“察物之异,以求天意”
- 2.知先行后说
-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
- (五)人性论
- 1.“生之自然之质,谓之性”
- 2.“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 3.性分三品
- (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1.“变而有常”
- 2.“反经合道”
- 3.“凡物必有合”
- 4.“以微致显”
- (七)社会伦理观
- 1.“任德不任刑”
- 2.“仁义之分”
- 3.“身之养莫重于义”
- 4.“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 (八)小结
- 第十章 东汉王充的哲学思想
- (一)绪言
- (二)生平和著作
- (三)“天道自然无为”论
- 1.论“气”与论“天”
- 2.驳神学目的论
- 3.驳“天人感应”论
- (四)无神论思想
- 1.驳神仙方术
- 2.驳有鬼论
- 3.驳世俗迷信
- (五)反对神化孔子和经书
- 1.孔子是人不是神
- 2.经书不是判定是非的标准
- (六)认识论思想
- 1.“学之乃知”
- 2.“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 3.“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 (七)自然命定论
- 1.对“命”的界定
- 2.以“气”释“命”
- 3.对命定论的评价
- (八)小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