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介绍伊斯兰教的简明读本。

内容简介

书中对伊斯兰教起源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历史发展做一全面、系统而又概略的介绍,此外还介绍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和它的基础——《古兰经》、圣训,以及基本信仰、礼仪制度和宗教节日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增订版前言
  • 前言
  • 第一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半岛
  • 一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状况
  • 二 早期的国际关系
  • 三 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
  • 四 阿拉伯半岛的精神生活
  •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初期的哈里发国家
  • 一 穆罕默德早年的创教活动
  • 二 麦地那社团与伊斯兰教的胜利
  • 三 伊斯兰旗帜下的扩张战争(632—661年)
  •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
  • 一 伊斯兰教的发展(661—750年)
  • 二 伊斯兰教体制的确立(750—945年)
  • 三 伊斯兰社会的延续(945—1800年)
  • 四 伊斯兰世界的外围地区
  • 五 近现代的伊斯兰教
  • 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基础
  • 第一节 《古兰经》
  • 一 《古兰经》的成书
  • 二 《古兰经》的编排原则
  • 三 《古兰经》的基本内容
  • 四 《古兰经》的诵读
  • 五 《古兰经》的注释
  • 六 《古兰经》的翻译
  • 第二节 圣训
  • 一 圣训的搜集
  • 二 圣训与“伪训”
  • 三 圣训的基本结构
  • 四 著名圣训集
  • 第三章 伊斯兰教的信仰与制度
  •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 一 信安拉
  • 二 信使者
  • 三 信经典
  • 四 信天使
  • 五 信末日
  • 六 信前定
  •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
  • 一 念诵“清真言”和作证词
  • 二 礼拜
  • 三 斋戒
  • 四 纳课
  • 五 朝觐
  • 六 其他宗教制度
  •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节日与纪念日
  • 一 开斋节
  • 二 宰牲节
  • 三 圣纪
  • 四 其他纪念日
  • 第四章 伊斯兰教法与教法学派
  • 第一节 伊斯兰教法的形成与发展
  • 一 穆罕默德与《古兰经》的立法
  • 二 早期的司法实践
  • 三 早期的教法学派
  • 第二节 教法学与教法学派
  • 一 阿巴斯王朝与伊斯兰教法
  • 二 教法学的经典理论
  • 三 四大教法学派
  • 四 伊斯兰教法的后期发展
  • 第三节 伊斯兰教法的基本内容
  • 一 宗教礼仪与义务
  • 二 家庭、婚姻与遗产继承
  • 三 财产与债务法
  • 四 刑法
  • 五 诉讼程序法
  • 六 宪法与战争法
  • 七 十叶派教法
  • 第四节 近现代的伊斯兰教法
  • 一 西方法律思想的冲击
  • 二 伊斯兰教法的改革
  • 三 当代的伊斯兰教法
  • 第五章 伊斯兰教派
  • 第一节 伊斯兰教派的形成与发展
  • 一 哈瓦利吉派的形成和发展
  • 二 十叶派的起源
  • 三 合法主义运动
  • 四 十叶派人与伊玛目教义
  • 五 栽德派的形成和发展
  • 六 伊斯玛仪派的形成和发展
  • 七 卡尔马特派运动
  • 八 十二伊玛目派的形成和发展
  • 九 十二伊玛目派宗教思想的发展
  • 十 “十叶派世纪”
  • 十一 十叶派被奉为国教
  • 十二 乌里玛教阶制度与十叶派教法的发展
  • 十三 逊尼派的形成
  • 第二节 哈瓦利吉派
  • 一 哈瓦利吉派的社会基础
  • 二 哈瓦利吉派的基本主张
  • 三 哈瓦利吉派的支派
  • 第三节 十叶派的基本主张
  • 一 伊玛目教义
  • 二 马赫迪思想
  • 三 《古兰经》隐义说
  • 四 塔基亚原则
  • 第四节 十叶派的主要支派
  • 一 十二伊玛目派
  • 二 栽德派
  • 三 伊斯玛仪派
  • 四 卡尔马特派
  • 五 德鲁兹派
  • 六 尼查尔派(阿萨辛派)和穆斯塔尔派
  • 七 凯桑派
  • 八 努赛里派(阿拉维派)
  • 九 阿赫里哈克派
  • 第六章 伊斯兰教义学
  • 第一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 伊斯兰教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 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
  • 三 伊斯兰教官方教义学的建立
  • 第二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主要派别
  • 一 盖德里叶(盖德尔)派
  • 二 穆尔吉亚派
  • 三 穆尔太齐赖派
  • 四 艾什尔里派
  • 五 其他教义学派别
  • 第三节 伊斯兰教传统学科
  • 一 各传统学科
  • 二 教义学
  • 三 内学
  • 第四节 伊斯兰教义学的基本论题
  • 一 真主独一与真主的诸多属性
  • 二 《古兰经》——真主的语言
  • 三 真主的绝对前定与人的相对自由
  • 第七章 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
  • 第一节 苏非派的形成与发展
  • 一 早期的苦行主义与禁欲主义
  • 二 神秘主义的发展
  • 三 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的结合
  • 四 民间信仰的发展
  • 五 新苏非主义的发展
  • 第二节 苏非派的神秘教义
  • 一 一神论
  • 二 神爱论
