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4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看懂人类3000年极端信仰与资本泡沫狂热史。在不确定的时代,用理性的思考去对抗群体的疯狂。
内容简介
本书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群体决策是如何失败的,以及当群体决策失败时会发生什么。在极端的情况下,不仅群体会疯狂,整个国家都会疯狂。本书告诉我们,现在更应该探究狂热的根源是什么。
伊斯兰国为何崛起?
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人的行为?
是什么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政策?
末日论与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有什么关系?
为何一群人会时不时追逐某种价格高得离谱的投资?
比起数据和事实,为何人们更喜欢故事?
比特币、元宇宙等新概念为何再次令人们疯狂?
以上与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知名历史学家和金融理论家威廉·伯恩斯坦,将信息技术、金融和神经科学的诸多进步结合起来,对大众幻觉进行了新的阐释。从犹太人被征服开始,到中东伊斯兰国的崛起为止。在这两者之间,这本书详述了人类历史3000年中所发生的各种金融和宗教狂热事件,以及相关的神经科学发展历程。伯恩斯坦对群体疯狂事件的编年史,既揭示了人性,又具有历史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彩插
-
前言
-
1 末日论的起源
-
2 滥用末日叙事的悲剧
-
3 短暂的致富
-
4 资本主义的英雄
-
5 米勒运动的“大失望”
-
6 弹性货币政策的灾难
-
7 致富空想的破灭
-
8 天启之牛
-
9 圣殿山的争夺
-
10 《启示录》的开创者
-
11 时代论的灾难
-
12 “被提”类小说
-
13 资本主义的慈善家
-
14 数字时代暴富梦的推手
-
15 伊斯兰国的兴衰
-
后记
-
致谢
-
导读锦囊
-
科学、宗教与西方现代化的双重性质
-
疯狂之下,理性奈何
-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泡沫?
-
21世纪的《大癫狂》
-
群体非理性行为如何产生并发展?
展开全部
美国梦的反面
美国左派作家的作品,所以第十一章到十三章写的很好,写的挺吓人。美国是科学探索的灯塔,但它产生的洪秀全们的数量同样也是世界第一,不可思议。很多位高权重的美国人真诚的相信苏联就是《启示录》里的大红龙,里根是头子。
每日一书:《群体的疯狂》。人类是一种叙事性动物,是会讲故事的猿猴。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的,也是通过叙事来社交的。越引人入胜的故事越能侵蚀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金融狂热可以被看作一场像《哈姆雷特》或《麦克白》一样的悲剧,有着界定清晰的人物、熟悉的叙事和精心排练的台词。四个戏剧人物控制了故事的叙述:有才华但不择手段的项目发起人,轻信并购买股票的公众,大肆渲染的媒体,以及把手伸进钱柜并无视腐败之火的政客。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的:无论我们如何吹捧自己的个人理性,一个好的故事,即使分析起来很有欠缺,也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且比最具决定权的事实或数据更有说服力。人类比其他物种更喜欢模仿;一旦有人有所创新,其他人很快就会采纳。然而,我们的模仿倾向也增强了适应不良性行为,其中最主要是幻想性信仰。诚然,在现代后工业社会中,模仿能力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它对人类生存的促进作用远不及前现代时期在亚北极、大平原或亚马孙流域所起的作用。模棱两可和难解性更扩大了《启示录》的影响力,因为这为世界何时结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解释性寓言开辟了道路。用宗教历史学家罗伯特・赖特的话说:模棱两可、选择性保留和误导性的释义结合在一起,使信徒可以对宗教教义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他们只需要巧妙地运用隐喻和寓言,便可抹去文本的字面意思,并用完全不同的东西取代它。而如果原始文本的语义非常清晰,那么无论用什么工具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在恩图曼战役中,英军动用先进武器,屠杀了 1.2 万名穆斯林士兵,而自己仅有轻微损失。(温斯顿・丘吉尔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当时他还只是一名年轻中尉;这场战争以及 19 世纪晚期的其他殖民地战争的压倒性胜利,激发了诗人希拉尔・贝洛克的创作灵感:“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有马克沁机枪,而他们还没有。”)麦基的兴趣不限于记录金融危机。在他看来,金融危机和圣物崇拜、《圣经》预言、算命、猎杀女巫、十字军东征以及炼金术等现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贯穿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一种群体性疯狂;他要述说的,是一部关于人类群体性疯狂的历史。针对群体性疯狂,伯恩斯坦提出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类是一种叙事性动物,是会讲故事的猿猴。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的,也是通过叙事来社交的。无论我们如何吹捧自己的个人理性,一个好的故事即使分析起来很有欠缺,也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且比最具决定性的事实或数据更有说服力。人类不仅对叙事的反应比对事实和数据的反应更加强烈,而且越引人入胜的故事越能侵蚀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按照这种叙事的逻辑,金融狂热被理解和描述为一场不断上演的悲剧,这场悲剧有着界定清晰的人物、熟悉老套的情节和精心排练的台词。其中,4 个戏剧人物控制了故事的叙述和展开:有才华但不择手段的项目发起人、轻信并购买股票的公众、把手伸进钱柜并无视腐败之火的政客,以及大肆渲染的媒体。在这 4 个主角的引领之下,各种金融狂热故事都呈现出相似的情节,通常都包含 4 个重要因素:预示共同富裕的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利率下降带来的宽松的信贷环境、对以往繁荣和萧条的遗忘,以及对传统和审慎的投资方法的摒弃。而穿插金融泡沫剧本的台词同样具有四大典型特征:金融投机成为日常对话和社会互动的主要话题;相当一部分通常情况下能力强、头脑清醒的人,现在却放弃了安全、高薪的职业,全职从事金融投机;对投机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平时稳重的观察家们也开始做出荒诞的金融预测。在伯恩斯坦看来,宗教狂热与金融狂热表面看来是不同的现象,但它们背后的潜在力量是相同的,即人们都希望改善自己今生或来世的福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群体性疯狂,二者还是由相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和机制驱动的:引人入胜的叙事的诱人力量,人类倾向于幻想本不存在的模式,领袖和追随者的过于自负和过度自信,以及模仿周围人的行为的倾向。
永远不要从单一理论视角看待世界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爱泡沫?因为泡沫就是人们的欲望,那是无法停止的期待,更是人们终其一生会追逐的幻觉。如果我们都想在司空见惯的群体疯狂中保持清醒,不如跟着伯恩斯坦的脚步发掘其中隐藏的复杂心理,理解背后的规律。正如伯恩斯坦在书中所言,永远不要从单一理论视角看待世界。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