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8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明清时期闽粤滨海地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从海洋经济的角度理解明清广东、福建乡村社会的变迁,强调以海为主的生产生存方式具有独特的节律和特质;同时,沿海地区不能简单地视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地带,而应将之视为一个包含了各种不同生计人群的活动区域,主张从水陆互动的关照下重新审视人与海、陆之间的关系。
本书试图从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群的户籍身份、经济生产和社会组织,乃至意识观念等方面,探讨从明初到清代前期,生活在水陆之交、闽粤之界的地方生民在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之下,如何缔造其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说明王朝体制转变与沿海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明前期闽粤沿海泛军事化管理与编户体制的建立
- 第一节 明初闽粤沿海地区的归附
- 第二节 闽粤海防体系的设立
- 一 抽丁垛集的实质
- 二 卫所-水寨体系的设立
- 第三节 从在营军士到卫所军户:卫所人户管理的演变
- 一 原籍与在营
- 二 附籍制度的变更
- 三 卫所户口册的编造与军卫编徭
- 四 卫学的设置及其影响
- 五 闽粤沿海卫所与州县的相互依存
- 第四节 明初闽粤滨海渔盐管理机构的设立
- 一 闽粤盐场的设置
- 二 沿海河泊所的设立
- 小结
- 第二章 多样生计:“渔盐之利”、海上贸易与漳潮海盗
- 第一节 闽粤沿海制盐法的改变及其影响
- 一 晒盐法的推行与盐场组织的变化
- 二 盐课折银
- 第二节 渔课征纳方式的改变与海界圈占
- 一 裁所归县后的渔户管理
- 二 明中期后沿海渔课征纳方式的新趋向及其影响
- 三 海界圈占
- 第三节 “盗寇”与文教并兴
- 一 海上贸易勃兴
- 二 社会动乱与地方士人的文化表达
- 小结
- 第三章 明代中后期闽粤沿海的军事化与地方组织
- 第一节 闽粤之界与南澳副总兵的设立
- 第二节 动乱中的卫所军、澳甲与渔兵
- 第三节 谁的堡垒?
- 一 灶户士绅的兴起与地方卫所角色的转变——以潮州大城所为例
- 二 卫学与军户士绅的兴起——以漳州铜山千户所为例
- 小结
- 第四章 乱世争雄:明清鼎革中的闽粤沿海战局
- 第一节 海上竞逐中郑氏之崛起
- 第二节 寨堡经济与粤东三总兵的发迹
- 第三节 与郑氏抗衡
- 第四节 禁海与迁界
- 小结
- 第五章 立营废所:清代前期沿海军事格局的调整
- 第一节 绿营之制与清代前期闽粤沿海汛防
- 第二节 闽粤沿海卫所的裁撤及所城的演变
- 一 从“旗军”到“屯丁”——清代军籍的变化
- 二 纳入州县与卫所军户立籍——以福建漳州铜山所为例
- 三 成为区域认同的中心——以广东潮州大城所为例
- 小结
- 第六章 清代海洋商渔船只管理体系与滨海社会
- 第一节 康熙开海与商渔分离
- 第二节 商船船税的征收与樑头限制的废除
- 第三节 “违式”与“定例”
- 一 渔船形制的限定
- 二 澳甲制度的实施及其推广
- 三 海界与渔课
- 四 渔税之征
- 第四节 清代渔盐管理与濒海生活
- 一 盐政改革与清代东南沿海渔业配盐制度的设立
- 二 难以禁绝的“乾标”“帮饷”
- 三 渔业生产与村庙组织——对粤东柘林乡的田野考察
- 小结
- 结语
- 一 多样生计与人群组织
- 二 制度的演变与滨海社会“垄断-依附”结构的形成
- 三 豪强宦族集团与政治疏离的消解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 史料
- 二 研究论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