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消费金融成国家战略,激活70万亿蓝海市场,引领消费需求创新。

内容简介

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主要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消费的消费金融也上升到国家战略,蕴含70万亿蓝海市场,一大批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小贷、担保、电商、零售、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纷纷涉足。

以消费金融引导消费和普惠金融升级,以供给创新创造消费需求,不仅将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还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高效、高质型经济提升,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素。

本书作为全国首部互联网消费金融专著,汇总了资深消费金融专家刘洋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数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总结了古今中外消费金融的创新案例和研究成果,庖丁解牛式解剖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企业、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运作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流模式和典型案例,从产品、品牌、营销、人才、风控等领域系统介绍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何组建和运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 推荐语 本书赞誉
  • 前言 拥抱互联网消费金融钻石时代
  • 第1章 “十三五”:谁在赢?谁在输?谁在路上?
  • 第1节 三年新常态:中国经济不一样的再解读
  • 一、产能过剩=毁灭财富
  • 二、经济新常态有望在消费端“破茧重生”
  • 第2节 五年新起点: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 一、未来五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 二、熔断股市不会熔断中国经济—2016—2017年经济大势判断
  • 三、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
  • 第3节 新蓝海—打开万亿消费金融的宝盒
  • 一、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政策大礼包
  • 二、消费金融成为70万亿的新蓝海市场
  • 第4节 1+1的诱惑—“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第一轮疯狂和危机
  • 第2章 三驾马车的领头羊:大消费时代何时真正到来?
  • 第1节 商业时代五次大变局背后的消费变化
  • 1.1.0 买卖利差时代
  • 2.2.0 连锁卖场时代
  • 3.3.0 电子商务时代
  • 4.4.0 微商+微信红包时代
  • 5.5.0 共享经济时代
  • 第2节 百万亿元存款背后的无奈:消费畸形与消费萎缩
  • 一、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不愿消费、不敢消费、不能消费
  • 二、高储蓄率将可能降低
  • 三、消费畸形值得警惕
  • 第3节 当前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 第4节 近年来国家刺激消费的重点政策解读和盘点
  • 第3章 老百姓身边的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的前世今生
  • 第1节 消费金融的前世今生
  • 一、中国消费金融的历史
  • 二、国外消费金融的历史和案例
  • 第2节 国内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 一、遍地消费金融早已深入你我生活
  • 二、从国家消费金融试点谈起
  • 三、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脉络
  • 四、消费金融主要发展趋势
  • 第3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主流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迅速扩张
  • 二、消费为王、碎片财富:消费金融产品面面观
  • 第4节 警惕今天的信用卡乱象向消费金融蔓延
  • 一、信用卡野蛮生长带来相对过剩和恶意竞争
  • 二、信用卡将“分期付款、解放钱包”的分期付款理念向社会普及
  • 第4章 老兵不老:银行消费金融业务逆袭
  • 第1节 银行业集体过冬
  • 一、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创十年新高
  • 二、当前银行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节 丑小鸭蜕变白天鹅: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成为“香饽饽”
  • 一、银行拓展消费金融的内在原动力
  • 二、银行拓展消费金融的主要“瓶颈”
  • 第3节 大象如何跳舞:国有银行巨头消费金融反击战
  • 一、中国工商银行:有可能打造巨无霸式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 二、中国银行:四大行中首个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 三、建设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基本和信用卡重叠
  • 第4节 进阶第一方阵的“野心”—中小银行消费金融掠夺战
  • 一、民生银行:重启消费金融业务
  • 二、南京银行:内外借力布局消费金融
  • 第5节 银行玩转消费金融五大攻略
  • 第6节 1=1+?—银行信用卡业务与消费金融业务竞合
  • 一、银行信用卡业务全面向消费金融转型
