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戏剧形式呈现德勒兹的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为讨论对象,通过德勒兹和不同的哲学理论的对话,展示其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批判。
在本书中,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先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海德格尔的“去蔽”成了“以自我奠定世界的哲人”“立法者”“在辩证对立中不能停歇的思考者”与“通向林中澄明之境的独行者”,他们与德勒兹的思想肖像同台演绎,展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思想。
作者以主体、时间与欲望为三大主题,逐步接近德勒兹的思想核心,将他的思想作为一幕幕戏剧呈现给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日新文库 出版说明
- 前言
- 导论 哲学与剧场
- 第一节 德勒兹其人
- 第二节 德勒兹的哲学
- 第三节 德勒兹的哲学剧场
- 主体
- 第一章 主体性与先验性的间距:胡塞尔与德勒兹关于无意识的理论阐释
- 一、被动综合:从绝对主体到无限主体
- 二、先验性:从本质还原到生成构造
- 三、无意识:主体性和先验性的分离
- 第二章 斯宾诺莎的当代遗产:黑格尔与德勒兹的斯宾诺莎主义
- 一、斯宾诺莎的复兴及其背景
- 二、规定的否定和肯定
- 三、主体和个体
- 第三章 意志与强力之间的选择:海德格尔与德勒兹对尼采的不同阐发
- 一、海德格尔的尼采:强力的意志
- 二、德勒兹的尼采:意志的强力
- 时间
- 第四章 从先验形式到生命内涵:德勒兹对于康德时间概念的继承和发展
- 一、德勒兹对于康德时间观的批判
- 二、德勒兹:时间的三种综合方式
- 三、永恒的轮回
- 第五章 认识论和存在论的叠加:论康德、海德格尔和德勒兹时间理论中的超越性
- 一、康德:作为内感官形式的时间
- 二、海德格尔:作为时间性的时间
- 三、德勒兹:作为意义起源的时间
- 四、重构形而上学的不同路径
- 第六章 认识真理和行动自由的叠加:德勒兹的“新康德主义”
- 一、德勒兹对于康德先验理论的批判
- 二、德勒兹:思想的内在性平面
- 三、作为可能世界的他者
- 四、德勒兹的先验经验论
- 欲望
- 第七章 重构绘画的内在性:交织在塞尚苹果上的哲学透视
- 一、夏皮罗:苹果的无意识象征
- 二、梅洛-庞蒂:画家的视角
- 三、D. H.劳伦斯:苹果的苹果性
- 四、德勒兹:图像的生长
- 第八章 象形和形象的竞争:德勒兹论培根作品中的创造性
- 一、利奥塔:形象空间和文本空间
- 二、德勒兹:独立的形象
- 三、培根:生成动物
- 第九章 欲望褶皱与机器生产:德勒兹对于现代个体的反思和批判
- 一、褶皱和欲望
- 二、欲望的生产力
- 三、快感和欲望
- 结论 德勒兹的思想肖像
- 一、主体:从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到马克思、弗洛伊德和尼采
- 二、时间:从经验条件到无限生命
- 三、创造:从艺术形象到政治微观
- 四、界定和反思
- 德勒兹生平年表
- (一)1925—1944年 童年及青少年
- (二)1944—1948年 索邦大学求学时期
- (三)1948—1968年 由高中至大学教学
- (四)1969—1987年 万森大学讲学时期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专家推荐意见一
- 专家推荐意见二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