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可物化可视觉的幽雅文化,体会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以下11册。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未名·幽雅阅读丛书1)》本书内容围绕上述要点而展开,即首先介绍中国园林的景观内容、艺术风格和构景原理,再进一步介绍园林与中国其他众多文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怎样水乳交融的关联,以及园林是如何表现着中国人看待世界、时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未名·幽雅阅读丛书2)》本书以“人”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作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面地介绍了优伶及其相关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未名·幽雅阅读丛书3)》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

《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未名·幽雅阅读丛书4)》浩浩中华,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保存完好的服饰文化,它们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鲜艳夺目的色彩审美、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它蕴涵着的深沉凝重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雨中春树人家:品味华夏古建筑(未名·幽雅阅读丛书5)》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有其独特的建筑理念、结构体系和风格特点,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空间意识、哲学观念和艺术水平。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未名·幽雅阅读丛书6)》本书以作者对自己数十年间在不同季节、时段、空间品饮各类中国茶的切身体验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炼的茶道日记中,将古今茶事、诗事、画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氲的清茶中。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未名·幽雅阅读丛书7)》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最关键最性情的特质。

《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未名·幽雅阅读丛书8)》本书挑选了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35个汉字,通过对它们丰富内涵的揭示以及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化诠释,写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妙趣横生的世界,饱含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可谓一部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文化读物。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未名·幽雅阅读丛书9)》本书通过对国画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如钱选、石涛、倪瓒、八大、马远、陈洪绶、夏圭、法常等画家及其画作的介绍,将这些国画作者的人生经历、境界和追求揭示出来,同时在介绍过程中将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诉诸笔端,读来颇令人感怀。

《饮之太和:书法审美境界(未名·幽雅阅读丛书10)》本书重点展示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代表性作品及其审美风格:吞吐大荒妙造自然的篆书,积健为雄宽博大气的隶书,真力弥满刚劲典雅的楷书,行气如虹畅达流美的行书,大气盘旋惊沙坐飞的草书。

