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为数通设备实战:HCNP知识点详解及配置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于华为数通设备,在ICT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企业网络的真实场景,详细讲述了HCNP所覆盖的知识点,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并给出大量配置案例。全方位涵盖华为HCNP认证所需的知识点,包括路由理论、RIP、OSPF、IS-IS、路由重分发、路由策略及PBR、BGP、以太网交换及安全、xSTP、VRRP、组播、MPLS、MPLS VPN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致谢
  • 第1章 路由基础
  • 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 1.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 1.1.2 路由表
  • 1.1.3 路由信息的来源
  • 1.1.4 路由的优先级
  • 1.1.5 路由的度量值
  • 1.2 静态路由
  • 1.2.1 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
  • 1.2.2 静态路由配置须知
  • 1.2.3 默认路由
  • 1.2.4 浮动静态路由
  • 1.2.5 案例1:静态路由与BFD联动
  • 1.2.6 案例2:静态路由与NQA联动
  • 1.2.7 案例3: A与B互ping的问题
  • 1.2.8 案例4:静态路由在以太网接口中的写法及路由器的操作
  • 1.3 动态路由协议及分类
  • 1.3.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1.3.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1.4 最长前缀匹配
  • 1.5 路由汇总
  • 1.6 黑洞路由
  • 1.7 路由表与FIB表
  • 1.8 习题
  • 第2章 RIP
  • 2.1 RIP的基本概念
  • 2.1.1 RIP路由更新及接收
  • 2.1.2 RIP路由更新与路由表
  • 2.1.3 度量值
  • 2.1.4 报文类型及格式
  • 2.1.5 计时器
  • 2.1.6 Silent-Interface
  • 2.2 RIP的防环机制
  • 2.2.1 环路的产生
  • 2.2.2 定义最大跳数
  • 2.2.3 水平分割
  • 2.2.4 毒性逆转
  • 2.2.5 触发更新
  • 2.2.6 毒性路由
  • 2.3 RIPv2
  • 2.3.1 RIPv1及RIPv2
  • 2.3.2 报文发送方式
  • 2.3.3 报文认证
  • 2.3.4 下一跳字段
  • 2.3.5 路由标记
  • 2.3.6 路由汇总
  • 2.4 RIPv2的配置及实现
  • 2.4.1 案例1: RIPv2基础配置
  • 2.4.2 案例2: Silent-Interface
  • 2.4.3 案例3: RIP路由手工汇总
  • 2.4.4 案例4: RIP报文认证
  • 2.4.5 案例5:配置接口的附加度量值
  • 2.4.6 案例6:配置RIP发布默认路由
  • 2.4.7 案例7: RIP路由标记
  • 2.5 习题
  • 第3章 OSPF
  • 3.1 OSPF的基本概念
  • 3.1.1 Router-ID
  • 3.1.2 OSPF的三张表
  • 3.1.3 度量值
  • 3.1.4 报文类型及格式
  • 3.1.5 邻接关系
  • 3.1.6 网络类型
  • 3.1.7 DR及BDR的概念
  • 3.1.8 区域的概念及多区域部署
  • 3.1.9 OSPF路由器的角色
  • 3.2 LSA及特殊区域
  • 3.2.1 LSA概述及常见LSA类型
  • 3.2.2 LSA头部
  • 3.2.3 LSA详解
  • 3.2.4 区域类型及详解
  • 3.2.5 判断LSA的新旧
  • 3.3 OSPF协议特性
  • 3.3.1 路由汇总
  • 3.3.2 Virtual Link
  • 3.3.3 默认路由
  • 3.3.4 报文认证
  • 3.3.5 转发地址
  • 3.3.6 OSPF路由防环机制
  • 3.3.7 OSPF路由类型及优先级
  • 3.4 配置及实现
  • 3.4.1 OSPF基础配置命令
  • 3.4.2 案例1: OSPF单区域配置
  • 3.4.3 案例2: Silent-Interface
  • 3.4.4 案例3: OSPF多区域配置
  • 3.4.5 案例4:调整OSPF Cost值
  • 3.4.6 案例5: OSPF特殊区域
  • 3.4.7 案例6: Virtual Link的配置
  • 3.4.8 案例7: OSPF报文认证
