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车辆耐久性工程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车辆耐久性是关乎车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质量属性。由于车辆在客户端的真实使用工况非常复杂,因此,密切贴合用户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耐久性载荷分析成为提高车辆耐久性的重要方法。

本书介绍了车辆耐久性载荷分析中经常使用的、经典统计学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和方法,道路载荷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并介绍了金属材料与结构高周疲劳损伤和寿命评估的基础理论,以明确构建金属结构疲劳损伤相似性时载荷方面所应注意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案例对车辆耐久性台架试验载荷谱的编制和整车耐久性试验场强化路面规范的编制进行了说明。

本书适用于汽车行业从事道路载荷数据分析、车辆耐久性台架试验、整车耐久性强化路面试验和车辆耐久性仿真的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车辆耐久性道路载荷数据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 1.1 事件的概率
  • 1.1.1 事件
  • 1.1.2 事件的蕴含及相等
  • 1.1.3 事件的互斥和对立
  • 1.1.4 事件的和
  • 1.1.5 事件的积
  • 1.1.6 条件概率
  • 1.1.7 事件的独立性,概率乘法定理
  • 1.1.8 全概率公式
  • 1.2 随机变量的概念
  • 1.2.1 伪损伤及一些与之相关的等效量
  • 1.2.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及重要例子
  • 1.3 多维随机变量(随机向量)
  • 1.3.1 边缘分布
  • 1.3.2 条件概率分布
  • 1.3.3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 1.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1.4.1 数学期望(均值)
  • 1.4.2 方差和标准差
  • 1.4.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 1.4.4 总方差公式
  • 1.5 参数估计
  • 1.5.1 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 1.5.2 一种重要的点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 1.5.3 区间估计
  • 1.6 假设检验问题概述
  • 1.6.1 拟合优度检验
  • 1.6.2 重要参数检验
  • 1.7 回归分析
  • 1.7.1 一元线性回归
  • 1.7.2 多元线性回归
  • 1.8 相关分析
  • 1.8.1 相关系数
  • 1.8.2 偏相关系数
  • 1.9 方差分析
  • 1.9.1 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的方差分析
  • 1.9.2 多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的方差分析
  • 第2章 用双干涉模型进行车辆耐久性工程中诸多不确定度的分析和量化
  • 2.1 双干涉模型
  • 2.1.1 载荷分布
  • 2.1.2 强度分布——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水平的考验
  • 2.2 车辆耐久性工程的核心“距离”Φ
  • 2.3 双干涉模型对于设计工作的指导
  • 2.3.1 设计载荷Ldl的确定
  • 2.3.2 设计工作的任务
  • 2.4 双干涉模型对于试验工作的指导
  • 2.5 更复杂的情况
  • 第3章 基本载荷分析与编辑方法
  • 3.1 基本载荷分析方法
  • 3.1.1 幅值域载荷分析方法
  • 3.1.2 频域载荷分析方法
  • 3.2 载荷编辑方法
  • 3.2.1 时域信号编辑
  • 3.2.2 幅值域信号编辑
  • 第4章 基于名义应力法对结构的疲劳损伤进行分析
  • 4.1 疲劳损伤的过程和背景
  • 4.2 一些基本定义以及S-N曲线
  • 4.3 名义应力法的基本思路
  • 4.3.1 光滑试样影响S-N曲线的若干因素
  • 4.3.2 缺口对于S-N曲线的影响
  • 4.4 工程中实际运用名义应力法的不同策略
  • 4.5 多轴疲劳问题概述
  • 4.5.1 比例加载多轴疲劳问题
  • 4.5.2 非比例加载多轴疲劳问题
  • 4.5.3 多轴疲劳问题中如何处理缺口
  • 4.6 从名义应力法归纳制定台架加速试验方案时所应关注的要点
  • 第5章 台架及强化路面试验规范的制定
  • 5.1 需要统筹考虑载荷分布与强度分布两个方面的情形
  • 5.1.1 排气系统冷端后挂钩及消声筒焊缝台架试验规范的制定
  • 5.1.2 旋转试验台架加速试验案例
  • 5.1.3 单轴电磁振动台加速试验案例
  • 5.1.4 车轮双轴疲劳损伤模型及试验加速
  • 5.2 主要考虑载荷分布的情况
  • 5.2.1 四立柱台架加速试验案例
  • 5.2.2 试验场强化路面试验规范的制定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