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冠肺炎来袭,中国企业怎样活下去?

内容简介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原本繁荣喧嚣的春节瞬间冻结。继而,中国企业面临了一场“生死大考”,每家企业、每位员工都被推上了战场:面对同样的危机,谁能活下去?在企业生命历程的种种危机下,又如何一次次扛过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危机中寻求答案
  • 疫情危机爆发
  • 迎战另一场危机
  • 寻求答案
  • 第二章 极速认知调整
  • 与危机共处
  • 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 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
  • 四个自我调适的心态
  •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 第三章 卓越领导力
  • 真正的领导者
  • 担当与高效行动力
  • 经营意志力
  • 企业社会责任
  • 第四章 四个关键行动
  • 效率制胜
  • 模式创新
  • 以“我”为主
  • 贴近顾客
  • 第五章 保有现金流
  • 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 业务价值“加减法”
  • 释放员工的能量
  • 第六章 底层逻辑
  • 所有的成功都是人的成功
  • 结果基于意愿,始于行动
  • 要想保持领先,唯有更用心
  • 分享与共生是关键
  • 第七章 变革之路
  • 数字化变革:拥有数字化能力
  • 发展模式变革:共生价值成长
  • 组织管理模式变革:领导优于管理
  • 工作模式变革:智能协同
  • 公众沟通与传播模式变革:私域流量的影响
  • 结语 伟大的名字总有它的分量
  • 附录 答记者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46 本)#2023 年精读作家(6)陈春花《危机自救》大家好!今天阅读陈春花的第九本作品《危机自救》,2019 年底开始新冠肺炎来袭,中国企业怎样活下去?2020 年 1 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原本繁荣喧嚣的春节瞬间冻结。继而,中国企业面临了一场 “生死大考”, 每家企业、每位员工都被推上了战场:面对同样的危机,谁能活下去?在企业生命历程的种种危机下,又如何一次次扛过来?2、管理思想:①新冠疫情来袭的危机每天 “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报告,各地驰援武汉的信息,企业和个人捐赠的信息,口罩、防护服等疫情救治物资的信息,疫区医护人员的信息,等等。信息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大量涌出。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人们都需要自我隔离与保护,安守在家中,除与疫情救治和防控相关的企业需要加班赶工外,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和工作停滞了,线下商业活动、线下娱乐活动都停了下来。但是,人们同时生活在信息世界里,微博、微信等媒介把人们完全包裹在一起,高度渲染而又真假难辨的 “有关病毒专业知识” 纷纷出现,无法确认而又被广泛传播的 “正在发生的事件” 令人充满恐慌。我们生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里:一个是物理隔离的世界,一个是永远在线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实时、实地、永不停歇地发生着,一切事物又都在你的物理世界之外。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几乎处在事态之中,却又无法分辨信息,让我们仿佛僵住了一样,在一种永远在线的现实中,显得手足无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人对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995 家中小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从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的生存时间来看,34% 的企业只能维持 1 个月,33.1% 的企业可以维持 2 个月,17.91% 的企业可以维持 3 个月,能维持 6 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 9.96%。调查显示,22.43% 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6.2% 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两项影响就业的选择合计占 38.63%。还有 10.16% 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21.23% 的企业准备贷款,13.58% 的企业选择股东增资。②危机自救的方法事实上,在每一个危机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成功的企业,我在研究和学习中,始终对那些经历了数次变革、度过各种危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企业家与企业充满敬意。从这些行业背景截然不同、个性迥异的公司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坚信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增长不受环境的影响。极速认知调整 危机一旦爆发,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大部分情形下,人们会显得慌乱和手足无措,甚至不肯面对危机的到来。在这个时候,快速调整认知显得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危机,只有面对危机,之后才能有所行动。