  • 3.4.9 案例8: OSPF多进程
  • 3.5 习题
  • 第4章 IS-IS
  • 4.1 IS-IS概述
  • 4.1.1 常用术语
  • 4.1.2 OSI地址
  • 4.2 IS-IS的基本概念
  • 4.2.1 IS-IS的层次化设计
  • 4.2.2 IS-IS路由器的分类
  • 4.2.3 度量值
  • 4.2.4 IS-IS的三张表
  • 4.2.5 协议报文
  • 4.2.6 LSP
  • 4.2.7 网络类型
  • 4.2.8 DIS与伪节点
  • 4.2.9 邻居关系建立过程
  • 4.2.10 邻居关系建立须知
  • 4.3 协议特性
  • 4.3.1 路由渗透
  • 4.3.2 路由汇总
  • 4.3.3 Silent-Interface
  • 4.4 配置及实现
  • 4.4.1 案例1: IS-IS基础配置
  • 4.4.2 案例2: IS-IS路由渗透
  • 4.4.3 案例3: IS-IS默认路由
  • 4.4.4 案例4: IS-IS接口认证
  • 4.5 习题
  • 第5章 路由重分发
  • 5.1 路由重分发的概念
  • 5.2 案例1:RIP与OSPF之间的路由重分发
  • 5.3 案例2:重分发直连路由到OSPF
  • 5.4 案例3:重分发静态路由到OSPF
  • 5.5 习题
  • 第6章 路由策略与PBR
  • 6.1 路由策略概述
  • 6.2 Route-Policy
  • 6.2.1 Route-Policy的基本概念
  • 6.2.2 基础配置
  • 6.2.3 案例1:在引入直连路由时调用Route-Policy
  • 6.2.4 案例2:在引入静态路由时调用Route-Policy
  • 6.2.5 案例3: Route-Policy在双点双向路由重分发场景中的部署
  • 6.2.6 案例4:使用Route-Policy设置路由标记及过滤带标记的路由
  • 6.3 Filter-Policy
  • 6.3.1 案例1: Filter-Policy对RIP发送的路由进行过滤
  • 6.3.2 案例2: Filter-Policy对RIP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 6.3.3 案例3: Filter-Policy对于向OSPF发布的路由进行过滤
  • 6.3.4 案例4: Filter-Policy对OSPF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 6.4 IP前缀列表
  • 6.4.1 IP前缀列表的基本概念
  • 6.4.2 案例1:在Route-Policy中调用IP前缀列表
  • 6.4.3 案例2:在Filter-Policy中调用IP前缀列表
  • 6.5 PBR
  • 6.5.1 案例:PBR基础实验
  • 6.6 习题
  • 第7章 BGP
  • 7.1 BGP的基本概念
  • 7.1.1 BGP对等体关系类型
  • 7.1.2 IBGP水平分割规则
  • 7.1.3 路由黑洞问题及BGP同步规则
  • 7.1.4 路由通告
  • 7.1.5 Router-ID
  • 7.1.6 报文类型及格式
  • 7.1.7 查看BGP对等体
  • 7.1.8 BGP路由表
  • 7.1.9 将路由发布到BGP
  • 7.2 路径属性
  • 7.2.1 Preferred_Value
  • 7.2.2 Local_Preference
  • 7.2.3 AS_Path
  • 7.2.4 Origin
  • 7.2.5 MED
  • 7.2.6 Next_Hop
  • 7.2.7 Atomic_Aggregate及Aggregator
  • 7.2.8 Community
  • 7.3 配置及实现
  • 7.3.1 案例1: BGP基础实验
  • 7.3.2 案例2:指定BGP更新源IP地址
  • 7.3.3 案例3: BGP与非直连网络上的对等体建立EBGP会话
  • 7.3.4 案例4: BGP路由自动汇总
  • 7.3.5 案例5: BGP手工路由汇总
  • 7.3.6 案例6:在network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修改路径属性
  • 7.3.7 案例7:在peer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部署路由策略
  • 7.3.8 案例8:在peer命令中使用Filter-Policy过滤路由
  • 7.3.9 案例9:在peer命令中使用ip-prefix过滤路由
  • 7.3.10 案例10:使用as-path-filter匹配BGP路由
  • 7.3.11 复位BGP
  • 7.4 路由反射器
  • 7.4.1 路由反射器的基本概念
  • 7.4.2 路由反射器环境下的路由防环
  • 7.4.3 案例:路由反射器的基础配置
  • 7.5 联邦
  • 7.5.1 联邦的基本概念
  • 7.5.2 AS_Path属性在联邦AS中的处理
  • 7.5.3 案例:联邦的基础配置
  • 7.6 BGP路由优选规则
