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3千字
字数
202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文学名篇名作详解,揭示小说艺术思想历史语境。
内容简介
每一部小说都是一扇门,打开来看到的是读者自己内心的风景。
马原《虚构》、格非《褐色鸟群》、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我的阴阳两界》、莫言《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家及作品,如山如水,如风如树。本书作者积十数年之功,对上述名篇名作一一详细解读,绘出了当代文学的天际线。
本书的写作,不仅是批评、探索,也是在揭示一个学者精神成长的层层积淀,有冷静犀利的分析,有诸多鲜活的个人经验流露其间。书中关于小说艺术、思想特质、历史语境共同揉造成的文学经验,成为作者打开读者阅读兴趣、想象力的关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辑 小说的内与外——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 导言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 第一章 “重复虚构”的秘密——《虚构》与博尔赫斯的小说谱系
- 第二章 小说的真相与谋杀小说——论《褐色鸟群》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叙述
- 第三章 弃绝与不可能的经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分析
- 第四章 欲望、暴力与颓废——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
- 第五章 “寻根”与知青记忆——《棋王》表征的创伤心灵史
- 第六章 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王安忆《新加坡人》分析
- 第七章 “没落”美学的古典性与现代面向——《游园惊梦》表征的一种美学意识
- 第八章 自我相异性与浪漫主义幽灵——《永远有多远》隐含的女性另类谱系
- 第九章 消极自由的退路:性、区隔与荒诞——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分析
- 第十章 “动刀”的暴力美学——现代性美学的一种文学谱系
- 第十一章 “文学已死”与越界之写——《我的千岁寒》及其向死而生的写作
- 第十二章 穿过本土,越过“废都”——贾平凹创作变异的历史化阐释
- 第十三章 “喊丧”、幸存与去历史化——《一句顶一万句》开启的乡土叙事新面向
- 第十四章 “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
- 第十五章 “逃离”与文本敞开的浪漫主义——当代小说的隐秘超越路径
- 第二辑 小说时评(节选)
- 序言 文学批评的位置与品格
- 第一章 无望的超越:从深度到文本策略
- 第二章 历史在别处:《风过耳》与“新时期”的终结
- 第三章 直面苦难:重写乡土中国——评阎连科近期小说
- 第四章 个人记忆与历史布景——关于韩少功和寻根的断想
- 第五章 现代派的本土化诉求——兼论李锐的叙事特征
- 第六章 后历史的焦虑——评李洱的《遗忘》
- 第七章 分裂的乡土中国——本土性小说的新趋向
- 第八章 跨越红土地——评熊正良的小说艺术
- 第九章 卓尔不群:又见广西三剑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