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看”的颠覆之作,身体多元化的崭新领悟。

内容简介

人类有八至九成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取。渐渐地,我们以为用眼睛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

看不见的人,是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样子”的专家。他们用手阅读,用耳朵眺望,把脚当做探照灯;还能通过语言借他人之眼,用幽默态度翻转种种“不便”。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伊藤亚纱经过与视障人士的长期相处,从空间、感觉、运动、语言和幽默五大主题,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看不见”的世界。

在那里,当视觉消失,身体生长出意想不到的崭新可能。就好比这世界上有四只脚的椅子,也有三只脚的椅子,二者有着各自的平衡。这本书想去关注的,不是四只脚的椅子少了一只脚的“欠缺”,而是原本就由三只脚创造出的“完整”。

我们已经迎来身体多元化的时代,认识他们的世界,同时意味着认识自身的更多可能。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心”鲜的世界
  • 前言
  • 本书的主要登场人物
  • 序章 如何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 感受不一样的身体
  • 美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点
  • 什么是美学
  • 抛开自以为的“理所当然”
  • “看不见”与“闭上眼睛”
  • “明天下午的降水概率为60%”中的“信息”与“意义”
  • 什么是“环境界”
  • 面对看不见的人,看得见的人采取的态度
  • 后天失明的木下分享的“一段经历”
  • “我们是我们,你们是你们”的距离感
  • 第一章 空间
  • “大冈山果然是‘山’呢”
  • 大脑里有富余的空间?
  • 是我在利用信息,还是信息在利用我?
  • “看不见的世界,意味着极少量的信息”
  • 不受摆布的安心感
  • 正因没有视野,视野才更加广阔
  • 盲人的时尚
  • 视觉能力影响思考方式
  • 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人心中的富士山
  • 盲人的色彩感觉
  • 看得见就一定有“死角”
  • “太阳塔”有几张脸?
  • 无视觉,则无死角
  • 正面即背面,背面即正面
  • 内外等价
  • 第二章 感觉
  • 盲人,是“拥有独特的听觉和触觉的人”?
  • 特殊对待带来的两个问题
  • 误解一:盲人=盲文
  • 误解二:盲文=触觉
  • 误解三:将触觉与快感相联系
  • 感觉的金字塔
  • 所谓教育,就是从触摸的世界走向看见的世界
  • 盲文不是用来“摸”的,而是用来“读”的
  • “看”是眼睛的专利吗?
  • 将“看”和眼睛分离
  • 用耳朵“望”,把握情况
  • 手和屁股,也有和眼睛一样的功能
  • 用耳“看”,用眼“听”,用鼻“吃”,用口“闻”
  • 复健,就像进化
  • 第三章 运动
  • 解明看不见的人身体利用方式的第一把钥匙
  • 看不见之后反而不容易摔倒了
  • 抱石运动和按摩的共同点
  • 看不见的人特有的“准备”
  • 盲人冲浪
  • 统一重心
  • “乘”的同时“融入”
  • “自立,即增加可依赖的对象”
  • 巧妙地摆脱
  • 身体的本质
  • 盲人足球
  • “盲人的射门很难防”
  • “啊,这就是梅西的踢法”
  • 克服恐惧的方法
  • 跃过“脑海中的横杆”
  • 第四章 语言
  • 看不见的人鉴赏艺术
  • 武器只有语言
  • “我们盲人也有看罗丹的权利”
  • “全盲也能鉴赏绘画”
  • 全国推广
  • 社交视野的有趣之处
  • 印象派,即“出于视觉、利用视觉、为了视觉的绘画”
  • 新的艺术鉴赏
  • 艺术鉴赏的目的不是获取信息
  • 结果先行的思考方式
  • 我们不习惯“边推理边看”
  • “知道是陶瓷杯的那一瞬间,就会变成陶瓷杯”
  • “鉴赏即重构”的意义
  • 用他人之眼看
  • 作为催化剂的残疾
  • 看得见的人也是盲目的
  • 第五章 幽默
  • 如何看待“不方便”
  • 今天吃的是肉酱意面,还是奶油意面?
  • 回转寿司就像俄罗斯轮盘
  • 对我们来说,表达的工具有限。所以……
  • 避开既定的道路
  • 弗洛伊德的幽默论
  • 代表性故事
  • “郁结”的真面目
  • 改变思维定式的启示
  • 残疾是什么
  • 谢辞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