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追溯传记文类传统,探寻传记背后的种种争议,英国著名传记家埃尔米奥娜·李撰写。

内容简介

传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类,但在今天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广受大众喜爱。从古典时代的榜样传记到如今公众人物的传记,传记的形式、规则和写作目的经历了种种演变。本书对传记这门艺术作了精彩的介绍,勾勒了不同类型传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传记写作的种种因素,探讨了诸多关于传记的争议。

传记应该如何定义?传记一定要真实吗?传记作者需要亲自了解传主吗?在为不同的人作传时,是否需要不同的策略、伦理和规则?传记研究者埃尔米奥娜·李在书中提出多条我们想象中的传记的规则,又逐一将其打破,引领我们走近传记的真实和本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传记》
  • 致谢
  • 小引
  • 第一章 传记频道
  • 第二章 榜样传记
  • 第三章 如实描述
  • 第四章 国家人物传记
  • 第五章 陨落的偶像
  • 第六章 反对传记
  • 第七章 公众人物
  • 第八章 讲述故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在乎人,更在乎自己

    “人是什么?” 准确来说是本书作者在最后一章,乃至全书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进入现代后,“上帝已死”,民族与国家意识因为各种原因被欧洲视为禁脔,弗洛伊德的 “下半身” 心理分析也遭受了一轮轮批判而泯然众人。作者指出,现代传记作家面临的三座大山是:公众人物的表演、宏大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的哲学。回望历史,传记的发展历程遵循着 “正反相合” 的道理:极致的神圣化之后就是反弹式的妖魔化,而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反而让我们难以看清文字后真实的人。再多的材料,也无法填满人内心的偏见之沟。作者以玛丽莲・梦露为例,一部分传记认为他是光彩夺目的电影明星,另一部分传记则认为她是遭受暴力与行业潜规则的受损伤的女性。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玛丽莲:“明星玛丽莲” 和 “女性主义殉道者玛丽莲”,但在这两个传记作者制造出的形象之中,一个矛盾而隐秘的玛丽莲・梦露却就此被消解了。可以说,人物传记创造的是非人的神话,而剥夺的是人生为真实的人的权利。
    “天哪,传记到底该怎么写?”1938 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受托为好友罗杰・弗赖伊作传时自问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 1996 年为伍尔夫作传时也在开头引用了这句话,我们读者在读这本书后也难免提到这个话题。作者认同人物传记确实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事关人物生平的叙述有固定的模板,为一个大众熟悉的人物做传应当标新立异,对于身份政治、书名和叙述技巧的讨论归根到底就是 “差异” 二字...... 但有一条原则,比其他的所有技巧都更为重要:传记必然会涉及作者与传主的关系,哪怕是下意识地。完全中立的传记叙事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读一个人的故事,写一个人的故事时,我们其实是在构建 “我与他” 共同的故事。我赞同别人的优点,其实是羡慕我想有而没有的东西;我厌恶别人的缺点,其实是刻意无视我与他人共同的性格缺陷;同样地,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生平中的敌人与朋友时,我们代入的并不是纯碎的传主视角,而是在想象自己在扮演他人。如作者所说,“传记或许的确是一种婚姻关系”。说到底,在乎人是什么的,只有我们人类自己。如老子所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个人不能十全十美,并不代表他的生命失去了定力;但一个人看不到自己以外的其他东西,他一定也看不清自己活着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冗长清单没必要,引用举证有门槛,作为通识类读本不算很引人入胜。或许,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传记文类的发展并非目标一致的” 进化 “之路,而呈现出一派分化弥散的” 乱局 “:摇摆于本真和表演、真实与虚构、伟大和平凡、严肃与八卦、敬仰和诋毁、同情与揣度、我注六经或是六经注我…… 书中列举了传记十规,最后一条规则是没有规则,不过作为读者我管你有招无招,书中把传主与传记作者写得如胶似漆、恩怨缱绻,却也忘了读者会最终作为” 第三者 “进入这个复杂关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