  • 二、消费金融公司PK银行信用贷款
  • 第5章 新玩家进场:消费金融公司搅动风云
  • 第1节 “狂欢”来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迎来“井喷”
  • 一、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内涵
  • 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历程
  • 三、如何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 第2节 试图与银行不一样:消费金融公司谋求差异化生存空间
  • 一、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外资也疯狂
  • 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为消费金融产品植入互联网基因
  • 三、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激活零售巨头“沉睡”的海量客户群
  • 第3节 橙色警报:消费金融公司的“六宗罪”
  • 第6章 极度竞争和极度增长:电商公司以控制消费来控制消费金融
  • 第1节 电商公司的核心战略:要做消费金融里的快消品
  • 一、以电商切入消费金融的主要优势
  • 二、消费金融对电商的裨益
  • 三、消费金融牌照是电商公司最大的短板
  • 第2节 阿里巴巴的危与机:21世纪的消费金融达人马云
  • 一、成功的人也有往昔的眼泪—马云的八场败仗
  • 二、马云危机—假货横行,线上价格战更血腥
  • 三、余额宝的“边消费边赚钱”玩法:向控制消费升级
  • 四、阿里消费金融产品线日益丰富
  • 第3节 亏损大户的盈利梦:京东消费金融爆款
  • 一、京东白条:京东赶超阿里巴巴的大杀器
  • 二、京东白条转战线下消费场景
  • 第4节 “朋友圈”的熟人经济:微商打造“全民”消费金融
  • 一、腾讯潜伏消费金融
  • 二、微商分销模式接入消费金融
  • 三、警惕微商走偏:“朋友圈”生意混乱
  • 四、未来微商的九大发展趋势和方向
  • 第7章 最后的救命稻草:P2P网贷的“消费金融梦”
  • 第1节 传统玩法“宕机”:P2P全行业进入高危期
  • 第2节 狼爱上羊?—P2P与消费金融的热恋
  • 一、P2P接入消费金融的主要动力
  • 二、想爱你不容易:P2P杀入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劣势
  • 第3节 P2P平台如何以联盟模式向普通消费者“卖钱”
  • 一、宜人贷:执着地专注于个人借贷业务
  • 二、掌众金融:锁定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的闪电借款
  • 三、美利金融:靠消费金融快速起家的P2P平台
  • 第8章 应对过剩经济的新竞争策略:消费企业的“消费金融梦”
  • 第1节 抢占时代高地:传统企业全面拥抱“互联网+”
  • 第2节 联盟+自建:消费企业谋略消费金融
  • 一、万达集团消费金融的资源整合经
  • 二、首付贷:本意为房地产去库存实为房地产加杠杆
  • 三、海尔消费金融:重拾民族工业龙头的雄心
  • 第9章 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金融工具:消费金融的衍生金融资产运作
  • 第1节 破解“资金荒”的良药:消费贷资产证券化
  • 一、资产证券化政策解读
  • 二、银行消费贷资产证券化爆发增长
  • 三、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融资利器
  • 四、互联网金融机构运作消费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
  • 五、对策建议
  • 第2节 消费信托:为消费而进行的投资理财
  • 一、消费信托的典型案例
  • 二、消费信托相较于众筹、团购的比较优势
  • 三、消费信托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投资者选购消费信托产品的建议
  • 第10章 从消费到消费资本:消费价值链的二次分配
  • 第1节 消费者与商家构建利益共同体:解码消费资本1.0
  • 基于消费资本论的新商业模式
  • 第2节 消费者成为消费商:解码消费资本2.0
  • 第3节 实践中的“传销”争议:被异化的消费资本
  • 第11章 做70万亿蓝海市场的胜者:互联网消费金融运作实战
  • 第1节 乱花也不迷人眼:不同消费金融机构、模式、产品“对对碰”
  • 一、基于消费贷模式的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比较
  • 二、2015年“十佳消费金融机构”评测与解析
  • 第2节 盛宴狂欢前的冷静: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复盘
  • 一、定战略前的选择:“大而全”还是“小而强”
  • 二、再思考:四个“消费”背后的商业思考
  • 三、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产品模式比较
  • 四、消费金融成本和收益分析
  • 第3节 庖丁解牛:以消费贷为例解读产品创新攻略
  • 一、清空自己:利息收入不是全部
  • 二、消费贷产品爆款六策
  • 第4节 网点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在消费金融中的应用
  • 一、传统线下网点何去何从?
  • 二、消费金融与大数据
  • 第5节 如何激活消费金融用户:精准营销与全网营销
  • 一、大数据激活“沉睡”的用户
  • 二、关于全网精准营销
  • 三、未来营销趋势
  • 第6节 不拼爹拼风控:互联网消费金融全过程风险管理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 二、2016年全国整肃互联网金融
  •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大数据征信策略
  • 四、消费者预防风险策略
  • 第7节 抢人才还是培养人才: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团队建设
  • 一、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人才窘境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 三、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