  • 三 神光论
  • 四 神智论
  • 五 人主合一论
  • 第三节 苏非派的修炼道路
  • 一 导师制
  • 二 修炼道路与修持方式
  • 三 赞念(齐克尔)
  • 第四节 苏非派的教团组织
  • 一 卡迪里教团
  • 二 苏哈拉瓦迪教团
  • 三 里法伊教团
  • 四 契斯提教团
  • 五 沙兹里教团
  • 六 毛拉维教团
  • 七 纳合西班迪教团
  • 八 比克塔西教团
  • 第八章 伊斯兰教与社会生活
  • 第一节 伊斯兰教与政治
  • 一 《古兰经》的政治思想
  • 二 哈里发制度
  • 三 伊斯兰教从业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 四 穆斯林应遵循的政治原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与经济
  • 一 《古兰经》的经济主张
  • 二 伊斯兰教的经济理论
  • 第三节 伊斯兰教与伦理道德
  • 一 《古兰经》的伦理思想
  • 二 伊斯兰道德与伊斯兰教法
  • 三 伊斯兰道德与社会生活
  • 第四节 伊斯兰教与文化
  • 一 《古兰经》与文化
  • 二 伊斯兰教与自然科学
  • 三 伊斯兰教与社会科学
  • 四 伊斯兰教与文学、艺术
  • 五 伊斯兰教与文化教育
  • 第九章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 第一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时代背景
  • 一 伊斯兰世界的一般状况
  • 二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伊斯兰世界
  •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伊斯兰世界
  • 第二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思潮
  • 一 伊斯兰复古主义
  • 二 泛伊斯兰主义
  • 三 伊斯兰现代主义
  • 四 伊斯兰社会主义
  • 第三节 近现代伊斯兰社会运动
  • 一 瓦哈比教派运动
  • 二 赛努西运动
  • 三 马赫迪运动
  • 四 巴布教派运动
  • 五 阿赫默底亚教派运动
  • 六 黑穆斯林运动
  • 第十章 战后的伊斯兰复兴
  • 第一节 伊斯兰复兴的发展
  • 一 什么是“伊斯兰复兴”
  • 二 伊斯兰复兴的社会思潮向社会运动的演变
  • 三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中心
  • 四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思想基础
  • 五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社会基础
  • 六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基本形式
  • 第二节 新泛伊斯兰主义
  • 一 泛伊斯兰组织及其基本主张
  • 二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特点
  • 三 泛伊斯兰组织的社会作用
  •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民间复兴
  • 一 民间宗教复兴的基本主张
  • 二 民间宗教复兴的表现和特点
  • 三 民间宗教复兴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
  • 第四节 伊斯兰主义
  • 一 什么是伊斯兰主义
  • 二 伊斯兰主义的基本特征
  • 三 伊斯兰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 四 伊斯兰主义的体现者
  • 五 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
  •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
  • 第一节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诸说
  • 一 隋开皇中说
  • 二 唐武德中说
  • 三 唐贞观初年说
  • 四 唐永徽二年说
  • 五 8世纪初年说
  •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一 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
  • 二 蒙元时期的伊斯兰教
  • 三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
  • 四 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
  • 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派别
  • 一 格底木
  • 二 门宦、道堂
  • 三 伊赫瓦尼派
  • 四 其他教派或派别
  •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活动
  • 一 寺院的经堂教育
  • 二 穆斯林学者的汉文著述活动
  • 三 《古兰经》的译本
  • 第十二章 结束语
  • 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
  • 伊斯兰教的自我调节
  • 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
  • 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应
  • 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
  • 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
  • 伊斯兰教的当代发展
  • 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 附录
  • 后记
  • 增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