《人间要好诗:唐宋诗百句(未名·幽雅阅读丛书11)》作者萃取了唐宋诗中诸如风烟、海日、羌笛、何须、夜阑、却嫌、夜归、烟雨、扁舟、只恐、一棹、秋鸿、梦觉、笑拈、与谁等点睛之辞,加以简约点评,既强调了中国诗人的灵性表现,更在不同诗句的对比中,富有张力地呈现了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相通。

目录

  •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综合结晶
  • 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体象天地,包蕴山海——中国传统的皇权国家与中国古典皇家园林
  • 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国文人园林的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
  •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中国古典园林的其他类型及各类园林间的影响借鉴
  • 二 人力至极 天工乃见
  •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及艺术特点
  • 屋宇虽多不碍山——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景观要素
  • 三 玉亭争景 画桥对起
  •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的组织结构艺术
  • 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建构精致而富有韵律的园林空间序列和园林景观序列
  • 四 能供水石三秋兴 不负江湖万里心
  • 埋盆作小池,便有江湖适——“写意”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涵义
  • 小山丛桂晚萧萧,几时容我夜吹箫——园林“写意”手法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经典意象的作用
  • 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园林之中无处不在的文华绮秀之美
  •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之间的辉映与融通
  • 赏心乐事谁家院——园林作为文化艺术综合载体的广泛包容性
  • 逸思入微茫——构建园林艺术深致的哲学向度
  • 结语 门前红叶地 不扫待知音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
  • 版权信息
  • 幽雅阅读总序
  • 引言
  • 一 “梨园妙曲齐阳阿,衣冠优孟舞婆娑”——说优孟
  • 二 “可怜兄妹承新宠,未必风霜耐岁寒”——说李延年
  • 三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说绿珠
  • 四 “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说黄旙绰
  • 五 “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说许和子
  • 六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说雷海青
  • 七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李龟年
  • 八 “高皇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菊部头”——说菊夫人
  • 九 “今日蛾眉亦能尔,千载同闻侠骨香”——说严蕊
  • 十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珠帘秀
  • 十一 “意态由来看不足,揭帘半面已倾城”——说顺时秀
  • 十二 “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说商小玲
  • 十三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马锦
  • 十四 “天锡串戏妙天下,佳剧出出有传头”——说彭天锡
  • 十五 “五陵侠少豪华子,甘心欲为王郎死”——说王紫稼
  • 十六 “身怀绝艺无人识,一朝得显御前尊”——说陈明智
  • 十七 “乱弹巨擘属长庚,字谱昆山鉴别精”——说程长庚
