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以程序性违法的法律后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经验实证研究方法,对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成因以及治理程序性违法行为的主要方式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评论。作者讨论了实体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论证了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正当性和理论基础,分析了现行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主要不足,并就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完落以及与程序性制裁有关的程序性裁判、程序性辩护、程序性上诉等制度的重构,提出了系统的理论设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三版序言
  • 初版序言
  • 第一章 程序性违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 案例/1
  • 案例/2
  • 案例/3
  • 三、程序性违法的性质
  • 四、作为人权法的刑事诉讼法
  • 五、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缺陷
  • (一)程序的技术化与手续化
  • (二)诉讼程序的不可操作性
  • (三)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
  • (四)没有制裁后果的程序规则
  • 六、“重实体、轻程序”的奖惩机制
  • 案例/4
  • 案例/5
  • 案例/6
  • 案例/7
  • 七、刑事司法中的潜规则
  • 八、对程序性制裁制度的观念抵触
  • 九、结语
  • 第二章 程序性违法的实体制裁问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对杜培武案件的综合分析
  • 案例/1
  • 三、行政纪律处分的效果
  • 四、刑事追诉的可行性
  • 案例/2
  • 案例/3
  •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 六、国家赔偿制度的局限性
  • (一)刑事赔偿的范围问题
  • (二)国家赔偿的局限性
  • (三)国家赔偿与机关赔偿、个人赔偿的分离?
  • 七、结语
  • 第三章 程序性制裁的法理分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什么是程序性制裁
  • 三、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二)终止诉讼制度
  • (三)撤销原判制度
  • (四)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 (五)解除羁押制度
  • 四、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
  • 五、为什么要制裁程序性违法行为
  • (一)程序法实施的需要
  • (二)公共权力机构遵守法律的保证
  • (三)权利救济的必由之路
  • (四)实现司法正义的制度保障
  • 六、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
  • (一)程序法的独立价值
  • (二)作为正义守护神的司法权
  • (三)程序性制裁之独特优势
  • 七、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 (一)正当程序与犯罪控制视野下的程序性制裁
  • (二)程序性制裁方式引起的争议
  • (三)以民事侵权诉讼替代程序性制裁?
  • (四)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 八、程序性制裁的未来
  • 第四章 对非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 一、引言
  • 二、强制性排除与裁量性排除
  • 三、瑕疵证据的补正
  • 四、非自愿供述排除规则的发展
  • (一)“非自愿供述”的标签化
  • (二)“非自愿供述”内涵的界定
  • (三)“非自愿供述”的列举
  • (四)“拟制的非自愿供述”的出现
  • (五)未来“非自愿供述”的范围界定问题
  •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 (一)对三种排除模式的反思
  • (二)“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取证手段的排除问题
  • (三)“毒树之果”规则的确立问题
  • (四)重复自白被纳入排除范围的问题
  • 第五章 对非法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 一、引言
  • 二、作为程序性制裁的撤销原判
  • (一)对一审法院审判行为违法性的宣告
  • (二)对一审裁决的宣告无效
  • (三)对一审审判行为的宣告无效
  • (四)对一审法院程序性违法行为的程序补救
  • 三、撤销原判制度的两种方式
  • (一)绝对的撤销原判
  • (二)相对的撤销原判
  • 四、对撤销原判制度的反思
  • (一)撤销原判制度的价值
  • (二)撤销原判、宣告被告人无罪?
  • 五、撤销原判制度的未来(1)——积极性程序违法行为制裁方式的重构
  • 六、撤销原判制度的未来(2)——消极性程序违法行为的制裁方式
  • (一)无害错误与有害错误
  • (二)特定情形下的绝对撤销
  • 第六章 程序性裁判
  • 一、引言
  • 二、程序性裁判的性质
  • (一)程序性裁判的附属性
  • (二)程序性裁判的程序空间
  • (三)程序性裁判的启动者
  • (四)程序性裁判的被申请者
  • (五)程序性裁判的诉讼标的
  • 三、程序性裁判的基本原则
  • (一)实体性违法与程序性违法相分离的原则
  • (二)先行调查原则
  • (三)证据能力优先于证明力的原则
  • (四)证明责任倒置原则
  • 四、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初步审查
  • (一)初步审查程序的功能
  • (二)庭前会议上的初步审查
  • (三)初步审查中的自由裁量权
  • 五、正式调查程序
  • (一)对公诉方证据的调查方式
  • (二)庭外调查的必要性
  • (三)程序听证制度的困境
  • 六、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明机制
  • (一)证明责任的分配
  •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三种模式
  • (三)证明标准
  • 七、小结
  • 第七章 程序性辩护
  • 一、程序性辩护的出现
  • 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 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 (一)诉权理论
  • (二)公法中的诉权
  • (三)作为诉权表达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 四、对程序性辩护的一些反思
  • 五、程序性辩护的两种模式
  • 六、程序性辩护的独特方式
  • (一)侦查程序合法性之诉的提起
  • (二)初步证明责任的承担
  • (三)对公诉方证明体系的反证
  • (四)对不利裁判结论的救济
  • 七、程序性辩护的制度困境
  • (一)非法证据范围的模糊
  • (二)程序审查与实体裁判关系的混乱
  • (三)辩护方取证能力的弱化
  • (四)相关证据规则的缺失
  • 八、律师界对程序性辩护的探索
  • (一)程序性辩护的独立目标
  • (二)对客观性非法取证行为的关注
  • (三)说服法官进行庭外调查取证活动
  • (四)对侦查人员的询问策略
  • (五)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问题的“捆绑式”辩护
  • (六)通过程序性辩护追求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结果
  • 九、制度夹缝中的程序性辩护
  • 第八章 程序性上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 案例/1
  • 案例/2
  • 案例/3
  • 三、程序性上诉的对象
  • 四、程序性上诉的审理方式
  • 五、二审法院对裁判理由的说明
  • 六、对未经一审法院裁判事项的审理
  • 七、程序性上诉与审级制度
  • 第九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
  • 一、程序性违法
  • 二、程序性制裁
  • 三、程序性裁判
  • 四、程序性辩护
  • 五、程序性上诉
  • 六、程序性制裁理论
  • 相关文献[1]
  •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 二、英文部分(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 索 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