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释司马迁的多维历史视野和《史记》五体结构的实质内涵。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锻造与提升过程中产生过巨大作用的不朽杰作,亟需我们站在今天新时代高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做出具有理论价值的创造性阐释,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陈其泰先生对《史记》的关注和研究,至今已四十余年。他用功极深,阐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成功地将《史记》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和高度,初步建构起了《史记》阐释学的基本体系。

本书总结《史记》在撰写人物传记方面的主要成就,凸显司马迁“人创造历史”这一观念的宝贵价值。深入著作内里,体悟司马迁的良苦用心,发现《史记》的结构和叙事之美。坚持历史主义态度,以纵横结合的开阔视野,分析《史记》的形成、思想性及其时代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楷模:《史记》的产生
  • 一 《史记》产生的时代条件
  • 二 司马迁的家学渊源和发愤著成《史记》
  • 第二讲 司马迁的价值观与儒学
  • 一 继“春秋”和确立孔子在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 二 全书以儒家学说为主要价值标准
  • 三 司马迁与董仲舒尊儒之异同
  • 第三讲 司马迁的多维历史视野
  • 一 多维历史视野:深刻的哲理思考
  • 二 从“以事系年”到“通古今之变”
  • 三 以人物为中心:展现历史创造的主体
  • 四 典章制度和社会情状视角
  • 第四讲 《史记》编纂体例 结构的匠心运用
  • 一 五体配合的杰出创造和十表的功用
  • 二 列传的精心设置和灵活安排
  • 三 史料剪裁和篇章组织匠心运用的极致
  • 第五讲 本纪:著史之纲领 时代之投影
  • 一 “包举大端”:著史之纲领
  • 二 记载政治成败得失与刻画人物形象的交响
  • 三 “大一统”政治体制的投影
  • 第六讲 世家:“应另换一副眼光读之”
  • 一 二体相兼,经纬交织:“世家”历史叙事的基本范式
  • 二《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史识卓异的出色篇章
  • 三 汉初社稷重臣的群像
  • 第七讲 “八书”的历史编纂首创性价值
  • 一 从“礼乐损益,律历改易”看贯穿“八书”的非凡史识
  • 二 探讨“天人关系”的重大时代课题
  • 三 开创水利史经济史先河关注民生和社会盛衰
  • 第八讲 成功刻画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 一 伍子胥的韬略与楚 吴 越三国盛衰
  • 二 抗击强秦 急人之难
  • 三 为秦统一六国建功的勇将
  • 四 汉初“引义慷慨”的卓荦之士
  • 第九讲 为平民阶层出身的人物立传
  • 一 鲁仲连义不帝秦
  • 二 汉初布衣将相风采
  • 三 平民视角下的医者 游侠 日者 滑稽人物
  • 四 赞“布衣匹夫之人,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 第十讲 记载人物与展现民族智慧
  •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
  • 二 汉初奇谋之士
  • 三 兵家“出奇无穷”
  • 四 表彰从困厄中奋起的人物
  • 第十一讲 历史叙事的永久魅力
  • 一 在剧烈冲突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 二 场面·语言·细节
  • 三 对比手法和互见法
  • 第十二讲 “画龙点睛”:议论的灵活运用
  • 一 深化历史主题 总结成败得失
  • 二 直面社会问题 抒发人生感慨
  • 三 发表议论灵活多样的形式
  • 第十三讲 贯穿《史记》全书的非凡史识
  • 一 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卓识
  • 二 记载全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
  • 三 拥抱全民族文化的宽阔胸怀
  • 第十四讲 《史记》杰出成就的深远影响
  • 一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 二 近世以来所显示的非凡生命力
  • 三 才气充溢 章法纯熟的文章典范
  • 第十五讲 《史记》对锻造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非凡贡献
  • 一 弘扬传统 疏通知远
  • 二 革新创造 穷变通久
  • 三 加强统一 凝聚团结
  • 四 热爱和平 反抗压迫
  • 五 包容共辉 和谐有序
  • 参考文献
  • 古代典籍
  • 人物文集
  • 近人及今人著作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