  • 7.6.1 案例1:优选Preferred_Value属性值最大的路由
  • 7.6.2 案例2:优选Local_Preference属性值最大的路由
  • 7.6.3 案例3:本地始发的BGP路由优于从其他对等体学习到的路由
  • 7.6.4 案例4:优选AS_Path属性最短的路由
  • 7.6.5 案例5:优选 Origin 属性为 IGP 的路由(相比于 Origin 属性为Incomplete的路由)
  • 7.6.6 案例6:优选MED属性值最小的路由
  • 7.6.7 案例7: EBGP路由的优先级高于IBGP路由
  • 7.6.8 案例8:优选到Next_Hop的IGP度量值最小的路由
  • 7.6.9 案例9:优选Cluster_List最短的路由
  • 7.6.10 案例10:优选Router-ID最小的对等体所通告的路由
  • 7.6.11 案例11:优选具有最小IP地址(Peer命令所指定的地址)的对等体通告的路由
  • 7.7 习题
  • 第8章 以太网交换
  • 8.1 二层交换基础
  • 8.1.1 MAC地址
  • 8.1.2 以太网数据帧
  • 8.1.3 MAC地址表
  • 8.1.4 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
  • 8.2 VLAN
  • 8.2.1 VLAN的概念及意义
  • 8.2.2 VLAN的跨交换机实现
  • 8.2.3 接口类型
  • 8.2.4 案例1: Access与Trunk类型接口的基础配置
  • 8.2.5 案例2:深入理解交换机对数据帧的处理过程
  • 8.2.6 案例3: Hybrid接口的配置
  • 8.2.7 案例4:基于IP地址划分VLAN
  • 8.2.8 案例5:由于缺少VLAN信息导致通信故障
  • 8.3 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 8.3.1 使用以太网子接口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 8.3.2 案例1:路由器子接口的配置
  • 8.3.3 使用VLANIF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 8.3.4 案例2:三层交换机配置案例
  • 8.4 MUX VLAN
  • 8.4.1 案例:MUX VLAN基础配置
  • 8.5 VLAN聚合
  • 8.5.1 案例:VLAN聚合基础配置
  • 8.6 企业交换网络
  • 8.7 习题
  • 第9章 以太网安全
  • 9.1 MAC地址表的配置及管理
  • 9.2 接口安全
  • 9.2.1 案例1:接口安全基础配置
  • 9.2.2 案例2: Sticky MAC地址
  • 9.3 MAC地址漂移与应对
  • 9.3.1 案例1:配置接口MAC地址学习优先级
  • 9.3.2 案例2:配置不允许相同优先级接口MAC地址漂移
  • 9.3.3 案例3:配置基于VLAN的MAC地址漂移检测
  • 9.3.4 案例4:配置全局MAC地址漂移检测
  • 9.4 DHCP Snooping
  • 9.4.1 DHCP Snooping基本机制
  • 9.4.2 案例:DHCP Snooping的基础配置
  • 9.5 习题
  • 第10章 STP
  • 10.1 STP
  • 10.1.1 STP基本概念
  • 10.1.2 STP的基本操作过程
  • 10.1.3 STP报文
  • 10.1.4 STP的时间参数
  • 10.1.5 BPDU的比较原则
  • 10.1.6 BPDU的交互与拓扑计算
  • 10.1.7 STP接口状态
  • 10.1.8 案例:STP的基础配置
  • 10.2 RSTP
  • 10.2.1 RSTP接口角色
  • 10.2.2 RSTP接口状态
  • 10.2.3 BPDU
  • 10.2.4 边缘接口
  • 10.2.5 P/A机制
  • 10.2.6 保护功能
  • 10.2.7 案例1: RSTP基础配置
  • 10.2.8 案例2: RSTP错误地阻塞接口导致网络故障
  • 10.3 MSTP
  • 10.3.1 案例1: MSTP单实例
  • 10.3.2 案例2: MSTP多实例
  • 10.4 生成树的替代方案
  • 10.5 习题
  • 第11章 VRRP
  • 11.1 VRRP概述
  • 11.2 基本概念
  • 11.3 工作机制
  • 11.3.1 报文格式
  • 11.3.2 状态机
  • 11.3.3 Master路由器的“选举”
  • 11.3.4 工作过程
  • 11.4 配置及实现
  • 11.4.1 案例1:基础VRRP
  • 11.4.2 案例2:监视上行链路
  • 11.4.3 案例3:在路由器子接口上部署VRRP
  • 11.4.4 案例4:在三层交换机上部署VRRP
  • 11.4.5 案例5: VRRP+MSTP典型组网方案
  • 11.5 习题
  • 第12章 组播
  • 12.1 组播技术基础
  • 12.1.1 组播网络架构
  • 12.1.2 组播IP地址
