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介绍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燃料电池汽车概论、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燃料电池轿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共7章,全面介绍了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发动机系统、储氢系统、动力系统直至整车的相关技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指导委员会
  •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编撰委员会
  •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出版委员会
  • 前言
  • 本卷编写与审稿人员
  • 本卷前言
  • 第1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论
  • 1.1 术语
  • 1.2 无碳排放与氢燃料
  • 1.2.1 出行与能源需求
  • 1.2.2 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 1.2.3 无碳燃料与氢燃料
  • 1.3 氢能源产业链
  • 1.3.1 氢气基本物理性质
  • 1.3.2 氢气来源与生产
  • 1.3.3 氢气存储
  • 1.3.4 氢气运输
  • 1.3.5 车载氢燃料气的加注
  • 1.4 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源
  • 1.4.1 燃料电池种类
  • 1.4.2 汽车对化学动力源的需求
  • 1.4.3 车用氢能源的效率
  •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 1.5.1 基本工作原理
  • 1.5.2 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
  • 1.5.3 能量转换中的损失
  • 1.5.4 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
  • 1.6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史
  • 1.6.1 创新探索阶段
  • 1.6.2 原理验证阶段
  • 1.6.3 技术攻关阶段
  • 1.6.4 市场切入阶段
  • 1.6.5 商业应用阶段
  • 1.7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 1.7.1 技术攻关阶段
  • 1.7.2 示范应用阶段
  • 1.7.3 商业化应用阶段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燃料电池堆技术
  • 2.1 术语
  • 2.1.1 膜电极部分
  • 2.1.2 燃料电池堆部分
  • 2.2 性能参考指标
  • 2.2.1 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性能及指标要求
  • 2.2.2 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性能及指标要求
  • 2.2.3 燃料电池堆的性能及指标要求
  • 2.3 燃料电池堆结构
  • 2.4 膜电极
  • 2.4.1 催化剂
  • 2.4.2 质子交换膜
  • 2.4.3 气体扩散层
  • 2.4.4 膜电极组件
  • 2.5 双极板
  • 2.5.1 双极板定义及功能
  • 2.5.2 双极板技术要求
  • 2.5.3 双极板分类
  • 2.5.4 双极板流场
  • 2.6 端板与集流体
  • 2.6.1 端板
  • 2.6.2 集流体
  • 2.7 电堆密封
  • 2.7.1 密封要求
  • 2.7.2 密封材料
  • 2.7.3 密封结构形式
  • 2.8 电堆组装
  • 2.8.1 组装尺寸确定
  • 2.8.2 紧固形式
  • 2.8.3 电堆合格检测条件
  • 2.9 典型的商业化燃料电池堆
  • 2.9.1 典型的石墨板和复合板电堆
  • 2.9.2 典型的金属双极板电堆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
  • 3.1 燃料电池发动机基本概念
  • 3.1.1 术语及概念
  • 3.1.2 燃料电池系统原理介绍
  • 3.1.3 子系统构成及作用
  • 3.2 空气供应子系统
  • 3.2.1 空气供应子系统简介
  • 3.2.2 燃料电池专用空压机
  • 3.2.3 加湿器
  • 3.2.4 中冷器
  • 3.2.5 调节阀
  • 3.3 氢气供应子系统
  • 3.3.1 氢气供应子系统简介
  • 3.3.2 氢气循环原理
  • 3.3.3 氢气压力调节及流量控制装置
  • 3.3.4 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技术进展
  • 3.4 水热管理子系统
  • 3.4.1 水热管理子系统简介
  • 3.4.2 燃料电池堆热平衡
  • 3.4.3 燃料电池堆水平衡
  • 3.4.4 冷却水泵
  • 3.4.5 散热器组件
  • 3.4.6 节温器
  • 3.4.7 冷却液
  • 3.5 控制子系统
  • 3.5.1 控制子系统简介
  • 3.5.2 单电池电压巡检
  • 3.5.3 燃料电池进气系统控制策略
  • 3.5.4 湿度调节
  • 3.5.5 燃料电池堆温度调节
  • 3.5.6 燃料电池堆故障检测与报警
  • 3.5.7 燃料电池阳极出口排气策略研究
  • 3.6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指标
  • 3.6.1 动力性
  • 3.6.2 经济性
  • 3.6.3 动态响应特性
  • 3.6.4 功率品质
  • 3.6.5 环境适应性
  • 3.6.6 可靠性
  • 3.6.7 耐久性
  • 3.6.8 安全性
  • 3.6.9 噪声及排放
  • 参考文献
  • 第4章 车载供氢系统
  • 4.1 术语
  • 4.2 概述
  • 4.2.1 供氢系统形式
  • 4.2.2 氢的特性
  • 4.3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
  • 4.3.1 设计基本要求
