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跨越政治与经济边界,结合扎实的研究数据,解释让贫穷国家失败的陷阱。

内容简介

非洲很穷,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为了阐释贫穷问题,本书作者保罗·科利尔提出了“最底层的十亿人”这一概念,他们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书中,科利尔结合扎实的数据与简明的道理,分析了制约这些贫穷国家持续发展的四类陷阱:冲突、自然资源、深处内陆且恶邻环伺、不良治理;能否正确应对这些陷阱,决定着最底层这十亿人的未来命运。

自本书出版,已逾十数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全球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十个国家,有九个来自非洲;如果把时钟拨回本书面世的2007年,全世界最穷的十个国家,非洲占了七个。同时,冲突、治理与自然资源引发的问题未见解决,人口增长又意味着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群已远超十亿——非洲不仅很穷,而且越来越穷了。

一切都表明,阅读科利尔的这本书对于当今世界不仅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且比往日更显迫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前言
  • 第一篇 问题何在?
  • 第一章 落后与崩解:最底层的10亿人
  • 陷阱,以及陷入其中的国家
  • 增长在发展中的角色
  • 既要讲良心也要动脑子:接受复杂性
  • 第二篇 陷阱
  • 第二章 冲突陷阱
  • 内战
  • 政变
  • 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八国集团的政策很重要
  • 第三章 自然资源陷阱
  • 诅咒,诅咒……
  • 资源过剩为何会搅乱政局?
  • 那么这算是倒退回了独裁吗?
  • 为什么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陷阱?
  • 为什么这对八国集团的政策非常重要
  • 第四章 深处内陆并与恶邻为伴
  • 邻居很重要
  • 那么,内陆国家该做些什么?
  • 为什么这些对八国集团的政策十分重要
  • 第五章 小国的不良治理
  • 失败国家能实现自我转型吗?
  • 转型的先决条件
  • 初始转型
  • 忽视的代价:为什么这对八国集团的政策很重要
  • 第三篇 中场:全球化能拯救他们吗?
  • 第六章 在迷失方向的船上:被全球经济边缘化的最底层10亿人
  • 贸易与最底层的10亿人
  • 资本流动与最底层的10亿人
  • 移民与最底层的10亿人
  • 生活在困境之中:逃离苦海
  • 第四篇 救助之道
  • 第七章 援助可以拯救他们吗?
  • 援助与冲突陷阱
  • 援助与自然资源陷阱
  • 援助与内陆国家陷阱
  • 援助与不良治理的陷阱
  • 援助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 第八章 军事干涉
  • 外部力量能够做什么
  • 国内的军事力量可以替代外部干预吗?
  • 第九章 法律与章程
  • 我们的法律,他们的问题
  • 为最底层的10亿人制定准则:让国际标准与守则更具有针对性
  • 自然资源收入章程
  • 民主章程
  • 预算透明度章程
  • 冲突后局势章程
  • 投资章程
  • 修订我们的法律,颁布国际章程:全球公共产品
  • 第十章 扭转边缘化的贸易政策
  • 富裕国家的贸易政策是问题的一部分
  • 最底层那10亿人的贸易壁垒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 援助加剧了贸易壁垒问题
  • 答案在哪里?
  • 第五篇 为最底层的10亿人而奋斗
  • 第十一章 行动纲领
  • 需要做些什么?
  • 谁应该负责这些举措落地呢?
  • 本书的研究基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扶贫要向中国学习

    本书是 10 年前世行专家所著,关于世界底层人民(主要是非洲内陆国家)贫困处境,呼吁关心如何脱贫的书籍,本书属于理想国译丛,介绍了不少西方好书,但高傲的西方知识界很难走出意识形态的框架,书中总结非洲的问题是准确的,内战,“荷兰病”(资源诅咒),联合国援助的低效,美国武装干涉索马里的失败,认为全球化是便宜了中国和印度。西方知识分子应该虚心向中国学习,放弃意识形态的 “主义” 之争。非洲国家需要的不是 “制度” 和 “主义”,需要的是如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需要资本才能完成全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交通),而西方援助只是让非洲寡头存钱去瑞士或购买军火,推荐观看华为在非洲的纪录片(华为的 100 张面孔),15 年前的报告把中国写成非洲的竞争对手,不愿意审视中国如何在 40 年完成工业化的成功路径。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陷阱

      每日一书:《最底层的十亿人》。本书着重探讨了非洲贫穷人口四个关注度较少的陷阱:冲突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为伴的内陆国家陷阱和小国治理不善陷阱。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内战上。我想弄明白,为什么内战日益集中爆发于非洲的低收入地区。渐渐地,我提出了 “冲突陷阱” 这个概念。它向我们揭示了特定的经济状况会使一个国家走向内战,以及冲突一旦爆发,暴力的循环就会变成一种难以逃脱的陷阱。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现在的全球市场对新入局者抱有更大的敌意。新近脱困的国家可能已经错失良机:它们发现自己的处境进退两难,经济增长受到种种外部条件的制约。我会在讨论全球化的时候主要讲这个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毛里求斯逃离了陷阱,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而等到 20 年后它的邻国马达加斯加终于也逃离了这些陷阱时,却已经没有 “火箭” 了。你对政变的印象很可能还停留在 20 世纪 60 年代拉丁美洲某个将军的故事上。这样的印象有一定道理,因为现在政变已经过时了,在最底层的 10 亿人之外,政变已经十分罕见。但在最底层的 10 亿人中,政变仍然普遍得令人沮丧。截至 2006 年 12 月,最近一次成功的政变发生在两周以前的斐济。资源丰富、族裔多元的社会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民主。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比起选举竞争,它更强调对政治权力的约束。这样的组合虽然罕见,但的确存在。博茨瓦纳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钻石资源,尽管自独立以来一直是民主国家,但任何一次选举都没能真正更换政府,它的选举竞争也实在算不上激烈。然而,博茨瓦纳成功把正当的程序坚持遵守了下来。深处内陆、资源匮乏的国家缺乏单一的、显而易见能成功的增长战略,以帮助它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它们需要有独创性的方法来走出目前的困境。策略 1:增加邻国的外溢效应策略 2:改善邻国的经济政策策略 3:改善出海通道策略 4:成为地区的避风港策略 5:防止领空封闭或者电子锁国策略 6:鼓励侨民汇款策略 7:为资源勘探创造透明和对投资者友好的环境策略 8:发展乡村策略 9:设法吸引援助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