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结合大量的实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Minitab 17.3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统计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统计教学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Minitab 17.3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统计应用,对软件界面、统计分析结果及统计图形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内容包括Minitab的基础知识、基本统计量、统计表和列联表资料的检验、方差分析、等效检验、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可靠性/生存分析、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功效和样本量计算、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质量计划工具、测量系统分析及常用统计图形的绘制等,并对数据的结果和图形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推断。本书讲述的实例涵盖多个专业,能够满足不同专业读者的需要。本书所有附录(电子书格式)、例题数据均可在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方便教师授课和读者操作练习和查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MINITAB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编委会
  • 前言
  • 第1章 Minitab概述
  • 1.1 Minitab简介
  • 1.2 Minitab的主要功能
  • 1.2.1 数据管理
  • 1.2.2 数据计算
  • 1.2.3 统计功能
  • 1.2.4 统计图形
  • 1.2.5 宏
  • 1.2.6 帮助与协助功能
  • 1.3 Minitab界面
  • 1.3.1 Minitab主窗口
  • 1.3.2 对话框
  • 1.3.3 弹出菜单
  • 1.3.4 中英文界面的设置
  • 第2章 Minitab入门
  • 2.1 Minitab支持的数据类型
  • 2.2 Minitab 的文件类型
  • 2.3 Minitab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录入
  • 2.3.1 工作表介绍
  • 2.3.2 数据录入实例
  • 2.3.3 设置数据类型
  • 2.4 调用Minitab宏
  • 第3章 数据管理
  • 3.1 生成工作表子集
  • 3.1.1 根据指定变量值生成工作表子集
  • 3.1.2 根据图形指定区域生成工作表子集
  • 3.1.3 根据格式化的单元格生成工作表子集
  • 3.1.4 根据行号生成工作表子集
  • 3.1.5 根据公式生成工作表子集
  • 3.2 拆分工作表
  • 3.3 纵向合并工作表
  • 3.4 横向合并工作表
  • 3.4.1 简单合并工作表
  • 3.4.2 根据关键变量横向合并工作表
  • 3.5 复制数据
  • 3.5.1 复制列到列
  • 3.5.2 复制常量到常量
  • 3.5.3 复制矩阵到矩阵
  • 3.5.4 复制常量到列
  • 3.5.5 复制列到常量
  • 3.5.6 复制矩阵到列
  • 3.5.7 复制列到矩阵
  • 3.5.8 复制工作表到工作表
  • 3.6 拆分列
  • 3.7 堆叠数据
  • 3.7.1 堆叠列
  • 3.7.2 堆叠列的区组
  • 3.7.3 堆叠行
  • 3.8 转置列
  • 3.9 个案排序
  • 3.10 排秩
  • 3.11 删除行
  • 3.12 删除变量
  • 3.13 条件格式
  • 3.13.1 突出显示单元格
  • 3.13.2 突出显示最高/最低值单元格
  • 3.13.3 根据Pareto规则突出显示单元格
  • 3.13.4 根据统计量突出显示单元格
  • 3.14 编码
  • 3.15 更改数据类型
  • 3.16 日期和时间转换
  • 3.16.1 取整日期和时间
  • 3.16.2 从日期或时间中提取数字
  • 3.16.3 从日期或时间中提取文本
  • 3.17 合并文本
  • 3.18 显示数据
  • 第4章 数据计算
  • 4.1 计算器及其函数
  • 4.1.1 计算器
  • 4.1.2 计算器函数
  • 4.2 计算列统计量
  • 4.3 计算行统计量
  • 4.4 数据标准化
  • 4.5 生成模板数据
  • 4.5.1 生成简单数集
  • 4.5.2 生成任意数集
  • 4.5.3 生成文本值模板
  • 4.5.4 生成日期/时间值的简单数集
  • 4.6 创建网格数据
  • 4.7 创建指示变量
  • 4.8 设置随机数发生器的基数
  • 4.9 生成随机数
  • 4.9.1 从样本中抽样
  • 4.9.2 根据分布生成随机数
  • 4.10 概率分布函数
  • 4.10.1 计算概率
  • 4.10.2 计算累积概率
  • 4.10.3 计算P值
  • 4.10.4 计算逆累积概率值
  • 4.10.5 计算临界值
  • 4.11 矩阵运算
  • 4.11.1 读取矩阵
  • 4.11.2 转置矩阵
  • 4.11.3 求逆矩阵
  • 4.11.4 定义常量矩阵
  • 4.11.5 生成对角矩阵
  • 4.11.6 特征分析
  • 4.11.7 矩阵的算术运算
  • 第5章 基本统计量
  • 5.1 计算和存储描述性统计量
  • 5.1.1 显示描述性统计量
  • 5.1.2 存储描述性统计量
  • 5.1.3 图形化汇总
  • 5.2 均值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 5.2.1 单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比较的Z检验