  • 4.3.2 系统选用基本要求
  • 4.3.3 系统功能及组成
  • 4.3.4 系统安装要求
  • 4.3.5 零部件设计开发要素相关试验
  • 4.3.6 成本分析
  • 4.3.7 系统加注
  • 4.3.8 应用
  • 4.4 车载高压储氢瓶
  • 4.4.1 储氢瓶国内外发展过程
  • 4.4.2 储氢瓶结构与类型
  • 4.4.3 储氢瓶设计
  • 4.4.4 储氢瓶制造工艺
  • 4.4.5 储氢瓶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应用
  • 4.5 车载金属吸附储氢系统
  • 4.5.1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国内外发展过程
  • 4.5.2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结构与类型
  • 4.5.3 车载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设计
  • 4.5.4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在燃料电池车辆中的应用
  • 4.6 车载有机溶质储氢系统
  • 4.6.1 有机液体储氢材料技术简介
  • 4.6.2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原理介绍
  • 4.6.3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究及车载有机液体供氢系统应用进展
  • 4.7 车载液化氢储存系统
  • 4.8 车载重整制氢系统
  • 4.9 车载供氢系统氢安全
  • 4.9.1 氢的危险性
  • 4.9.2 氢安全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
  • 5.1 术语
  • 5.2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构型
  • 5.2.1 单一燃料电池构型
  • 5.2.2 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构型
  • 5.2.3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构型
  • 5.2.4 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构型
  • 5.3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关键部件介绍
  • 5.3.1 燃料电池
  • 5.3.2 蓄电池
  • 5.3.3 电机
  • 5.3.4 DC/DC变换器
  • 5.4 先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介绍
  • 5.4.1 丰田
  • 5.4.2 本田
  • 5.4.3 现代
  • 5.4.4 奔驰
  • 5.5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性能表征
  • 5.5.1 动力性
  • 5.5.2 经济性
  • 5.5.3 耐久性
  • 5.5.4 可靠性
  • 5.5.5 环境适应性
  • 5.5.6 安全性
  • 5.6 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参数匹配
  • 5.6.1 参数匹配流程
  • 5.6.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5.6.3 蓄电池参数匹配
  • 5.6.4 燃料电池发动机参数匹配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燃料电池轿车
  • 6.1 术语
  • 6.2 燃料电池轿车性能
  • 6.2.1 动力性
  • 6.2.2 经济性
  • 6.2.3 环境适应性
  • 6.2.4 耐久性
  • 6.2.5 可靠性
  • 6.3 动力总成参数匹配
  • 6.3.1 初始条件及工况选择
  • 6.3.2 关键总成选取
  • 6.3.3 电机参数的选择
  • 6.3.4 燃料电池系统参数的选择
  • 6.3.5 动力蓄电池组参数的选择
  • 6.4 燃料电池轿车结构布置
  • 6.4.1 燃料电池轿车主要部件布置
  • 6.4.2 燃料电池轿车布置方式对整车影响
  • 6.5 燃料电池轿车电气系统
  • 6.5.1 整车高压电气架构
  • 6.5.2 整车CAN总线
  • 6.5.3 系统电气架构
  • 6.6 燃料电池轿车安全
  • 6.6.1 车载供氢系统的安全
  • 6.6.2 高压安全
  • 6.7 燃料电池轿车热管理
  • 6.7.1 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 6.7.2 电机冷却系统
  • 6.7.3 动力蓄电池冷却系统
  • 6.7.4 空调系统
  • 6.7.5 发动机舱气流分析
  • 6.8 燃料电池乘用车试验验证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燃料电池商用车
  • 7.1 术语
  • 7.2 燃料电池商用车性能
  • 7.2.1 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性能
  • 7.2.2 燃料电池公路客车性能
  • 7.2.3 燃料电池物流车性能
  • 7.3 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
  • 7.3.1 公交客车动力系统构型及匹配设计
  • 7.3.2 公路客车动力系统构型及匹配设计
  • 7.3.3 物流车动力系统构型及匹配设计
  • 7.4 燃料电池商用车结构布置
  • 7.4.1 公交客车总布置设计
  • 7.4.2 公路客车总布置设计
  • 7.4.3 物流车总布置设计
  • 7.5 燃料电池商用车电力电子系统
  • 7.5.1 公交客车电力电子系统
  • 7.5.2 公路客车电力电子系统
  • 7.5.3 物流车电力电子系统
  • 7.6 燃料电池商用车安全
  • 7.6.1 公交客车安全设计
  • 7.6.2 公路客车安全设计
  • 7.7 燃料电池商用车热管理
  • 7.7.1 公交客车综合热管理
  • 7.7.2 公路客车综合热管理
  • 7.7.3 物流车综合热管理
  • 7.8 燃料电池商用车试验验证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