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2010-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们需要生活的智慧,快乐的智慧,不生气的智慧。
内容简介
房价节节攀高、交通越来越堵,于是你心里堵,生气;妻子唠叨抱怨、丈夫闷气埋怨,于是双方都郁闷,很生气;孩子的教育也不让你省心,恨铁不成钢,你生气,牙咬得咯吱响。
她伤害了他,他欺骗了她,她号啕大哭,他捶胸顿足,两人互不往来。公司的事情也闹心,同事凭什么拿得比我多,老板凭什么这么不待见我?
网络上报纸上,一个新闻标题也会让你耿耿于怀!每个家庭都像一个火药桶,每个人都像个雷管,其实,你统统可以不生气………
净空法师开示:面对别人的毁谤、侮辱和生活逆境,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反而成全了别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才是愚痴。
想不生气?这是需要智慧滴。
目录
- 版权信息
- 跟佛学会不生气
- 第一章 过分在意外界评价,生气的总是自己
- 1. 执着于外在形象,最后得不偿失的只能是自己
- 2. 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勃然大怒而记住你
- 3. 尊卑本不存在,芥蒂只在心中
- 4.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不容易被激怒
- 5. 迎合别人,迟早会变成别人眼中的小丑
- 6. 无需向别人求证你自己
- 7. 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8. 对一切不如意微笑,怒气自然会远去
- 9. 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 10. 把自己当成自己
- 11. 云在青天水在瓶,人在江湖心在清
- 12. 没做亏心事,就不要怕被人怀疑
- 14. 不拘小节者,不被小事累
- 16. 认为别人不怀好意的人大多是自己动机不纯
- 17. 别人怎样看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自己
- 18. 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 第二章 快乐不是算计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 1. 获得快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 2. 心中无妄念,气自然无生
- 3. 不与人做无谓的争执,则会少一些无缘无故的怒气
- 4. 有所求,则没功德
- 5. 人生来不是为生气的
- 6. 在了解真相前,别忙着生气
- 7. 快乐不在于你是什么,而是你做什么
- 8. 太较真就会起火,不在乎就过去了
- 9. 你不和他计较,自然没烦恼
- 10. 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 11. 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 12. 不要计较你能收获多少
- 13. 你我都是匆匆的过客,何需计较那么多
- 14. 不过一碗饭,不过一念间
- 15. 不要过于计较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 16. 世上的事本平常,随它去吧
- 17. 心乱是因为计较太多
- 第三章 怀有宽恕之心,才能享受涅之乐
- 1. 怀宽恕和悲悯之心,才能不生气
- 2. 永远不要放弃宽恕别人的机会
- 3.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 4. 犯错误的人最需要宽容
- 5. 不要总是把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
- 6. 宽容比责罚更有说服力
- 7. 等待被宽容的坏人比谁都可怜
- 8. 世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
- 9. 为难别人就是为难你自己
- 10. 不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 11. 即使伤害你的人,也会有温暖的手
- 12. 先宽恕对方的人先得到解脱
- 13. 当你痛苦时,要敞开你的胸怀
- 14. 宽容之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 第四章 你能随遇而安,怨气则随风而逝
- 1. 你能随遇而安,哪里都是快乐
- 2. 一切烦恼皆因心动
- 3. 快乐,不假外求
- 4. 没有盆,那就好好利用竹篓
- 5. 专心致志的人是无暇闲下来感慨的
- 6. 落叶不光落在地上,也落在我们心上
- 7. 枯的任他枯,荣的任他荣
- 8. 环境是无法左右你的
- 9. 天堂和地狱都在你的心里
- 10. 既来之,则安之
- 11. 不受磨练不成佛,感谢创伤和折磨
- 12. 以悠闲的心,做忙碌的事
- 13. 美景不在对岸,而在你心中
- 14. 别人怎么说,与你有何相干
- 15. 你永远不是最惨的那个
- 16. 慢活是一种生活智慧
- 17. 你是平常人,就该有颗平常心
- 第五章 苛求过度,就会变成快乐的桎梏
- 1. 上天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 2. 苛求别人,你也不好过
- 3. 世间没有一片叶子是完美的
- 4. 没有什么是唯一的
- 5. 不去看缺角,杯子还是圆的
- 6. 别把你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
- 7. 一条路走到黑肯定会撞墙
- 8. 行善要真心,不要苛求回报和好名声
- 9. 不要因为别人不领情而生气
- 10. 过度的执着会变成一种负担
- 11. 不要苛求最好,最好的就在你心里
- 12.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 13. 执着像绳索一样束缚了你
