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开晚明大将熊廷弼的传奇人生,照见大明朝暮年的苟延残喘。

内容简介

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有胆知兵”,以严明称,但万历、天启年间因性格刚烈,“好谩骂,不为人下”,招致颇多非议。他一生三入辽东,终为党争所陷,其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正是晚明政局的缩影。

本书围绕熊廷弼之死,记录了熊廷弼最后十七年的人生,以及晚明的边防形势和政治争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剖析,书中一改熊廷弼过去相对单一化的传统形象,以公允持正的目光审视历史,深挖熊廷弼复杂、摇摆的政治生涯。

作者以熊廷弼作为晚明史的小切口,刻画诸多细节,描摹出晚明众多历史人物丰满的形象,还原了大明危如累卵却无以自救的迟暮困局。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引子
  • 第一章 高淮乱辽,砥石破茧
  • 一、税监高淮
  • 二、大明朝的囚徒困境
  • 三、辽东不平静
  • 四、艰苦少年
  • 五、边镇原是百病生
  • 六、哈流兔之捷
  • 七、熊廷弼也有心机
  • 第二章 得道之柄,能吏进化
  • 一、皇帝的信任
  • 二、辽东巡按“熊大炮”
  • 三、巧妇要为无米之炊
  • 四、女真已成心腹大患
  • 第三章 督学南直,首战东林
  • 一、全国第二汤宾尹
  • 二、提学江南有暗涌
  • 三、对撼东林
  • 四、治理还看熊廷弼
  • 五、两御史三大员的倒下
  • 第四章 重整河山,辽东经略
  • 一、将军不敢骑白马
  • 二、单刀赴会
  • 三、东出山海无故人
  • 四、粮饷捉襟见肘
  • 五、“以辽守辽”是伪命题
  • 六、傅堞而守
  • 第五章 善守勿御,无为而治
  • 一、外交上的针锋相对
  • 二、放手才是大境界
  • 三、粮饷还是老问题
  • 四、战场不见熊廷弼
  • 五、得罪人的大嘴
  • 六、皇帝崩,弹劾起
  • 七、熊廷弼被劾去
  • 第六章 奇正之变,经抚不和
  • 一、起用熊廷弼的暗战
  • 二、“三方布置”是否可行?
  • 三、“经抚不和”序幕
  • 四、横空出世毛文龙
  • 五、联合蒙古的失败
  • 六、经抚不和渐趋高潮
  • 七、经抚不和的背后角力
  • 八、广宁溃
  • 第七章 鹤知夜半,廷弼之死
  • 一、戴罪立功?
  • 二、殊途同归
  • 三、党争大幕拉开
  • 四、熊廷弼贿赂求生?
  • 五、熊廷弼之死
  • 六、谁杀了熊廷弼?
  • 七、尾声:生前身后名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辽事岂可为,但当寻一散场耳

    作为明末悲剧人物,熊廷弼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传首九边”。首先熊廷弼处于一个死局中,大明朝江河日下,无论怎么打也不可能是后金对手。也许议和是最优解。其次,性格决定命运,凡事争三分,得罪人太多。不过最关键是他花皇帝钱太多,又像杨修乌鸦嘴,王化贞出事忙着撇清责任,让天启起了杀心。覆巢之下,复有完卵,花了几百万银子丧师失地,这责任你撇得清么。最后,很多人说明亡于党争。皇权和相权的明争暗斗是千年的主题。熊廷弼最后沦为天启打击东林党的棋子,被开刀问斩。态度决定一切,国难当头,也许像张鹤鸣这种老滑头才能生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熊廷弼前期还能为辽东战事尽心尽力,到第二次出任辽东变成了一个怨妇。既没有提拔将领,又没有训练军队。后面的历史证明依靠辽东人才能抗击清朝,作为朝廷大员对辽东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在广宁战役中,明军没有彻底垮掉,还可以收复失地,熊廷弼选择放弃,过于和王化贞争短长,是他作为封疆大吏失败的地方。他,孙承宗,袁崇焕并称明朝懂辽东战事三人,在后期表现看,熊廷弼言过其实,朝廷给他的资源最多,他却玩龟缩,远逊袁崇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意

        只能说,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