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典世中国学研究,解读中西文化交流历程,值得借鉴。

内容简介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是一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经典作品,体例宏大,叙述扎实,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本书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点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最后的结论传颂一时,即“我们即世界”。本书不仅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 一、 China—中国:一个同时也属于中国人的外国课题
  • 二、 China—瓷器:文化现象的世界性
  • 三、 China—“支那”:文化现象的历史性
  • 四、 China—震旦:让东方之光更加灿烂
  • 第二章 希罗多德时代的终结
  • 一、 人之谜之一:体质人类学的考察
  • 二、 人之谜之二:文化人类学的猜想
  • 三、 在铁与血的洗礼下
  • 四、 至希罗多德时代止的国外中国知识
  • 第三章 亚历山大东征以后
  • 一、 第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开放期: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先秦文化的同步
  • 二、 从斯特拉波到普林尼:公元前后的国外中国知识
  • 三、 从托勒密到科斯马斯:公元头500年关于中国的知识
  • 四、 关于第一个800年的思考和评说
  • 第四章 马可·波罗时代以前
  • 一、 第二个世界性的文化开放期:拜占庭、阿拉伯和中国盛唐文化的同步
  • 二、 阿拉伯人领世界之先:公元7至10世纪的国外中国知识
  • 三、 数位传教士和四大旅行家:公元13、14世纪的国外中国知识
  • 四、 关于第二个800年的思考和评说
  • 第五章 世界走向中国
  • 一、 东方之光和中世纪破晓
  • 二、 传教士东来和教士中国观
  • 三、 传教士东来和职业中国学
  • 四、 国外中国观的解释性特征和文化互识三步曲
  • 第六章 在理性的眼睛里
  • 一、 笛卡尔及其法国后继者和批评者:帕斯卡、马勒伯朗士、培尔
  • 二、 维柯:意大利传统的承启者
  • 三、 休谟和其他几位英国政论家:弥尔顿、笛福、坦普尔、哥尔斯密
  • 四、 莱布尼茨及其前后左右的德国哲人:斯宾诺莎、佛朗克、沃尔弗、赫尔德
  • 第七章 在启蒙风暴中
  • 一、 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文化的批评
  • 二、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赞美
  • 三、 狄德罗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 四、 重农学派对中国文化的汲取
  • 第八章 在世纪和文化的转弯处
  • 一、 亚当·斯密的近代经济眼光
  • 二、 歌德的世界文化态度
  • 三、 黑格尔的理性思维深度
  • 四、 叔本华的现代哲学倾向
  • 第九章 走向专业化的中国学
  • 一、 西力东渐和国际东方学的发展
  • 二、 法、德、英等国的中国学
  • 三、 美、俄、日等国的中国学
  • 四、 19世纪国外中国学分析:力图从中国看中国
  • 第十章 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中的中国观
  • 一、 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睡狮(或醒狮)论”
  • 二、 历史和现实的谎言:“黄祸论”
  • 三、 东西两兄弟:“孔子加耶稣”说
  • 四、 轻蔑目光下的结论:“支那人的气质”说
  • 第十一章 在多种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观
  • 一、 中国文化的欣赏、同情、推崇和批评者:巴尔扎克、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福泽谕吉
  • 二、 中国文化和19世纪的最伟大发现(1):达尔文与中国
  • 三、 中国文化和19世纪的最伟大发现(2):马克思与中国
  • 四、 马克思的中国观评析:世界主义和从世界看中国
  • 后记
  • 主要参考书目
  • 2013年重版跋语 我们即世界(“We are the world”)
  • 2013年重版后记
  • 修订本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