  • 5.2.2 单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比较的的t检验
  • 5.2.3 独立样本均值比较的t检验
  • 5.2.3 配对样本均值比较的t检验
  • 5.3 率的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 5.3.1 单样本二项总体率检验
  • 5.3.2 独立样本二项总体率检验
  • 5.3.3 单样本Poisson检验
  • 5.3.4 独立样本Poisson检验
  • 5.4 方差的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 5.4.1 单样本方差检验
  • 5.4.2 独立样本方差检验
  • 5.5 相联度量
  • 5.5.1 相关
  • 5.5.2 协方差
  • 5.6 分布检验
  • 5.6.1 正态性检验
  • 5.6.2 离群值检验
  • 5.6.3 Poisson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6章 统计表和列联表资料的检验
  • 6.1 单变量计数
  • 6.2 列联表资料的分析
  • 6.2.1 卡方检验
  • 6.2.2 四格表资料的Fisher 精确检验
  • 6.2.3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McNemar检验
  • 6.2.4 多维四格表资料的Mantel-Haenszel-Cochran检验
  • 6.2.5 观测结果一致性的Cohen Kappa评价
  • 6.2.6 有序分类资料的一致性度量
  • 6.2.7 有序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
  • 6.3 单变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 第7章 方差分析
  • 7.1 方差齐性检验
  • 7.2 单因子方差分析
  • 7.3 均值分析图
  • 7.3.1 正态分布资料的均值分析图
  • 7.3.2 二项分布资料的均值分析图
  • 7.3.3 Poisson分布资料的均值分析图
  • 7.4 主效应图
  • 7.5 交互效应图
  • 7.6 平衡方差分析
  • 7.6.1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6.2 双因子方差分析
  • 7.6.3 混合模型平衡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 一般线性模型
  • 7.7.1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2 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3 正交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4 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5 系统分组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6 分割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7 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7.7.8 协方差分析
  • 7.7.9 均值的多重比较
  • 7.7.10 计算预测信息
  • 7.7.11 因子图
  • 7.8 一般多元方差分析
  • 第8章 等效检验
  • 8.1 单样本等效检验
  • 8.2 独立样本等效检验
  • 8.2.1 等效性检验
  • 8.2.2 优效性检验
  • 8.2.3 非劣效性检验
  • 8.3 配对资料的等效检验
  • 8.4 二阶段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等效检验
  • 第9章 非参数检验
  • 9.1 单样本中位数检验
  • 9.1.1 单样本符号检验
  • 9.1.2 单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
  • 9.2 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检验
  • 9.3 方差分析的非参数方法
  • 9.3.1 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
  • 9.3.2 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的Mood中位数检验
  • 9.3.3 随机化区组设计资料的Friedman检验
  • 9.4 随机性检验
  • 第10章 回归分析
  • 10.1 拟合线图
  • 10.2 线性回归
  • 10.2.1 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 10.2.2 最佳子集回归
  • 10.3 非线性回归
  • 10.4 稳定性研究
  • 10.4.1 创建稳定性研究工作表
  • 10.4.2 拟合稳定性研究模型
  • 10.5 Demin回归
  • 10.6 偏最小二乘回归
  • 10.7 Logistic回归
  • 10.7.1 拟合二值Logistic曲线
  • 10.7.2 二值Logistic回归
  • 10.7.3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10.7.4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10.8 Poisson回归
  • 第11章 可靠性/生存分析
  • 11.1 试验方案
  • 11.1.1 验证试验方案
  • 11.1.2 估计试验方案
  • 11.1.3 加速寿命试验方案
  • 11.2 分布分析
  • 11.2.1 分布ID图
  • 11.2.2 分布概要图
  • 11.2.3 参数分布分析
  • 11.2.4 非参数分布分析
  • 11.3 保证分析
  • 11.3.1 过程前保证数据