  • 12.1.3 组播MAC地址
  • 12.1.4 IGMP概述
  • 12.2 IGMPv1
  • 12.2.1 报文类型
  • 12.2.2 IGMPv1查询及响应
  • 12.2.3 IGMPv1组成员加入
  • 12.2.4 IGMPv1组成员离开
  • 12.2.5 IGMPv1查询器
  • 12.3 IGMPv2
  • 12.3.1 报文类型
  • 12.3.2 IGMPv2查询及响应
  • 12.3.3 IGMPv2组成员离开
  • 12.3.4 IGMPv2查询器
  • 12.3.5 案例1: IGMPv2基础配置
  • 12.3.6 案例2:配置静态组播组
  • 12.4 IGMPv3
  • 12.4.1 报文类型
  • 12.4.2 IGMPv3查询及响应
  • 12.4.3 IGMPv3组成员离组
  • 12.4.4 案例:IGMPv3基础配置
  • 12.5 组播路由协议基础
  • 12.5.1 组播分发树
  • 12.5.2 认识组播相关表项
  • 12.5.3 RPF
  • 12.5.4 PIM概述
  • 12.6 PIM-DM
  • 12.6.1 协议报文
  • 12.6.2 邻居关系
  • 12.6.3 扩散过程
  • 12.6.4 剪枝过程
  • 12.6.5 嫁接过程
  • 12.6.6 断言机制
  • 12.6.7 案例:PIM-DM基础配置
  • 12.7 PIM-SM
  • 12.7.1 协议报文
  • 12.7.2 RPT加入过程
  • 12.7.3 RPT剪枝过程
  • 12.7.4 源的注册过程
  • 12.7.5 RPT到SPT的切换过程
  • 12.7.6 PIM-SM DR
  • 12.7.7 案例1: PIM-SM基础配置
  • 12.7.8 案例2: DR的选举与控制
  • 12.8 RP的发现
  • 12.8.1 静态RP
  • 12.8.2 BSR概述
  • 12.8.3 BSR工作机制
  • 12.8.4 案例:BSR的基础配置
  • 12.9 SSM
  • 12.9.1 SSM概述
  • 12.9.2 PIM-SSM的工作机制
  • 12.9.3 案例:PIM-SSM的基础配置
  • 12.10 IGMP Snooping
  • 12.10.1 IGMP Snooping简介
  • 12.10.2 IGMP Snooping基本术语
  • 12.10.3 IGMP Snooping的工作机制
  • 12.10.4 IGMP Snooping代理
  • 12.10.5 案例1: IGMP Snooping基础配置
  • 12.10.6 案例2:使用静态接口实现二层组播
  • 12.10.7 案例3: IGMP Snooping代理
  • 12.11 习题
  • 第13章 MPLS与MPLS VPN
  • 13.1 MPLS基础
  • 13.1.1 MPLS概述
  • 13.1.2 MPLS术语
  • 13.1.3 MPLS标签
  • 13.1.4 MPLS标签的基本操作类型
  • 13.1.5 MPLS转发
  • 13.1.6 案例:静态LSP的建立
  • 13.2 LDP
  • 13.2.1 LDP的基本工作机制
  • 13.2.2 LDP ID
  • 13.2.3 LDP会话建立过程
  • 13.2.4 PHP机制
  • 13.2.5 案例1: LDP基础实验
  • 13.2.6 案例2:利用MPLS解决BGP路由黑洞问题
  • 13.3 MPLS VPN基础
  • 13.3.1 MPLS VPN基本架构
  • 13.3.2 MPLS VPN概述
  • 13.3.3 虚拟路由转发实例
  • 13.3.4 深入理解PE设备
  • 13.3.5 RD
  • 13.3.6 RT
  • 13.4 MP-BGP
  • 13.4.1 MP-BGP在MPLS VPN中的应用
  • 13.4.2 MP-BGP的地址族视图
  • 13.4.3 案例:MP-BGP在MPLS VPN中的基础配置
  • 13.5 MPLS VPN的路由交互及数据转发
  • 13.5.1 MPLS VPN路由交互过程
  • 13.5.2 MPLS VPN数据转发过程
  • 13.6 MPLS VPN的实现
  • 13.6.1 案例1: VRF的配置及实现
  • 13.6.2 案例2:在PE-CE之间部署静态路由
  • 13.6.3 案例3:在PE-CE之间部署OSPF
  • 13.6.4 案例4:在PE-CE之间部署BGP
  • 13.6.5 案例5: MPLS VPN基础实验
  • 13.7 VRF Lite
  • 13.8 习题
  • 第14章 附录:习题答案
  • 14.1 第1章
  • 14.2 第2章
  • 14.3 第3章
  • 14.4 第4章
  • 14.5 第5章
  • 14.6 第6章
  • 14.7 第7章
  • 14.8 第8章
  • 14.9 第9章
  • 14.10 第10章
  • 14.11 第11章
  • 14.12 第12章
  • 14.13 第13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