  • 十八 “赶三一死无苏丑,唯有春山唱打围”——说刘赶三
  • 十九 “阳春白雪怀优孟,法曲长留一瓣香”——说岳春
  • 二十 “风雨百年喜连成,梨园万代传芳馨”——说叶春善
  • 后记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一 无限天地在其间
  • 二 飞翼带我去翱翔
  • 三 佛门圣花开南朝
  • 四 盘口瓶与万寿尊
  • 五 唐宋民窑留佳句
  • 六 青瓷如玉彩瓷娇
  • 七 金刚宝塔传佳话
  • 八 携来世界曾游
  • 九 瓷中骄子珐琅彩
  • 十 三只瓷盘的遐想
  • 十一 天龙地黄铺宫瓷
  • 十二 吉祥如意自风流
  • 十三 瓷母的三阳开泰
  • 十四 最是难忘东巡时
  • 十五 也可以清心
  • 十六 想起了外销紫砂壶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自序
  • 穿在身上的史书
  • 惊鸿一瞥写春秋
  • 百年风雨映满衣
  • “鱼皮部”的北疆传奇
  • 美丽从雪山走来
  • 丝路霓裳舞翩跹
  • 织锦唱着古老歌谣
  • 绣出百彩千辉
  • 夜与昼的传说
  • 永不脱下的内衣
  • 你的背影如此迷人
  • 云鬓花颜金步摇
  • 占尽人间春色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雨中春树人家:品味华夏古建筑
  • 版权信息
  • 幽雅阅读总序
  • 引言
  • 深窈秀美 世外桃源私家园林
  • 皇家园林 锦绣江山演变铺列
  • 佛塔建筑 蕴涵禅悟静观世事
  • 民居建筑 起起落落演绎不尽
  • 景亭楼阁 情以致远妙景横生
  • 陵墓建筑 千年沉寂祈盼永福
  • 学府书院 古朴清幽蕴藏哲理
  • 宗教建筑 肃穆密境天界仙境
  • 万里长城 千古雄浑尽显浩然
  • 戏台建筑 四方一角幻化起落
  • 桥梁建筑 古朴风情小桥流水
  • 宫殿建筑 辉煌壮丽雄踞世间
  • 礼制建筑 至诚不苟祭祀尊神
  • 城池建筑 历尽沧桑固防自守
  • 装饰手法 祥和意美永续佳境
  • 结构形式 历史注脚遗韵未尽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序一
  • 序二
  • 佳人如茗
  • 茶道略说
  • 茶俳(一)
  • 烟雨·江南
  • 茶有九德
  • 女儿红
  • 白石词风
  • 茶可载道
  • 说茶时
  • 煎水(一)
  • 茗壶说(一)
  • 佳人如茗
  • 再说茶时
  • 茶俳(二)
  • 茶与禅
  • 秋水(一)
  • 秋水(二)
  • 饮茶的境界(一)
  • 般若味重重
  • 人淡如茶
  • 夏夜烹茶
  • 论饮
  • 饮茶说《三国》
  • 说茶食
  • 饮茶的境界(二)
  • 茶道威仪说
  • 秋水(三)
  • 老竹大方(一)
  • 论茶香味
  • 煎水(二)
  • 论投
  • 兰说(一)
  • 茗壶说(二)
  • 兰说(二)
  • 人淡如茶
  • 茶道礼法
  • 老竹大方(二)
  • 茶器略说
  • 说茶香
  • 禅茶诗偈
  • 冷香斋诗钞
  • 兰说(三)
  • 陈继儒茶诗
  • 茶性略说
  • 老王
  • 重修冷香斋记
  • 茗壶说(三)
  • 茶道修持说
  • 茶与音乐
  • 茶有九香
  • 乌龙茶略说
  • 茶友论茶时
  • 肉末炒茶叶
  • 对花饮茶
  • 禅茶诗偈
  • 山居纪事
  • 春日涉事
  • 岁末抒怀
  • 老实吃茶
  • 悼一如居士
  • 茶汤说
  • 煎茶的乐趣(一)
  • 老实吃茶
  • 吃好茶
  • 煎茶的乐趣(二)
  • 艺可载道
  • 饮茶歌诮寇丹先生
  • 燕京茶会
  • 秋水(四)
  • 兴教寺吃茶记
  • 平常心是道
  • 怀念苦茶和尚
  • 平常心是道
  • 品读静冈煎茶
  • 品饮径山茶
  • 云月斋饮茶记
  • 冬寒瑟瑟,起炭煎茶
  • 佛前持一盏,窗外正苦寒
  • 小寒扫雪细烹茶
  • 围炉煮茶夜读书
  • 浅议茶道修习
  • 茶道与香乘
  • 春阴不散,焚香煎茶
  • 沉水扶香燃将尽
  • 后记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以器映道 深体人文
  • 楔子
  • 一、谈中国文化,为何独缺音乐一环
  • 二、关键在态度:视角一变,眼界就开
  • 三、乐器是把钥匙
  • 余响入霜钟
  • 一、文人音乐的代表乐器
  • 二、琴的高士形象
  • 三、琴器之成
  • 四、琴器之美
  • 五、韵以致远
  • 六、绝对的标题音乐
  • 七、溶于大化的名曲
  • 八、琴之美学:清微淡远
  • 九、感时兴怀之琴曲
  • 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柳
  • 一、与琴颉颃的历史乐器
  • 二、琵琶之器——刚性的本质
