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朝鲜时期的“中人”是指朝鲜两班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的“专业技术者”阶层,他们为朝鲜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发展作出了促进作用。
内容简介
朝鲜时期的“中人”是主要包括庶出的文人、画员、乐师、译官、医员等。因受朝鲜时期严格的身份制度的,这些专业技术者在当时既没有受到两班阶层的重用,甚至也没有得到平民和贱民的尊重。但是,这些中人阶层在文、史、哲等领域有着非凡的识见,为朝鲜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促进作用的杰出人物却比比皆是。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在文学领域展开了旺盛的创作活动的中人聚会“松石园诗社”;在朝鲜后期平民文学的庶出文人柳得恭;曾在日本掀起了一股韩流热风的译官文人洪世泰和画有《达摩图》的金明国;在出版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并把中国的《千字文》教科书改编为《语汇原览》刊行的张混;在医学方面因治疗正祖的疾病而升为从六品的医员许任;很早在美国大学毕业取得学士的译官文人卞寿;被称为天下的围棋选手刘赞兴;发行民族新闻报《万岁报》并成为朝鲜很早的新闻记者的吴世昌等等。
以上中人阶层的知识人不仅在朝鲜内部的文艺和文学活动频繁,他们通过燕行使和修信使出使中国和日本的机会结识了大量有名的中国和日本文人,在回国后也和这些知识阶层交流频繁。通过朝鲜时期的中人活动,不但可以了解近代东亚汉字文化圈文艺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具体了解朝鲜后期与中国和日本文艺界、学术界交流和碰撞的具体细节。
朝鲜的中人活动是整个朝鲜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朝鲜和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朝鲜的中人活动,亦可以深入了解东亚汉字文化圈文化和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发展等细节。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注前言
- 序文
- 第一章 仁王山一带过着诗意生活的文学同人
- 一、仁王山一带过着诗意生活的文学同人
- 二、歌颂仁王山的诗文学同人“松石园诗社”
- 三、谦斋郑敾喜好描绘的弼云台和六角岘
- 四、检书官柳得恭父子的弼云台风月
- 五、共度一生的“碧梧社”同人
- 六、以金弘道的画为封页的中人诗话集
- 七、为了穷困的中人编辑诗选集的洪世泰
- 八、经历了一百八十年出版的中人诗选集
- 九、朝鲜后期杰出的出版编辑张混
- 十、张混平生设计的幸福之家“而已广”
- 十一、中人的传记《壶山外记》
- 十二、名笔马圣麟的自传中描述的中人一生的游兴
- 十三、中人知识人梦想的仁王山共同体
- 第二章 描绘和歌唱世间百态的艺术家
- 一、神笔画员金明国(一)
- 二、神笔画员金明国(二)
- 三、拒绝做王门伶人的画家崔北
- 四、利用厚生的画家卞璞
- 五、拒绝做职业画家的赵熙龙
- 六、朝鲜最高水平的古董、书画收藏家吴庆锡
- 七、书画集大成者吴世昌
- 八、仁王山豪杰志士的盟主——歌客朴孝宽
- 九、游走在汉阳游乐街的军乐队龙虎营领袖李牌头
- 第三章 直面阶级斗争、引领时代潮流的专业知识人
- 一、针灸大家许任
- 二、神医白光炫
- 三、以膏药处方升为从六品的皮载吉
- 四、从治疗天花到救治王室疾病的柳瑺
- 五、制作观测仪的天文学家金泳
- 六、我国最早的新闻记者吴世昌
- 七、中人通清运动的倡导者律官张之琓
- 八、清廉刚直的户曹衙吏金寿彭
- 九、真正的好人林俊元
- 十、不能摆脱身份局限的棋手庾缵洪
- 十一、提供礼拜场所的第一位殉教徒金范禹
- 十二、作为天主教的指导层积极活动的中人
- 第四章 穿越大陆和海洋,开辟新世界的译官
- 一、十七、十八世纪掀起韩流之风的译官诗人洪世泰
- 二、夭折的天才译官李彦瑱
- 三、通信使最好的武艺使节——马上才
- 四、朝鲜掌教崔天宗被杀事件
- 五、改变国家命运的洪纯彦
- 六、出使中国十二次的译官李尚迪
- 七、警告洋扰的吴庆锡
- 八、最初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边燧
- 九、以一百三十六诗句来描写新世界的金得錬
- 十、通过实用会话书学习日语的倭学译官
- 十一、开化期的译官养成所——外语学校
- 十二、译官的受难史——外语教育和危险的海路
- 十三、培养出王妃的译官富豪仁同张氏
- 十四、朝鲜甲富——卞承业和其后代
- 附录
- 一、生活在汉阳的中人人口
- 二、晚于两班六十年的中人身份
- 索引
- 一、人名索引
- 二、事项索引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