  • 11.3.2 保证预测分析
  • 11.4 可修复系统分析
  • 11.5 加速寿命试验
  • 11.6 含寿命数据的回归
  • 11.7 概率单位分析
  • 第12章 多变量分析
  • 12.1 主成分分析
  • 12.2 因子分析
  • 12.3 项目分析
  • 12.4 聚类分析
  • 12.4.1 Q型聚类
  • 12.4.2 R型聚类
  • 12.4.3 K均值聚类
  • 12.5 判别分析
  • 12.6 简单对应分析
  • 12.7 多重对应分析
  • 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
  • 13.1 时间序列相关图形
  • 13.1.1 时间序列图
  • 13.1.2 区域图
  • 13.2 趋势分析
  • 13.3 季节分解法
  • 13.4 移动平均法
  • 13.5 指数平滑法
  • 13.5.1 单指数平滑法
  • 13.5.2 双指数平滑法
  • 13.5.3 Winter指数平滑法
  • 13.6 相关分析与ARIMA模型
  • 13.6.1 差分
  • 13.6.2 滞后
  • 13.6.3 自相关函数
  • 13.6.4 偏自相关函数
  • 13.6.5 互相关函数
  • 13.6.6 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 第14章 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 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简介
  • 14.2 参数估计的样本含量计算
  • 14.2.1 估计总体均值时的样本含量估计
  • 14.2.2 估计总体概率时的样本含量估计
  • 14.3 容差区间的样本含量计算
  • 14.4 单样本Z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5 单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6 独立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7 配对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8 单样本率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9 两独立样本率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0 单样本Poisson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1 两独立样本Poisson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2 单样本方差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3 独立样本方差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4 等效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4.1 单样本等效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4.2 独立样本等效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4.3 配对资料等效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4.4 二阶段交叉设计等效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14.15 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 第15章 控制图
  • 15.1 子组变量控制图
  • 15.1.1 均值-极差控制图
  • 15.1.2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 15.1.3 单值-移动极差-极差/标准差控制图
  • 15.1.4 均值控制图
  • 15.1.5 极差控制图
  • 15.1.6 标准差控制图
  • 15.1.7 区域控制图
  • 15.2 单值变量控制图
  • 15.2.1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 15.2.2 Z-MR控制图
  • 15.2.3 单值控制图
  • 15.2.4 移动极差控制图
  • 15.3 属性控制图
  • 15.3.1 P控制图诊断
  • 15.3.2 P控制图
  • 15.3.3 Laney P' 控制图
  • 15.3.4 NP控制图
  • 15.3.5 U控制图诊断
  • 15.3.6 U控制图
  • 15.3.7 Laney U' 控制图
  • 15.3.8 C控制图
  • 15.4 时间加权控制图
  • 15.4.1 移动平均控制图
  • 15.4.2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
  • 15.4.3 累积和控制图
  • 15.5 多变量控制图
  • 15.5.1 T2控制图
  • 15.5.2 广义方差控制图
  • 15.5.3 T2-广义方差控制图
  • 15.5.4 多变量EWMA控制图
  • 15.6 稀有事件控制图
  • 15.6.1 G控制图
  • 15.6.2 T控制图
  • 15.7 Box-Cox变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是不好,而是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

    不是不好,而是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买这本书的时候没有细看本书所对应的 minitab 版本是 17.3(最新版本已经去到 22),属于一头热买的。细看发现很多很多信息已经 out 太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