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
类型
9.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2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文学批评教材:理论结合实践,提高评论能力。
内容简介
本教材相关课程为“文学批评”,供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使用,亦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本教材的重点不在批评理论的全面介绍,而在于引导学生将批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教材一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并借助课后练习逐步提高学生撰写评论的能力;另一方面亦结合案例,对文学批评基本原理本身展开探讨,可用作西方文论等课程的辅助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说明
- 致读者
- 推荐书目及理由
- 第一编 什么是学院派批评
- 本编导语: 所谓“学院批评”
- 第一章 学院里的批评家
- 为什么需要批评
- 当批评遭遇理论
- 为了文学的理论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二章 批评的美学难题
- 描述:事实与感受
- 阐释:意图与意义
- 评价:原因与理由
- 结语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二编 文学批评的价值面向
- 本编导语: 所谓“价值面向”
-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 再现性与现代性
- 文学与现代境遇
- 文学与时空体验
- 文学与形式之变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四章 文学之为审美
- 在思想与审美之间
- 文学性与伦理难题
- 形式分析的三层次
- 如何避免“两张皮”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五章 文学之为独创
- 原创·创新·独创
- 独创性与流行观念
- 差异、影响与传统
- 一点写作建议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三编 读入文本
- 本编导语: 批评的路径
- 第六章 部分与整体的辩证法
- 何谓“新批评”
- 显隐双层结构
- 文本中的结构主义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七章 叙事学批评(上):故事与叙述
- 人物·角色·性格
- 发现“叙述行为”
- 叙述者问题种种
- 结语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八章 叙事学批评(中):叙述视角
- 叙述视角种种
- 视角与人称
- 视角与身份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九章 叙事学批评(下):时间与空间
- 叙述与时空
- 叙述时间:时序,频率,速度
- 叙述空间:视角,情节,意境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十章 文体学批评:风格与文体
- 文体之为风格
- 从语气看文体
- 文体与语际书写
- 文体与体裁
- 文体与传统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四编 读出文本
- 本编导语: 一个作为过渡的说明
- 何谓“读出文本”
- 文本与作品
- “某某叙事”问题
- 第十一章 程式与符号
- 发现“套路”
- 对立与结构
- 符号学的两组概念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十二章 表层与深层(上):以精神分析批评为例
- 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
- 精神分析批评的路径
- 自我·梦·欲望
- 小结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十三章 表层与深层(中):以女性主义批评为例
- 何谓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批评的两种范式
- 女性形象批评关键词
- “女性写作”的悖论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十四章 表层与深层(下):以意识形态批评为例
- 作为“绝对视域”的政治
- 是“批判”还是“批评”
- 意识形态批评的美学逻辑
- 本章课后练习
- 第十五章 内部与外部:在文学中发现历史
- 文学的历史逻辑
- 逻辑之一:摹仿与程式
- 逻辑之二:总体与同构
- 逻辑之三:讽喻与影射
- 小结
- 本章课后练习
- 结语: 在知性与启示之间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