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挑战传统智慧、针砭时弊的全新角度,展示了男性气质的复杂性,思索何为男儿本色,让每个男性、每个女性以及我们所有人,更好地理解彼此。

内容简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男性气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男性普遍有厌女症心态?尽管我们有时对男性的暴力行为和粗俗的想法持批评态度,但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对这种现象往往又无能为力,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在发挥作用?我们对男性气质先天和后天的认知界限到底在哪里?

本书中,人类学家顾德民独辟蹊径,坚信所谓男儿本色,首先是文化上的纵容而非生理上的安排。从上海公园的相亲角,到海地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性丑闻,从墨西哥城专为女性而设的地铁车厢到印度的海吉拉,从奥克兰的康复项目到伊拉克战争的前线。顾德民带领我们对男性特征进行了一次全球性探索。他以事实证明,男性特征并非铁板一块、一成不变,而是因地而异,甚至因种族而异。

书中一再揭示,社会对男性特征的普遍误解,不仅强化了父权价值观,令女性感到畏惧,更对男性自身设定了不必要的限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1]引言
  • 1性别困惑
  • 令人困惑的是什么?
  • 当下的性别困惑
  • 性别困惑始终相随
  • 走出困惑
  • 2关于男性的科学
  • 低睾酮问题升级
  • 流行语限制了我们
  • 杀人犯是男人
  • 关于雄性动物的科学
  • 3猴在看,人在做
  • 从宠物和探索频道学到的知识
  • 动物很适合用来思考
  • 倭黑猩猩活泼的性欲
  • 羞怯的雌性是一种误解73
  • 拟人论者太离谱了
  • 人类例外论
  • 4男人的力比多
  • 常春藤盟校中的性选择88
  • 观看男人脑中的色情片
  • 男性是具有动物性的性别
  • 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害了我们
  • 一位助产士的尾声
  • 5男人天生的攻击性
  • 选择性地征兵
  • 蒂娜的刀子和德蒙的最后一次任务
  • 男人为什么打仗
  •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性剥削和性虐待
  • 强奸作为正常的男性性行为
  • 什么是自然而有益的
  • 有胆量的男人
  • 6我在,故我思
  • 男性情谊和社会性别隔离
  • 公交系统中女性专属的空间
  • 抗议以及虐待的语义学155
  • 宽容和人群混合
  • 7为人父
  • 想象中的父亲形象
  • 继承单身母亲身份
  • 移民与为人父
  • 我的堂弟理查德,帝企鹅
  • 代际转变
  • 8中国:回归自然性别
  • 重申男性特权(以及女性的默许)
  • 撑起半边天,还是在你的宝马中哭泣
  • 在上海相亲角的会面
  • 现代媒人193
  • 你的女儿是“剩女”吗?
  • 挑剔的女人不易嫁
  • 9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动物本性吗?
  • 男人用哪个部位思考?
  • 被奉若神明的男性身体
  • 亚洲的方法:不可分割的身体217
  • 继承革命性的暴力
  • 恕我直言
  • 10别让男人置身事外
  • 他们/她们/他她们的230
  • 怪物高中生
  • 阿尔法男的法则
  • 不可避免的光环
  • 踢“球”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而为男,我很抱歉?

