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19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对晚清知识转型“地方化”历史进程尽可能动态化的梳理,检视其可能机制与限度。
内容简介
徐佳贵著的《乡国之际--晚清温州府士人与地方知识转型》以晚清温州府为个案,将“地方”置于“知识转型”之前,且突出某一当事人群体——地方“士人”的视角,为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即以通都大邑以外的某一“边缘”之地为焦点,并将知识观念的变迁在地域上的展开,作尽可能立体多维的再现。以此检视晚清知识转型“地方化”的可能机制与可能的限度,以及这一进程对参与其问的地方士人,乃至该府县地方本身的历史走向的具体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
- 绪论
- 上编 地方知识转型的发端 (19世纪中叶至1901年)
- 第一章 地方士人与传统文教之变 (19世纪中叶至1895年)
- 第一节 科举概况
- 第二节 “永嘉之学”
- 第三节 “经史”与“汉宋”
- 第四节 多元化倾向
- 小结
- 第二章 地方士人与西力东渐 (19世纪中叶至1895年)
- 第一节 开埠通商与交通之变
- 第二节 地方士人与西“学”
- 第三节 地方士人与西“教”
- 小结
- 第三章 共预“维新” (1895—1901)
- 第一节 教学研习机构
- 第二节 订报办报
- 第三节 其他地方士人的观感与经历
- 小结
- 下编 文教“新政”的地方回应 (1902—1911)
- 第四章 学堂之兴
- 第一节 自行摸索阶段(1902—1905)
- 第二节 体制化(1905—1911)
- 第三节 中心转移之后(1905—1911)
- 小结
- 第五章 士人兴学与地方社会
- 第一节 文教“新政”中的士人与教会
- 第二节 “国民”教育
- 小结
- 第六章 新旧递嬗与地方士人的心态变迁
- 第一节 地方士人与科举停废
- 第二节 “外向”的学堂教育
- 第三节 地方士人与“学”之新旧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