如何快速调整认知,对每个企业都是一种挑战。需要在哪些地方做出努力,调整的速度如何,都将影响企业应对疫情危机的主动性和最终效果。卓越领导力 对企业领导者的检验,在危机时会更加凸显。越是在危机时刻,越需要领导者发挥作用。那些可以在危机中崛起的企业,都因有卓越的领导者,克服一切困难,给组织成员以信心,带领大家摆脱危机,并获得新的发展。一个企业能否在疫情危机中胜出,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这对管理者意味着什么,对企业意味着什么,甚至对整个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四个关键行动 应对疫情危机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选择,那些关键的时间窗口不仅仅是危机,也是生机。当危机带来资源失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企业怎样快速行动,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有效的行动对化解危机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关键、有效的行动包括效率制胜、模式创新、以 “我” 为主、贴近顾客。保有现金流 活下去是企业在危机中的基本选择,也是最表征的判断标准。企业能够活下去的核心关键是保有现金流,在危机中保有现金流是企业的共识与目标。如何克服危机带来的挑战并实现这一目标,是企业最基础的要求,甚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是生死攸关的根本要求。如何做到保有现金流,涉及企业的财务观、员工共识、业务评价以及敢于做 “加减法”。底层逻辑 回归到行动背后的驱动力上,底层逻辑就会显现出作用来。为什么在相同的危机中,有的企业被淘汰,而另一些企业会崛起?究其根本是底层逻辑不同。变革之路 最后一部分主要探讨如何把危机转为变革的契机,关注企业长久的发展和新成长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不畏惧危机的挑战,探索危机带来的新机会,确信会因变革而获得成长。因为企业发展史证明,唯有经历过重大危机的检验,企业才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局限性,才愿意做出彻底变革,也才因此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极速调整认知人们的确无法预测疫情在何时结束,也无法预测疫情最终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有多大,但是人们仍可以大胆地拥抱未来,因为这是现实的选择 —— 没有逃避的机会,也没有退缩的可能。我们之所以觉得很困顿,是因为危机的冲击太大,危机下的环境太复杂并令人不安;是因为看不清现状,也无法预知未来。究其根本,是源于无法快速面对危机带来的冲击,无法让自己安定下来,甚至希望这一切不要发生。其实,环境总是复杂与多变的,人生际遇并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思维的瞬间。所以,确定与不确定,在我看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确定性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不确定性在环境中,如果我们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者组合起来,快速调整自己的认知,我相信,不确定性也会是我们的发展机遇,是我们真正成长的原动力。调整认知,需要在以下 5 个方面做出努力:①学会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②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③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④学会自我调适的心态;⑤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3、春幸启发: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危机带来的这一切的确是太突然了,冲击太大,而信息传播广泛及真伪难辨,又导致很多复杂性,这一切的确让人觉得困顿和不安,我们在不断面对这一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告诉自己,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谈到华为的风险理念。书里引用了一位植物学家的话:动物跟植物的最大区别是,动物能移动而植物不能移动。动物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跑,比如羚羊和猪遇到老虎,都会逃跑,不同的只是速度而已。而植物一旦长出来,敌人来了也无法躲避。但是,植物的战略最厉害之处恰恰就是扎根,根越深,植物越强大。很多人认为企业是动物,可实际上企业是植物。哪里有水,植物的根就往哪儿扎;哪里有阳光,植物就向哪个方向生长。植物对环境很敏感,同时也对环境很包容。即使环境藏污纳垢,植物也会默默接纳,从周边获得营养。这就是华为的风险理念。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新阶段,此时此刻我们不再需要查验健康码、不需要做核酸检测、不会因为疫情而限制出行,这三年的魔幻经历我想会在我们人生当中中下一棵极其难忘的种子:变化来临时,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唯有保持自己的核心,才能脱颖而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公司危机公关做得不错,是否只是做在表面

      西贝在 2020 年疫情期间,非常懂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卖惨获得投资。可是疫情过后,涨价,菜品不合格让消费者反感西贝;同样,马云在 2003 年,2020 年表现不错,可惜的是,蚂蚁金服和高利贷有什么区别?不能被大公司舍得出钱这一现象蒙蔽!危机公关,是真心为大众做事,还是为自己立人设,洗白,不要蒙蔽,欺骗大众!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