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0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的研究,实证了白石十七谱词曲合平仄、明音韵、协音律的“音乐文学”属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音乐与文学结合的视角研究姜夔旁缀音谱的十七首词调歌曲。
首先论证其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建树:白石从音乐表现力与层次感极丰富的唐俗乐二十八调出发,融入宋代士大夫的文艺尚雅思想,化俗乐二变声高下不拘、随用移易的灵活性入雅乐,为僵化的雅乐体系注入了活泼生机。
其次考察其创调、创意之兼极精能:他综合考虑词旨、调源与宋调的音乐实际,择优适韵;运用多种四声五音协谐关系“倚声”制撰,且自创以文学章法拟作音乐旋律的配乐手法。
由此可见,姜夔既能以曲情渲染词情、又能将文意谱成曲意,擅长以辞、韵、律、音、声、乐高度谐和的艺术形式深化、升华词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一、白石十七谱的研究价值
- 二、白石十七谱研究史述论
- 三、理论依据与重要观点
- 第一章 唐俗乐—宋燕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 第一节 唐教坊胡部俗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 一、二十八调系统是唐代俗乐高度繁荣的见证
- 二、唐代俗乐二十八调系统与当时“燕乐”五调有别
-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用管色定音,以弦乐从之
- 四、唐代雅俗律位有所变动,中晚唐太常雅乐比唐教坊俗乐高二律
- 五、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用旧式均孔笛“自然七律”
- 六、唐俗乐二十八调止有十一声,约应十一律
- 七、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及《唐会要》卷三十三“诸乐”所载宫调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 八、仅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亦可准确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 第二节 唐俗乐二十八调系统的乐理阐释
- 一、唐俗乐二十八调为何无徵调
- 二、“商角同用,宫逐羽音”,同运次(调头音律位相同)之商、角/羽、宫调式以二变(变徵、变宫)声互补共同音相轮转
-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是以“共同音”为基础轮转自如的完整系统
- 四、唐俗乐二十八调“七运”次转如车轮,雅乐八十四调仅有同均同音阶转调性而无同“运”次“共同音”转调式
- 第三节 宋燕乐二十八调即唐俗乐二十八调
- 一、宋教坊燕乐律位与唐肃宗改制后太常雅乐律位等高
- 二、沈括《补笔谈》燕乐“蕤宾无律”之误
- 三、宋仁宗《景祐乐髓新经》是对俗乐二十八调高层次完整音乐系统的雅化曲解乃至瓦解,自此导致了宋人对“高宫”律位的误读
- 四、宋教坊燕乐二十八调就是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
- 五、宋教坊燕乐依肃宗改制后雅乐定律的历史文化成因
- 第二章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调式及音声详证
- 第一节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音高谱字考释
- 一、本书对白石十七旁谱版本的选用
- 二、白石“古今谱法”正字谱为雅乐而发,具全十二律
- 三、白石十七首管色俗字谱的解读依据
- 四、白石十七旁谱音高俗谱字与陈元靓《事林广记》“管色指法”俗字相同
- 五、右侧为的白石双俗字结构音高谱号辨疑
- 六、白石左右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右半部分之是相应单字谱的清声符号
- 七、陈元靓“管色指法”俗字用声(律)详解
- 八、白石十七谱可具全十一音声(律),足应二十八调
- 九、陈元靓“管色指法”仅具五宫,不足以据解白石十七谱调式
- 十、白石十七旁谱的“拍”概念及“住字/杀声”符号
- 十一、住字(杀声)处的上下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下半部分之、与号考证
-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上)
- 一、《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调式概说
- 二、《鬲溪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三、《玉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四、《扬州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五、《长亭怨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六、《淡黄柳》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七、《石湖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八、《暗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九、《疏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十、《秋宵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十一、《翠楼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第三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下)
- 一、《杏花天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二、《醉吟商小品》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三、《霓裳中序第一》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四、《惜红衣》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五、《角招》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六、《徵招》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七、《凄凉犯》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 第三章 十七谱词调的词律构成
- 第一节 律句构成规律略论
- 一、运用近体诗律向前“添步”、从头“减步”之法衍生句式
- 二、偶言律句的建构
- 三、“衬字”的运用
- 四、词体构调简说
- 第二节 倚旧曲之声制词的五首令、慢体词的词律构成
- 一、《鬲溪梅令》词律构成
- 二、《杏花天影》词律构成
- 三、《醉吟商小品》词律构成
- 四、《玉梅令》词律构成
- 五、《霓裳中序第一》词律构成
- 第三节 十二首自制曲的词律构成
- 一、《扬州慢》词律构成
- 二、《长亭怨慢》词律构成
- 三、《淡黄柳》词律构成
- 四、《石湖仙》词律构成
- 五、《暗香》词律构成
- 六、《疏影》词律构成
- 七、《惜红衣》词律构成
- 八、《角招》词律构成
- 九、《徵招》词律构成
- 十、《秋宵吟》词律构成
- 十一、《凄凉犯》词律构成
- 十二、《翠楼吟》词律构成
- 第四章 白石十七旁谱的文乐协谐关系
- 第一节 文乐关系浅说
- 一、音韵“四声”与音乐“五音”关系的提出
- 二、唐人关于音韵“四声”与音乐“五音”的对应关系理论
- 三、中唐诗客对文、乐关系的认识
- 四、以《词论》为代表的词尚“音雅文正”观
- 五、白石主张的乐音清浊与四声相谐之法
- 第二节 因旧曲以制词的词曲“倚声”考证
- 一、《鬲溪梅令》“倚声”填词实证
- 二、《杏花天影》“倚声”填词实证
- 三、《醉吟商小品》“倚声”填词实证
- 四、《玉梅令》“倚声”填词实证
- 五、《霓裳中序第一》“倚声”填词实证
- 第三节 十二首自制词曲文乐关系考证
- 一、《扬州慢》文乐关系实证
- 二、《长亭怨慢》文乐关系实证
- 三、《淡黄柳》文乐关系实证
- 四、《石湖仙》文乐关系实证
- 五、《暗香》文乐关系实证
- 六、《疏影》文乐关系实证
- 七、《惜红衣》文乐关系实证
- 八、《角招》文乐关系实证
- 九、《徵招》文乐关系实证
- 十、《秋宵吟》文乐关系实证
- 十一、《凄凉犯》文乐关系实证
- 十二、《翠楼吟》文乐关系实证
- 附录一 二十八调研究辨正
- 一、“以管为主”——江永《律吕阐微》对二十八调研究的贡献
- 二、二十八调研究的误区
- 附录二 尚雅复古的白石音乐思想
- 一、去胡俗,还周雅,以八十四调瓦解二十八调
- 二、白石“黄钟下徵调”的礼乐来源
- 附录三 姜白石十七词曲译谱
- 一、调高与音阶
- 二、记谱符号
- 三、译谱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