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1千字
字数
201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介绍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商周时代祭祀时的歌舞,到今日的京剧、昆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依然是为不少人所热爱、聆听和观赏的娱乐,甚至曾经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娱乐”,和民众特别贴近,紧密关联;并且随着时代、社会而不断演进变迁,从未消亡间断。
戏曲的存续特质,一向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艺术为绵延的主力,大家比较注意和谈论的,也多是演员的“技艺”:歌舞巧妙,扮相俏丽迷人,而很少注意到剧本的文辞方面,也有它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各形各色的外国文化相继漫入,戏曲往昔所拥有的辉煌逐渐褪色,民族“第一娱乐”的主位荣耀,也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
于是,着眼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有心人,渐渐把戏曲作品加以搜集、研究,把它扣在“文学”的链条上,成为文学类别中的一环,并且又把它和隶属于诗歌性质的“散曲”并合;在时代上,主体界定于元朝,因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言”,戏曲也渐渐成为各级学校“文学”教育的一支弱枝;然而即使以文学属性而言,戏曲的本质特色,也历来被人们忽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自序
- 前言
-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特质
- 第一节 戏曲和戏剧
-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研究
- 一、戏曲学术地位的奠定——曲学功臣王国维
- 二、戏曲研究的二元
- 第三节 戏曲文学的语言特色
- 一、故事性
- 二、代言体
- 三、人物塑造
- 四、音乐性
- 五、曲词和宾白
- 结论
- 第二章戏曲语言的形式艺术
- 第一节 编戏要先知“曲牌”的规格
- 一、曲牌的认识
- 二、曲牌谱式例释
- 三、曲词句末押韵规法
- 四、曲句的变动
- 第二节 选定宫调,营造场面声情气氛
- 第三节 “剧套”语言——曲词、宾白的互联
- 一、“套”是“曲牌”的组合
- 二、故事情节进行靠宾白
- 三、实例分析印证
- 结论
- 第三章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 第一节 戏曲文学篇章的特质
- 第二节 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 一、戏曲篇章形式规范化的雏形
- 二、诸宫调——文坛瑰宝“董西厢”
- 第三节 元代杂剧的篇章艺术
- 第四节 杂剧歌曲的套式
- 第五节 元杂剧和诸宫调的篇章比较
- 第六节 杂剧篇章手法的活用
- 一、剧情概略
- 二、剧情的篇章布置
- 三、以灵活的篇章部署,突出剧中人物的设计
- 四、为凸显诗情意境的篇章布置
- 五、巧妙篇章结构所凸显出的民族意识
- 六、《单刀会》的剧作精神对中国曲坛的影响
- 小结
- 第七节 明、清传奇的篇章艺术
- 第八节 清代的新剧——短剧和京剧的篇章
- 一、短剧的产生
- 二、由明徐渭《狂鼓史》杂剧到京剧《打鼓骂曹》
- 结论
- 第四章戏曲语言的人物塑造
- 第一节 戏曲人物塑造的独特性
- 第二节 戏曲人物的塑造方式
- 第三节 直接法
- 第四节 间接法
- 第五节 剧情构筑法
- 一、违离真实的历史剧
- 小结
- 二、编剧家臆撰剧情里所创造的人物
- 结论
- 第五章戏曲语言里的方言、俗语和谚语
- 第一节 戏曲是口语文学
- 第二节 戏曲语言里的方言
- 一、蒙古语、女真语
- 小结
- 二、地区性的汉语方言
- 第三节 戏曲语言里的俗语
- 1.一了
- 2.一搭儿
- 3.一径的
- 4.一递里
- 5.七代先灵
- 6.十恶不赦
- 7.刁决古撇
- 8.乜斜
- 9.三不知
- 10.三衙家
- 11.大家缘
- 12.干打哄
- 13.上国观光
- 14.包浆
- 15.花里行厨携着玉缸
- 16.喝道
- 17.乘除
- 18.按临
- 19.年伯
- 20.随喜
- 小结
- 第四节 戏曲语言里的谚语
- 一、谚语的本质
- 二、戏曲剧本中的谚语运用
- 结论
- 第六章戏曲语言里常用的修辞格及其运用
- 第一节 戏曲剧本里常用的修辞格
- 一、剧本中常用辞格例释
- 小结
- 第二节 剧本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用的点、线、面
- (一)从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看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
- (二)关汉卿《单刀会》的特殊修辞手法
- (三)汤显祖《牡丹亭》中“惊梦”的春思幻境
- (四)从《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哀江南】看孔尚任写“历史剧”的修辞艺术
- 结论
- 第七章旧戏改编的新语言
- 第一节 剧作家改编旧剧的原因
- 第二节 改编旧剧的方向
- 一、有理想的改编
- 二、依循原作思想主题的改编
- 三、随意的改编
- 小结
- 结论
- 第八章谐谑的戏曲语言——诨语和滑稽戏
- 第一节 诨语的意义和功能
- 一、什么是诨语
- 二、戏曲插入诨语的作用
- 三、写作好诨语的原则
- 第二节 丑角和滑稽戏的谐趣语言
- 一、丑角地位的提升
- 二、“丑角戏”要改称“滑稽戏”
- 三、滑稽戏是戏曲研究的新天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第一批)
-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第二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