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8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重新认识和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围绕金融消费者的实践和探讨虽已趋热,但从语词意义认识到制度建设,与“金融消费者”相关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澄清,尤其是作为制度起点的“金融消费者”语词意义本身,在理论探讨和立法实践中并未取得共识,反而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带来更多难题。
本书分析“金融消费者”语词认识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认识“金融消费者”的恰当路径,并以此作为重新认识和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切入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导论
- 0.1 选题缘起
- 0.2 文献综述(一)金融消费者研究综述
- 0.3 研究方法及材料选取
- 0.4 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 0.5 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创新
- 第1章 语词、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与“金融消费者”
- 1.1 语词
- 1.2 概念思维
- 1.3 类型思维之界定
- 1.4 “金融消费者”源流考
- 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思维下的“金融消费者”
- 2.1 概念思维之陷阱
- 2.2 概念思维陷阱中的“金融消费者”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类型思维下的“金融消费者”
- 3.1 类型思维之功用
- 3.2 类型思维下“金融消费者”之归属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融消费者”语词之类型描述
- 4.1 类型描述方法
- 4.2 “金融消费者”之意义中心
- 4.3 “金融消费者”之描述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类型思维下金融消费者 保护制度之再建构
- 5.1 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再建构之可能性
- 5.2 风险认知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 5.3 风险预防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 5.4 危险处置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