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介绍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辨析、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思想发展、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影响,包括心学形成的历史前提、心体的重建、心与物、德性语境中的良知、群己之辨、致良知、知行之辨、心学中的名言问题、心学与晚明思想、明清之际的心学、心学的近代回响等。

全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又具有较好的可读性,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思想史感兴趣的群体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讲 心学形成的历史前提
  • 一、 性即理及其他:形上本体的强化
  • 二、 心与理的紧张
  • 三、 徘徊于朱陆之间
  • 第二讲 心体的重建
  • 一、 心体与性体
  • 二、 心即理
  • 三、 成圣的内在根据
  • 第三讲 心与物
  • 一、 心物之辨的内在含义
  • 二、 存在与境界
  • 第四讲 德性语境中的良知
  • 一、 德性的涵养
  • 二、 德性与道德行为
  • 三、 德性与规范
  • 第五讲 群己之辨
  • 一、 成就自我
  • 二、 人我之间
  • 三、 无我说
  • 第六讲 致良知
  • 一、 良知与致良知
  • 二、 本体与工夫
  • 第七讲 知行之辨
  • 一、 知行之序
  • 二、 知行关系的展开
  • 三、 知行合一与销行入知
  • 第八讲 心学中的名言问题
  • 一、 心体与言说
  • 二、 名言与道
  • 三、 “说”与“在”
  • 第九讲 心学与晚明思想
  • 一、 泰州学派
  • 二、 童心说与个体原则
  • 三、 性体的回归
  • 四、 致良知说的展开
  • 五、 东林学派与心学
  • 第十讲 明清之际的心学
  • 一、 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 二、 个体与整体之辨
  • 第十一讲 心学的近代回响
  • 一、 良知与个性
  • 二、 良知与直觉
  • 三、 心力与意欲
  • 四、 知行合一与性修不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