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构建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学校健康教育治理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以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现实为基础,应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围绕青少年身体、心理、道德与社会性的“全面的健康”内涵,构建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关系理论—国际经验—中国实际—治理路径”研究内容框架,围绕学校健康教育在健康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治理主线问题开展系统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上篇 健康国家与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理论
  • 第一章 引论:面向国家未来投资的学校健康教育治理
  • 第一节 学校健康教育的新的时代背景
  • 第二节 学校健康教育治理国际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健康中国建设与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研究
  • 第二章 学校健康教育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
  • 第二节 学校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主题
  •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 第三章 教育与健康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关于健康国家社会治理范式的形成
  • 第二节 教育在健康国家战略中的影响与作用
  • 第三节 学校教育在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的任务
  • 中篇 全球视野下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治理
  • 第四章 国际组织参与全球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治理
  • 第一节 国际组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概况
  • 第二节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学校健康教育
  •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与学校健康教育全球治理
  • 第五章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关于“健康素养”概念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基于健康素养的国际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节 基于健康素养的国际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 第四节 国际健康教育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启示
  • 第六章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与主要治理经验
  • 第一节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历史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当代美国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的表现特点
  • 第三节 当代美国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实践经验
  • 第四节 当代美国学校健康教育治理面临的问题
  • 第七章 西班牙“学校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战略计划”
  • 第一节 “学校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战略计划”的背景
  • 第二节 “学校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战略计划”的内容
  • 第三节 “学校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战略计划”的启示
  • 下篇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治理路径
  • 第八章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健康与学校健康促进
  • 第一节 关注城市家庭儿童健康教育问题的背景
  • 第二节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健康发展的量化分析
  • 第三节 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学校健康促进计划
  • 第九章 高中生健康教育服务需求与社会支持体系
  • 第一节 高中生学校健康服务问题的研究缘由
  • 第二节 高中生学校健康服务需求现状与表现特征
  • 第三节 高中学校健康服务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 第四节 优化高中学校健康服务的社会支持对策
  • 第十章 青少年健康素养发展与学校信息技术促进
  • 第一节 青少年健康与信息技术促进的研究背景
  • 第二节 信息时代青少年健康与健康素养发展现状
  • 第三节 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健康素养的主要路径
  • 第四节 加强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策略
  • 第十一章 校园欺凌与学校道德教育健康环境构建
  • 第一节 校园欺凌与学生健康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学生的道德偏差:校园欺凌问题形成的实质
  • 第三节 道德教育缺失:校园欺凌问题的主要归因
  • 第四节 建构以关怀为中心的学校道德教育健康环境
  • 第十二章 结语: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路径
  • 第一节 确立学生为本与公平可及的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目标
  • 第二节 实施将学校健康教育融入所有政策之中的治理路径
  • 第三节 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学校健康教育治理的未来展望
  • 附录1 高中生学校健康服务需求的问卷
  • 附录2 儿童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与健康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 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