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作为对英美文学当代研究的一本书,也充分注意到了当代文学转型给文学翻译带来的新的挑战,并从实践和理论上积极探索与之相应的新的翻译理念。

内容简介

以当代爱尔兰文学为立足点,兼顾英、美、加拿大等国的若干作家,从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入手,回到文学语言的层面,既寻找当代文学语言变化的本质,又不把这些变化视为一种断裂,而是积极寻找当代文化与传统和大众之间的联系,并致力于把众多作家放在一起,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世界文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 第一辑 詹姆斯·乔伊斯与小说
  • 谁读乔伊斯
  • 一、初出茅庐
  • 二、精致的诗人
  • 三、天才的都柏林人
  • 四、青年艺术家
  • 五、永恒的《尤利西斯》
  • 六、众说纷纭的《芬尼根的守灵夜》
  • 乔伊斯与自传性小说
  • 一、真实与虚构
  • 二、从自我中心到自我游戏
  • 三、自我的消解
  • 四、自传的后现代消解
  • 乔伊斯的经典与色情
  • 一、召唤大众读者
  • 二、从经典到流行
  • 三、从流行到经典
  • 乔伊斯与形式
  • 一、形式即内容
  • 二、乔伊斯小说的魅力
  • 三、形式的表意
  • 用形式获得自由
  • 一、混成词:在创造中获得自由
  • 二、饶舌:在言说中获得自由
  • 三、离题:时间层面的自由
  • 四、杂糅:界限的消失
  • 人类历史的语言
  • 《凯尔斯书》的启示
  • 一、《凯尔斯书》
  • 二、宗教还是美学?
  • 三、《凯尔斯书》中的中世纪美学
  • 另一种原罪
  • 一、亚当还是挪亚
  • 二、堕落本性还是堕落的人
  • 三、重生:原罪的终结?
  • 第二辑 谢默斯·希尼与诗歌
  • 诗歌何为
  • 一、诗歌的力量
  • 二、与自己争辩
  • 三、诗歌的纠正
  • 四、存活的工具
  • 五、诗歌的特质
  • “什么是我的民族”
  • 一、矛盾中的三思
  • 二、寻根和无根
  • 三、民族与个人
  • 四、爱尔兰语与英语
  • 五、民族身份和文化的想象性
  • 民族主义之后
  • 一、想象的先世
  • 二、个人的良心
  • 诗意的注视
  • 一、观 看
  • 二、陈示式叙述
  • 三、进 入
  • 四、知 识
  • 丰饶角与空壳
  • 一、诗歌是与自己争辩
  • 二、成为高山的魂魄
  • 三、诗歌的纠正
  • 四、上帝看生活的方式
  • 第三辑 《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翻译与思考
  • 实验性文学的实验性翻译
  • 一、《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 二、现代汉语和当代中国文学是否需要新的元素?
  • 三、《芬尼根的守灵夜》能把新的诗学带入中国吗?
  • 翻译天书
  • 一、已有的研究和翻译
  • 二、翻译的可能性
  • 三、一种更接近读者的译本
  • 四、翻译环境
  • 《芬尼根的守灵夜》译本的注疏模式
  • 翻译中的注释
  • 一、翻译中的文化本位主义
  • 二、异化式翻译的必要性
  • 第四辑 当代随笔
  •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一、时代的记录者和预言家
  • 二、沉船上的水手
  • 三、消极与积极
  • 四、混乱和虚无
  • 自由的退让
  • 一、伯林错了吗?
  • 二、艰难的划分
  • 三、客观多元主义
  • 在后大屠杀时代写作
  • 一、历史与个人经验
  • 二、充满暴力的自由世界
  • 三、文字的规训与反抗
  • 四、叙述的游戏
  • 真我在别处
  • 一、自我的迷宫
  • 二、寻找自我
  • 三、消失的自我
  • 夹缝中的西尔维亚
  • 女性的完美
  • 大众社会的分裂人格
  • 永远的漂泊者
  • 如今他乡亦故乡
  • 沉默也是一种罪
  • 痛苦应该说出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