  • 三、多变指法成就的丰富世界
  • 四、独门的战争史诗
  • 五、功力的畅快
  • 六、具现本怀的文套
  • 七、琴与琵琶:汉乐与胡乐
  • 八、琴与琵琶:出世与世间
  • 九、琴与琵琶:文人与艺者
  • 十、琴与琵琶:宋明与隋唐
  • 十一、风格多彩的流派
  • 十二、近代独奏的发展
  • 十三、江湖侠者的世界
  • 长吟入夜清
  • 一、出入雅俗的乐器
  • 二、膜声带来的空间感
  • 三、诗词之着墨
  • 四、意象与感怀
  • 五、历史之遥接
  • 六、南北之分
  • 七、人世之感怀
  • 八、可开可阖、能出能入
  • 九、琴、琵琶、笛生命形象之显隐
  • 玉柱泠泠对寒雪
  • 一、筝与瑟的渊源
  • 二、筝与琴的混淆
  • 三、儿女之韵
  • 四、玉柱清扬的激越
  • 五、民间的直捷利落
  • 六、中国器乐的流派
  • 七、地域分野明显的筝派
  • 八、演奏家的创作角色
  • 九、现代的异化演变
  • 百姓的讴歌
  • 一、拉弦乐的出现
  • 二、戏曲与胡琴
  • 三、音乐是剧种分野的依据
  • 四、型制的多样
  • 五、刘天华与胡琴独奏的发展
  • 六、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 七、传统的诠释与再生
  • 八、当代之发展
  • 结语 中国乐器的当代生命
  • 一、不同乐器的近现代发展
  • 二、雅俗与流变
  • 三、文化美学的选择
  • 四、生命美学的回归
  • 五、人器、道器的合一
  • “幽雅阅读”丛书
  • 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横看成岭侧成峰——说山
  • 菱花照面浅匀眉——说眉
  • 水能性淡为吾友——说水
  • 明眸流盼横波来——说眼
  • 不畏浮云遮望眼——说云
  • 亭亭净植水云乡——说莲
  • 石不能言最可人——说石
  • 百草山中第一香——说兰
  • 野渡无人舟自横——说舟
  • 三更有梦书当枕——说枕
  • 春风又绿江南岸——说风
  • 湘江竹上知何限——说竹
  • 朱雀桥边野草花——说花
  • 纷纷巧剪鹅毛细——说雪
  • 数点梅花天地心——说梅
  • 千里怀人月在峰——说月
  • 一盏寒泉荐秋菊——说菊
  • 映阶碧草自春色——说草
  • 千条万缕送行色——说柳
  • 十年一觉扬州梦——说梦
  • 江湖夜雨十年灯——说灯
  • 一曲瑶琴清雅韵——说琴
  • 万金宝剑藏秋水——说剑
  • 传灯续火不寒食——说火
  • 照见万象知古今——说镜
  • 含情疏雨有声诗——说雨
  • 待得鹊桥年年渡——说桥
  • 梨花一枝春带雨——说泪
  • 痴情只可酬知己——说痴
  • 白头惟有赤心存——说心
  • 镜泉流作万重滩——说泉
  • 绮窗寒梅著花未——说窗
  • 器宇轩昂在须眉——说须
  • 眼如秋水鬓如云——说发
  • 宜春髻子怡凭阑——说髻
  • 附录 活着难免有伤口
  • 忍激向前
  • 批评
  • 势与福
  • 气味相投
  • 人生数秒
  • 小材大用
  • 潜龙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引子
  • 一 秋江待渡
  • 二 生命清供
  • 三 新桐初引
  • 四 暮鸦宾鸿
  • 五 好雪片片
  • 六 山静日长
  • 七 苇岸泊舟
  • 八 落花时节
  • 九 寒潭鹤影
  • 十 潇湘八景
  • 十一 口如扁担
  • 十二 秋月正孤
  • 十三 乾坤草亭
  • 十四 明河见影
  • 十五 云烟飘渺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饮之太和:书法审美境界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第一章 超以象外书法精神
  • 一 中和沉静 大美雅正
  • 二 无法至法 生命超越
  • 三 心声心画 大美无言
  • 四 太和境界 道辉呈现
  • 五 文化核心 书法中国
  • 第二章 吞吐大荒 篆书妙造
  • 一 汉字魔方 书法本体
  • 二 陶文甲骨 文字滥觞
  • 三 钟鼎款识 神秘疏宕
  • 四 石鼓大篆 籀文圆融
  • 五 泰山刻石 万取一收
  • 六 篆书流变 遥远回声
  • 第三章 积健为雄 隶书宽博
  • 一 早期隶书 重见天日
  • 二 隶书汉碑 神韵异趣
  • 三 方正肃穆 秀劲简静
  • 四 摩崖宽舒 古拙浑穆
  • 五 纤劲奇丽 历代相传
  • 六 蔡邕书经 骨气洞达
  • 第四章 真力弥满 楷书磅礴
  • 一 钟繇正书 真体内充
  • 二 羲献兼善 横绝古今
  • 三 南帖北碑 各领风骚
  • 四 承上启下 隋唐尚法
  • 五 欧体巍然 铁画银钩
  • 六 虞褚钟书 名冠天下
  • 七 颜体坚毅 凛然正气
  • 八 颜筋柳骨 为世所重
