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8千字
字数
200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语用原则是探讨语用规律的必经之路。
内容简介
语用原则是语言学领域中很多分支学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里,我们想谈谈研究语用原则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主要讨论语用原则及其相关问题。
全书包括了绪论、语用主体、适应原则、等价原则、替换原则、虚拟原则等十一章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 讨论语用原则的必要性
- 一、指导性原则是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 二、明确语用原则是掌握语用学的理论体系的关键
- 三、研究语用原则是探讨语用规律的必由之路
- 四、考察语用原则是了解语用学基本特征的突破口
- 第二节 语用原则的基本特性
- 一、语用原则的指导性
- 二、语用原则的交叉性
- 三、语用原则的层次性
- 四、语用原则的独特性
- 五、语用原则的辩证性
- 第三节 语用原则的归纳和研究问题
- 一、语用原则的归纳
- 二、语用原则的研究
- 第二章语用主体
- 第一节 语用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 一、语言运用是表达者和接受者的互动行为
- 二、互动是语用的基本运作方法
- 第二节 语用主体的特征
- 一、差异性
- 二、变异性
- 三、实践性
- 第三节 语用原则制约语用主体
- 一、语用原则制约语用主体的表现
- 二、语用主体是语用原则的宣传者、执行者和维护者
- 第四节 语用主体与话语权
- 一、话语权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 二、话语权是语用主体享有的语言权利
- 三、运用话语权值得注意的几种现象
- 四、正确对待话语权
- 第五节 语用主体与语用手段
- 一、“两大分野”说
- 二、“辞格中心”说
- 三、“同义形式”说
- 四、“语言因素”说
- 五、“美学特征”说
- 六、“辞格选用”说
- 第三章适应原则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者论“适应原则”
- 一、适应不同的对象
- 二、适应一定的时机
- 三、适应不同的场合
- 四、适应不同的心理
- 五、适应时代、地域
- 六、适应题旨
- 第二节 中国现代学者论“适应原则”
- 一、陈望道的论述
- 二、张弓的论述
- 三、吕叔湘的论述
- 四、郑子瑜论“切情应景”
- 第三节 国外学者的相关论述
- 一、亚里士多德论“适应”等
- 二、昆体良论“适合”
- 第四节 我们对适应原则的认识
- 一、适应原则与交际双方
- 二、适应与调整的关系
- 三、适应原则是一条评价原则
- 第四章等价原则
- 第一节 等价的基本含义
- 一、等价与语言轴
- 二、从不等价到等价
- 第二节 不同层级上的语用等价
- 一、同一层级上语言单位的等价关系
- 二、不同层级上语言单位的等价关系
- 第三节 语言要素与等价原则
- 一、语汇等价
- 二、语法等价
- 三、语音等价
- 第四节 等价原则与言语变异
- 一、等价与表达功能变化
- 二、关于修辞等价问题
- 第五章替换原则
- 第一节 替换的基本含义
- 一、简单替换
- 二、复杂替换
- 第二节 同类替换与异类替换
- 一、同类语言符号替换
- 二、异类语言符号替换
- 三、综合语言符号替换
- 第三节 替换原则与语用功能
- 一、语境条件的适应性
- 二、基本语义的等同性
- 第六章虚拟原则
- 第一节 虚拟原则的含义
- 一、虚拟不同于假设
- 二、虚拟不同于“虚拟语气”
- 三、虚拟不是说空话
- 第二节 虚拟的表现形式
- 一、词层次上的虚拟
- 二、短语和句子层次上的虚拟
- 三、辞格构成的虚拟
- 第三节 虚拟中的虚实关系
- 一、拟虚表实,虚中有实
- 二、实中含虚,虚实并置
- 第四节 虚拟原则与语用功能
- 一、对虚拟及其语用规律的理解
- 二、虚拟原则的语用价值
- 第七章诚信原则
- 第一节 诚信原则的内涵
- 一、中国古代学者的有关论述
- 二、中国现代学者的有关论述
- 第二节 语用主体与诚信
- 一、“诚信”要求语用内容真实可靠
- 二、“诚信”要求语用方式真切可鉴
- 三、“诚信”要求语用效果真确可感
- 第三节 诚信原则的实施
- 一、诚信原则的灵活运用
- 二、维护诚信原则的权威性
- 第八章合作原则
- 第一节 合作原则的内涵
- 一、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
- 二、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
- 三、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
- 四、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 第二节 会话含义
- 一、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 二、会话含义的推导
- 第三节 对合作原则的不同认识
- 一、王希杰的看法
- 二、钱冠连的看法
- 三、我们的看法
- 第九章礼貌原则
- 第一节 “礼”和“礼貌”
- 一、“礼”
- 二、“礼貌”
- 第二节 礼貌语言
- 一、礼貌语言是礼的外在表现
- 二、礼貌语言是落实礼貌原则的具体语用行为
- 第三节 礼貌原则的基本内容
- 一、关于“得体准则”
- 二、关于“宽宏准则”(有人译为“慷慨准则”)
- 三、关于“赞誉准则”
- 四、关于“谦逊准则”
- 五、关于“一致准则”
- 六、关于“同情准则”
- 第四节 礼貌原则的实施
- 一、礼貌原则的时代性
- 二、礼貌原则的民族性
- 三、礼貌原则具有变异性
- 第十章得体原则
- 第一节 “得体”溯源
- 一、“得体”
- 二、“得……之体”
- 第二节 修辞学者的论述
- 一、陈望道的论述
- 二、王希杰的论述
- 第三节 得体原则与语用实践
- 一、语效准则
- 二、价值准则
- 第四节 得体的辩证观
- 一、得体的变异性
- 二、得体的非唯一性
- 三、得体的层次性
- 第十一章和谐原则
- 第一节 语音和谐准则
- 一、语音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自我调节性
- 二、音节匀称
- 三、平仄相配
- 四、讲求韵律
- 第二节 词汇和谐准则
- 一、叠音词
- 二、双声词、叠韵词
- 三、数词
- 四、同义词、反义词和颜色词
- 五、四字格
- 第三节 语法和谐准则
- 一、主张整体统一的和谐观
- 二、重视结构的均衡与变化
- 三、强调句子选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 参考文献
-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第一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