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柯南道尔一举成名之作,展现了福尔摩斯独特的演绎推理办案法,也经此案而广为人知。

内容简介

本书是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第一卷,写的是华生医生从与福尔摩斯认识到亲自跟随他破获两起命案,让华生医生对福尔摩斯断案的方式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血字的研究》:在风雨交加的深夜,一个阴森幽暗的空宅里,一具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死尸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他身边的墙上写着“复仇”两个血字,随后福尔摩斯与凶手展开了机智地周旋。

《四签名》:贵妇人收到奇怪的邀请信,上尉的失踪,少校的死亡,藏宝图上四个签名人一生的悲剧遭遇,都缘自于一宗神秘的阿拉伯宝物。福尔摩斯经过侦探推理,他解开了这个扑朔迷离的秘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血字的研究
  • Ⅰ. 原陆军军医部医学博士约翰·华生回忆录
  • 一 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 二 演绎法
  • 三 劳瑞斯顿花园神秘事件
  • 四 约翰·兰斯的叙述
  • 五 广告带来了不速之客
  • 六 托拜厄斯·格雷森大显身手
  • 七 黑暗中的光明
  • Ⅱ. 沙漠中的圣徒
  • 一 在辽阔的荒碱平原上
  • 二 犹他之花
  • 三 约翰·费瑞厄和先知的对话
  • 四 逃亡
  • 五 复仇天使
  • 六 约翰·华生回忆录续篇
  • 七 尾声
  • 四签名
  • 一 演绎法的研究
  • 二 案情的陈述
  • 三 寻求解答
  • 四 秃头人的故事
  • 五 樱沼别墅的惨案
  • 六 福尔摩斯的推断
  • 七 木桶的插曲
  • 八 贝克街的侦探小队
  • 九 线索的中断
  • 十 凶手的末日
  • 十一 大宗阿格拉财宝
  • 十二 乔纳森·斯茂的奇异故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两个故事贯穿全文

    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部电视剧,那福尔摩斯在其中应该属于男二的角色。从凶案现场留下的血字展开了第一篇的故事,以华生为这个人称进行撰写,刚开始还以为我自己读错书了。福尔摩斯的部分,以洞察和推理为主要,警探查询不到的信息,福尔摩斯一看便知来龙去脉,也在讽刺着那个年代作为警探的渎职。而福尔摩斯他还是孤独的,他为离奇的案件而活,只有破解这些,他才能感受到活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探夏洛克》与原作小说对比(含剧透)

      《神探夏洛克》播出后,好评如潮。我看了第一集,没看懂,想着可能是太深奥了的原因。后来又看了两遍,还是不懂,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逻辑思维了,因为我实在是不明白那个药丸到底是怎么回事。读了这部《福尔摩斯探案集》第一部,一下子就明白了:不是我看不懂,是那部电影根本就没打算让我看懂。我看完这本书的观点:如果一部电影逻辑上有 “硬伤”,结构不完整,不仅没什么影响,还会引起消费者的激烈讨论,增加宣传。如果换成是小说,可能就没人看了。在这本书里,那个在电影中不清不楚的药丸,对反派角色的刻画是点睛之笔。反派要复仇,但是选择给对方一个机会,先让对方从瓶子里选择一颗药丸吞下,然后自己吞下另一颗。因为他坚信,上帝会贯彻正义,让真正有罪的人选中那颗有毒的药丸。总的来说,改编的电影与小说在内容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你喜欢《神探夏洛克》,也许你也会喜欢这本《福尔摩斯探案集》。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血字的研究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血字的研究小说体量小,全篇通读下来需要 2 个小时左右,以华生的自述开始,以案件的告破结束。华生与福尔摩斯初次见面,显现出福尔摩斯的高超推理技巧。小说以死过人的屋子中的死尸为起始点,穿插着警局两位自以为高明的警探的发现,与福尔摩斯的精明形成鲜明对比,福尔摩斯根据案发现场的种种线索,逆向推理出杀人凶手。文中还交代了凶手的过往,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种王子复仇记的元素在内。最后一句话觉得是福尔摩斯不与两位自以为高明的警探争功的内心真实写照,“任他们笑话去吧,何必在乎;心里拥有万贯财,独享自在。” 正好对应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这一书名送给每一个内心有丰富世界的人。(PS: 第一次尝试写书评,没有任何写作技巧可言,需要多多练习,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