- 14. 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
- 15. 正是因为你的脾气,完美的事情才变得不完美
- 16. 每一种人生都需要付出代价
- 17. 苛求圆满的人,将会终生有所缺憾
- 第六章 有舍才有得,布施让人更快乐
- 1. 以自己的名誉换来别人的改过自新,就是世间最大的善
- 2. 佛祖愿意用他的衣服来布施众生
- 3. 在你没想到要奉献点什么给别人时,你也休想先得到快乐
- 4. 只想得不想舍,本身就是一种畸形心态
- 5. 多交山友地友,少结花友秤友
- 6. 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
- 7. 后退也是一种前进,失去也是一种获得
- 8. 失去的是金钱,布施的是功德
- 9. 舍弃虚名,才能得到实惠
- 10. 付出并不是失去,相反可能会获得更多
- 11. 你是在为自己布施
- 12. 穷要兼济天下,达更要兼济天下
- 13. 不要让好东西为你一个人所占有
- 14. 分享比独自占有更幸福
- 15. 舍弃闲名,生命会更轻松
- 16. 无用之物,不舍弃就是个累赘
- 17. 不要为你的付出太多而生气
- 第七章 与其贪而不满,不如知足常乐
- 1. 不入名利牢笼,心中则无牢
- 2. 上天是公平的,你不会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 3. 心闩比门闩更重要
- 4. 阻断别人的生路,自己也会跟着死亡
- 5. 生活团团转,皆因你的心绳未断
- 6. 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迟早变成它的奴隶
- 7. 贪多嚼不烂,智慧在精而不在多
- 8. 好事不如无事
- 9. 醍醐灌顶之词,越精炼越发人深省
- 10.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 12. 当你占有了什么,就是你为此而烦恼的开始
- 13. 一味贪多,反而适得其反
- 14. 诱惑面前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 15. 学不在多,贵在身体力行
- 16. 堵住欲望的无底洞
- 17. 欲望太多,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 18. 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是最大的陷阱
- 第八章 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才是极乐人生的正道
- 1. 别为“得不到”和“已失去”生气
- 2. 你为自己而活
- 3. 人生只在呼吸间,没时间想太多
- 4. 活在当下,不悲过去,不贪未来
- 5. 人生没有草稿,不可以再来一次
- 6. 人固有一死,过好活着的日子
- 7. 每个人都在苦苦追寻自己得不到的,却不肯回头看看自己所拥有的
- 8. 再忙,也要抬头欣赏路边的风景
- 9. 老是担心死后之事,也活不好现在
- 10. 为小事快乐,遇大事也不发愁
- 11. 一时哭,一时笑,恰在当下
- 12. 人生不在别处,不在那时,只在当下
- 13. 再小的福报也要去珍惜
- 14. 没有人能够透支明天和未来
- 15. 不被珍惜的拥有,迟早会变成鸡肋
- 16. 生死无常,何必哀伤
- 17. 珍惜你的身边人
- 18. 不是你真心想要的,自然不懂得珍惜
- 第九章 生气不如争气,求佛不如求己
- 1. 空谈理想无异于自掘坟墓
- 2. 求佛不如求己
- 3. 有些事情是别人无法替代你的
- 4. 亲身体验是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
- 5. 凡事要靠你自己,不要一味等待福祉的降临
- 6. 你就是自己的佛
- 7.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 8. 害虫从里面生起,人从心里开始变质
- 9. 所有烦恼都来自于你的内心
- 10. 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 11. 能永远跟随你的只有你的天性
- 12.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 13. 趁年轻,把人做好
- 14. 闭门苦练自家画,懒做风流混事虫
- 15. 本性是快乐的,任何事都无法激怒你
- 16. 你有多大成就,取决你怎样看待自己
- 17. 别以为你一文不值
- 18. 最大的宝藏就在你的身上
- 19. 自助者,才能得天助
- 20. 只要有目标,多远的路你都不嫌累
- 21.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22. 生命的力量从你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开始迸发
- 第十章 放下,屏蔽嗔怒的不二法门
- 1. 嘴上越是说放下的人,心底越是放不下
- 2. 心头一丝不挂,怒气自然无处寄生
- 3. 什么都想抓住,最终将一无所获
- 4. 放在心头的是负担,放下心头的是超然
- 5. 愤怒是因为你用烦恼缠着自己
- 6. 你不放手,佛也帮不了你
- 7. 不放下功名利禄,容易焚毁自己
- 8. 放不下生死,早晚被自己吓死
- 9. 心变,则脾气变;脾气变,则事事便
- 10. 避免被别人挑起怒火,放弃争论不失为明智之举
- 11. 放下身段,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 12. 放下一些杂念,才能专心做好事情
- 13. 倒掉一些自满的水,保持空杯心态
- 14. 一旦心乱,人将一事无成
- 15. 要想不生气,先要耕犁你的心田
- 16. 不多生杂念,自然无烦恼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紫云文心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优秀的图书策划和发行公司,公司以经济管理、成功励志、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出版方向,兼引进版权、挖掘原创和原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