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细追溯了马克思和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论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的思想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青年黑格尔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参照系。从深受其影响、融入其间,到发生歧见、反叛出来,直至与其进行彻底的思想剥离,马克思逐渐实现了其哲学思想的变革。

本书以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尤其是鲍威尔本人的著述为基础,具体复原了马克思与鲍威尔论战的真实情境和三次交锋的具体过程,细致梳理和展示了双方各自的思想、分歧和争论焦点,并力求给予公允、客观的评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文本学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新理解
  • 误解之一:文本研究只是做版本考证而不研究思想
  • 误解之二:文本研究只是复述原著的思想而没有理论建树
  • 误解之三:文本研究有意回避现实问题因而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 导言
  • 一、“犹太人问题”的重要性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
  • 第一章 “犹太人问题”:历史之经纬和德国的僵局
  • 第一节 犹太人在“解放”前的处境
  • 一、“隔都”里的生活
  • 二、 权利上的限制
  • 三、宫廷犹太人的特权
  • 第二节 犹太人“解放”的历史进程
  • 一、启蒙运动为犹太人带来的解放
  • 二、从法国大革命到复辟时期犹太人的解放
  • 三、德国犹太人的解放进程
  • 第三节 1842年德国“犹太人问题”论战概览
  • 一、《科隆日报》编辑海尔梅斯的保守立场
  • 二、《犹太教总汇报》的犹太人自我辩护
  • 三、《莱茵报》支持犹太人的声音
  • 第二章 分歧的酝酿:两条渐行渐远的思想演变路线
  • 第一节 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和宗教批判
  • 一、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概念
  • 二、鲍威尔以自我意识为原则的宗教批判
  •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 一、马克思对当时哲学发展脉络的把握
  • 二、“国家法”批判与现代社会结构的厘定
  • 第三章 矛盾的公开:宗教批判与市民社会批判的分野
  • 第一节 消灭宗教是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前提
  • 一、“犹太人问题”源于宗教对人性的压制
  • 二、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
  • 三、如何评价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判断
  • 第二节 消灭私有财产才能铲除宗教存在的根源
  • 一、《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背景
  • 二、 对鲍威尔神学批判的批判
  • 三、 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
  • 四、 人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
  • 五、小结:如何评价《论犹太人问题》
  • 第四章 冲突的激化:纯粹批判和现实人道主义的对决
  • 第一节 “纯粹批判”:“自我意识哲学”的激进演变
  • 一、鲍威尔的“纯粹批判”哲学
  • 二、重新审视“犹太人问题”
  • 第二节 “现实人道主义”: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前夜
  • 一、马克思再论“犹太人问题”
  • 二、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反思
  • 三、“现实人道主义”的基本要点
  • 第五章 最后的论辩:思辨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决裂
  • 第一节 思辨哲学的功业及其反对者的失策
  • 一、批判和批判家工作的意义
  • 二、重申《文学总汇报》的主旨
  •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相矛盾和教条主义
  • 第二节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揭露思辨的矛盾
  • 一、揭露鲍威尔抄袭《威斯特伐里亚汽船》
  • 二、揭露批判家故伎重演
  • 三、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基上
  • 综论 “犹太人问题”和马克思思想的变革
  • 一、“犹太人问题”:从“政治批判”到“市民社会批判”的转折点
  • 二、“市民社会批判”开启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 三、重新定位马克思和鲍威尔的思想关系
  • 四、如何科学地评价犹太民族并解决其问题
  • 五、“犹太人问题”: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德语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