  • 九 元赵孟頫 追踪晋韵
  • 第五章 行气如虹 行书流美
  • 一 兰亭诗序 神来之笔
  • 二 献之妍美 并列四贤
  • 三 王珣一帖 千古流芳
  • 四 唐代行书 豪劲遒健
  • 五 祭侄文稿 血性情怀
  • 六 苏黄尚意 文人书法
  • 七 米蔡行书 二王遗韵
  • 八 元代行书 复古传承
  • 九 明代行书 余音回响
  • 第六章 草书空间 大气盘旋
  • 一 张芝狂草 草圣妙品
  • 二 皇象章草 继往开来
  • 三 陆机平复 吞吐大荒
  • 四 羲之草书 真力弥满
  • 五 献之大草 万象在旁
  • 六 煌煌书谱 冠绝古今
  • 七 颠旭狂素 出神入化
  • 八 神笔王铎 天风海涛
  • 九 傅山狂草 自由奔放
  • 第七章 无言独化 意境之美
  • 一 书法十维 历史严苛
  • 二 线条飞动 律动之美
  • 三 笔墨意象 节奏之美
  • 四 气韵生动 氤氲之美
  • 五 玉洁冰清 吐纳之美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 人间要好诗:唐宋诗百句(幽雅阅读11)
  • 版权信息
  • 总序 幽雅阅读
  •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代序)
  • 树树——黑暗深重之际的烈士之思
  • 风烟——唐诗发现了无限
  • 他乡——就是青山,就是明月
  • 游子——生命展开的美
  • 海日——诗人以来罕有此作
  • 池月——清旷之美
  • 公子——生命开花的时候
  • 洒空——浪漫高华之美
  • 山果——一部中国哲学史
  • 空山——纤尘不到的世界
  • 羌笛——乡愁与英雄气
  • 长征——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 青山——对苦难生命的疗治
  • 何须——人生在世,要尽气尽才,也要尽心尽情
  • 罗帷——英雄精神的宣言
  • 天山——月光下的银白色
  • 永结——有情与无情之间
  • 清风——高贵生命的自由
  • 玉关——有情宇宙之大情种
  • 焉知——中国最好的饮酒诗
  • 深山——不可一世的美
  • 夜阑——古老的中国人情
  • 春韭——人生的真实底色
  • 落花——落花的政治意象
  • 好雨——仁者爱及万物
  • 听猿——杜诗的音韵与阿炳的音乐
  • 无母——没有母亲,如何不可悲?
  • 蛾眉——一边是宛转蛾眉,一边是高头大马
  • 却嫌——女性的美与权
  • 夜归——无限的苍凉,无限的温馨
  • 钟声——有情世界即一大漂泊
  • 清明——雨世界与愁世界
  • 吹箫——杜牧的佳诗与黄蓉的美食
  • 襟韵——好山水与好性灵
  • 尘世——中国快乐人生的诗品
  • 烟雨——历史走入美的房间
  • 一夕——江南的才子与风光与深情
  • 扁舟——老杜也写不出的诗句
  • 嫦娥——不死心的寂寞
  • 梦雨——在不确定中遥想天意
  • 水隔——白玉和白瓷的意味
  • 两潮——宇宙的神经
  • 鉴中——影之美
  • 棋罢——棋与酒
  • 促织——宋人比唐人年纪大
  • 此生——珍惜此在的美好
  • 独自——不牵挂的心,如天地间的精灵
  • 庐山——人是求真的动物
  • 只恐——东坡与海棠
  • 一棹——进一步发现江南的时代
  • 竹外——对世俗日常生活的充分肯定
  • 橙黄——金橘的趣味
  • 秋鸿——有信的秋鸿,无痕的春梦
  • 西湖——西湖的性格
  • 飞鸿——儒家的生命智慧
  • 云散——苏轼的临终关怀
  • 仙风——不可深究的美
  • 万卷——读书成为人生志业
  • 一丝——历史上那些无所表现的人物
  • 世上——千里马与九方皋
  • 心源——守一泓清洁的心源
  • 江南——江南客的隐秘情怀
  • 恼人——月夜不得眠
  • 杯盘——日常人生的诗情
  • 汉恩——中古时代的悲剧英雄
  • 重华——宋诗的明珠
  • 块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 梦觉——物我交感之美
  • 接天——大写意的山水
  • 等闲——什么是春风面
  • 今朝——天人一体同仁
  • 意足——床头捉刀人,此乃真英雄
  • 笑拈——心中的无价宝
  • 孤峰——荒莽的远古与静止的时间
  • 杏花——千年前的卖花声
  • 开遍——春天的奏鸣曲
  • 山阴——生命的手舞足蹈
  • 燕归——中国的好对子
  • 与谁——因同路而珍重
  • 几生——梅花的绝命诗
  • 暮潮——千年诗人传统
  • 一舸——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意境
  • 要离——失败的英雄
  • 寒巷——由漂泊而安顿的一份欣慰
  • 忽于——无目的的闲趣
  • 窗前——有梅花的月夜
  • 唐宋诗语辞比较五题
  •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