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果你想了解医学是什么,试试从这本书开始。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职业话题,这也是一个公共话题。这是一个关于真理的话题,这也是一个关于真谛的话题。对于这个命题,有人希望得到标准答案,有人渴望永远的提问,由此来廓清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对病患、死亡意义的理解。现代医学不仅有众多的技术目标,还有关于疾病、痛苦、残障、健康的社会共识,以及人道主义的崇高愿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所有可能的痛苦与拯救
  • 总序
  • 导言 永恒的提问,永远的困惑喻
  • 第一章 医学的隐喻
  • 一、医学是一头大象
  • 二、红十字与白大褂
  • 三、病入“膏肓” ——我们需要敬畏疾病吗?
  • 四、医院“战壕” ——战争模型的胜利与迷失
  • 五、“老虎机与破试管” ——生命的支离与钱财的巨耗
  • 六、“柏拉图囚徒” ——影像崇拜的认识论根源
  • 七、“弗兰肯斯坦”的复活 ——医学家能否扮演上帝?
  • 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哑谜医疗”的前世今生
  • 九、苦难者为何要迎击更多的孤寂? ——诘问“来自陌生人的照顾”
  • 十、“方言”与“普通话” ——公众理解医学的艰难
  • 第二章 通过电影发现医学
  • 一、瘟疫透视绝境中的人性 ——新瘟疫影片的启示
  • 二、灵魂有多重? ——对生物学研究径向与后果的诘问
  • 三、用镜头解剖人性 ——伯格曼的医学电影
  • 四、高高的“白塔” ——技术升华与道德净化
  • 五、弱者的尊严 ——病人世界里的人性光芒
  • 六、一片瘀青,一地鸡毛 ——《刮痧》与中西医学的冲突
  • 第三章 画布上的疾苦与医学
  • 一、视死如眠
  • 二、旷野中的生命
  • 三、医生:人类疾苦的咀嚼者
  • 四、死神的面孔
  • 五、我们都是幸存者
  • 六、弗里达:一个生命传奇
  • 七、病房中的风景
  • 八、病人的脸,医生的眼
  • 九、拯救者与闯入者
  • 十、威特肯:母性的感召
  • 第四章 文学中的医学领悟
  • 一、蒙田:直面痛苦与死亡
  • 二、契可夫:医学妻子,文学情妇
  • 三、托马斯·曼:1924年的《魔山》
  • 四、苏珊·桑塔格:疾病充满着隐喻
  • 五、都德:小说的魔力
  • 六、米奇:星期二是相约的日子
  • 七、加缪:医学职业生活的镜与灯
  • 第五章 医学模式与研究纲领
  • 一、医学模式的历史形态与演进
  • 二、当代医学的精神激变与徘徊 ——回顾新医学模式走过的30年
  • 第六章 当代医学的精神困境
  • 一、穆森:医学的“科籍”审查 ——为什么医学不是科学?
  • 二、审判纳粹医生 ——什么是科学真理与医学真谛?
  • 三、法兰兹布劳大夫的良知
  • 四、人是机器?机器是人?
  • 五、库鲁病VS疯牛病 ——当代怪病的由来
  • 六、图姆斯的箴言 ——“大夫,你只是观察,而我在体验”!
  • 七、柳叶刀在忏悔 ——创伤与干预的人文审视
  • 八、实验室里的困惑:应然与必然的选择
  • 九、“洋葱皮”还能剥多久? ——关于还原论的批评与反思
  • 十、人的差异极其生物学根源
  • 十一、DNA:是研究的终点?还是探索的拐点?
  • 十二、医学:“临床”还是“离床”?
  • 十三、心灵裸舞 ——“胡闹”与创造力迸发
  • 第七章 现代医学的承诺
  • 一、承诺的理由
  • 二、现代医学终将承诺什么?
  • 三、承诺的艺术
  • 跋 “诺亚方舟”是一条漏船?
  • 延伸阅读书目
  • 《未名·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了解医学与生命关系。

    医学,无论怎么发展。只能: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告诉我们:医生不是神,人也不是机器,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科学固然重要,但更要敬重生命,尊重自我对生命价值的选择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写得很泛滥啊

      野心太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此书的读后感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要求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与技术治疗要双管齐下,同时要求病人要看透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不要对医疗效果有过高的期待,因为人体在治疗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文章表述的专业性太强,适合医务人员阅读,一般的读者阅后难于留下深刻的印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