    性是生理上的,性别却更多来自于社会的塑造。所谓的男女,除了生物学上的依据,更多来自于社会中各个群体长期塑造的结果。当我们说某个是男人的时候,往往说的不是生物特征,而更多指的是社会观念下的产物。《生而为男?:男性气概的人类学真相》从书名就可以看得出作者是在挑战我们过往对于男性的认知和观念,极富话题性的同时自然少不了争议的存在。对于某些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被冒犯。若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随着作者一起去思考,反倒会对自身和所处的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1. 泾渭分明如今的社会虽不至于说还像古代一样保留着男女之大防,但对于性别的区分依然还是泾渭分明。刚生下一个小宝宝,女婴就会被各种粉红色的东西所包围。似乎天然认为女孩子就该如此,而一旦男孩子表现出相似的喜好则会遭遇批评和指责。男女之间的二分法似乎有着扎实的理论依据,尤其是牵扯到生物学的知识后,谈不上是不证自明,也是会立刻得到很多人认可的。然而作者作为一个人类学家上来就用他的研究和分析炮轰这看似坚实的基础。通过批评爱德华・威尔逊以及其他社会生物学的观点,作者用现实中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证据来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性别观念。简言之,看似一成不变的男性气质是有着变异性和可塑性。说人话就是生理学意义上的男性和社会认为的中间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再通俗一点就是,男性也可以喜欢粉红色,也可以穿裙子。事实上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现在女性喜爱的不少着装最初都是由男性推动的,比如很多女性喜欢穿的丝袜。对于现在某些人来说,男人穿丝袜高跟鞋的场面有些不忍直视,可这在当时却是男性上流社会里的一种流行风潮。就此来看,倒也不必对于作者展开讨论的敏感问题感到有多冒犯,抱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尝试了解其中的内容反而更有收获。2. 走出困惑理解了过往认知中被限制和忽略的内容后,不少人可能陷入到一种认知困惑中去。这就像你在填写性别那一栏时,以往只需要在男女之间选择,现在却可能面对更多的答案,甚至有可能还是流动的。酷儿、跨性别者的存在,虽常被认为是少数群体,可事实上其所占据的数量并不少,至少比我们以往认为的还要多。有的迫于现实压力选择隐藏和压抑,有的却得以顺从内心的召唤。书中提及到生物学家的一些观点,提醒我们过于简单的将人类和动物等同是粗糙且不负责任的。这就像你用小白鼠做实验得出来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使用在人体一样,也不能因此就期待着同样的表现。3. 带来解放本书中作者批评了不少名人,比如前文提到的威尔逊以及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还有曾经轰动一时的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对这些名人以及其错误观点的批判,不光让我们意识到其中的严重错误,更带来了解放的可能性。特朗普一面对着女性做出粗暴的侵犯,另一面却收获了为数不少女性的投票。如作者所言,想必是这些女性认为现实中的男性都很糟糕,这看似是支持,但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在两个糟糕的选择中试图挑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糟的。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的独特性,并理解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对于社会强加的性别观念,比如所谓的男性气质,我们有权利拒绝,更可以给出自己更满意的答案。4. 害群之马上野千鹤子在《厌女》等书中一再指出,我们不要搞性别对立,男人不是敌人,共同的敌人是男性群体中的那些害群之马。这一小撮的男性,很容易就毁了男性整体的声誉,并带来更多的刻板印象。书中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关于强奸的话题,女性常常是受害者,男性常常是加害者。可这种解释除了受到动物性的影响,更多还是来自于个人的选择。换句话来说,我们不能用其他的东西来替这些败类来辩解,这事无关性别,更多是其自身的问题。你可以选择不这么做,但你却做了,由此带来的结果难道还不是自身该承担的吗?5. 性别故事刨除社会所强加的观念等,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男女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当然一些生理上的差异还是存在的,但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大。认知上不偷懒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需要讲述一个全新的性别故事。在这里,男性没有必要非做那些被认为是有男子气概的事情,女性也不必被塑造成像芭比娃娃一样的玩物。本书着眼于男性,但其和女性主义关注的没有太多区别。所谓的男性气质在影响男人的同时也影响和一起生活的女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就是试图在为全人类的解放而作贡献。6. 写在最后书中非常有趣的是单独用了一章讲述了中国的男女,有婚恋方面的思考,也有其社会学的洞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先看这一章,至少可以换个视角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世界。本书从标题到内容,可能要得罪一大批人,引起争议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实际上本书写的相对比较学术,虽然在其中夹杂了一些个人的观点,时不时还带有某些过激言论。跟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会反思过往的认知,重新认识所处的社会。在此之外,还可能会付诸行动,从而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一旦我们意识到某些事情是错误的,也就很难再回得去了。就像性别这件事,若不顺从于老旧的社会惯例,我们会发现男女之间原来有着这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其实说到底,作者无非就是出于对于人类个体的尊重而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当社会发展到如今,我们还有必要再固守所谓的社会习俗吗?难道经济发展之后我们就不能调整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现实世界的变化?虽然我不认为作者所言都是正确的,但多少有一定的道理,更加预示着一股新的浪潮即将到来。选择主动改变还是被动接受?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重要成员的男性不能置身事外,身为女性自然也不能缺席。问题已经出现了,答案还得我们自己去找。生而为男,不必抱歉,该道歉并改变的是那些塑造出错误观念的群体和社会。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男性气概” 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文化 “发明” 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社群为了存续,为男性规划了 “授精者”“提供者”“保护者” 三位一体的身份。但人生来都想过舒适的生活,为了避免男性懈怠,社群便把男性的工作和道德捆绑起来,一方面迫使成年男性为了名誉而奋斗,另一方面提醒未成年男性做好准备,承担责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02 年时,我们对有些事还一无所知。那一年,《商业周刊》刊登了一则广告,它不无同情地问:“你是否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性欲低下?这可能是因为你缺少睾酮。” 昂斯妥(AndroGel)的制造商想让我们知道,对于我们的各种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在此之前,只有极少数人被诊断出患有睾酮缺乏症。到 2012 年,昂斯妥凝胶和其他旨在提高睾酮水平的睾酮补充疗法药物的全美销售额已经增长到 20 亿美元。到 2017 年,这一数字为 50 亿美元,而预计在 2020 年将达到至少 65 亿美元。和睾酮补充疗法的销售势头对比一下,降胆固醇药立普妥(Lipitor)在其专利到期之前的 2010 年全球销售额约为 50 亿美元。为什么补充睾酮药物的销量会爆炸性地增长?这赫然表明,在大众心目中,男人的生理与男人的健康、欲望、需求和幸福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联系。并不是昂斯妥引发了低睾酮恐慌潮,但制造它的公司却知道怎样站在这件事的风口浪尖上。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