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核物理基础,简明易懂,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阐述核辐射物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放射性测量技术、反应堆及加速器的物理基础和核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共分九章,前六章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及其规律、核反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辐射量和辐射防护、核辐射探测器和测量方法,后三章内容包括:反应堆物理基础、加速器物理基础和核技术及其应用。在叙述上,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简明易懂。本书亦可作为从事核动力和非动力核技术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对与核技术有关的其他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前言
  • 第一章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 第一节 原子结构
  • 一、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 二、原子的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三、原子的能级
  • 第二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 一、原子核的电荷
  • 二、原子核的质量和成分
  • 三、原子核的大小
  • 四、原子核的结合能
  • 五、原子核的稳定性
  • 第二章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及其规律
  • 第一节 α衰变
  • 第二节 β衰变
  • 一、β-衰变
  • 二、β+衰变
  • 三、电子俘获
  • 第三节 γ衰变
  • 第四节 衰变纲图
  • 第五节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 第六节 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的重量与放射性活度的关系
  • 第三章核反应
  • 第一节 核反应的分类
  • 一、带电粒子引起核反应
  • 二、中子引起的核反应
  • 三、光致核反应
  • 第二节 核反应能
  • 第三节 核反应截面
  •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 一、中子反应的产额
  • 二、带电粒子反应的产额
  • 三、核反应中放射性核素的生成
  • 四、利用反应堆和加速器等生产放射性核素
  • 第四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一节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一、重带电粒子的电离损失
  • 二、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 第二节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一、电离损失
  • 二、辐射损失
  • 三、弹性散射
  • 四、电子的吸收和射程
  • 第三节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一、光电效应
  • 二、康普顿效应
  • 三、电子对效应
  • 四、γ射线的吸收
  • 第五章电离辐射量和辐射防护
  • 第一节 照射量及其专用单位
  • 一、照射量的概念
  • 二、各向同性γ射线点源的照射量率的计算
  • 第二节 吸收剂量及其专用单位
  • 一、吸收剂量的概念
  • 二、各向同性γ射线点源的吸收剂量率计算
  • 三、各向同性α、β点源的吸收剂量率的计算
  • 四、中子吸收剂量的计算
  • 五、吸收剂量的复现
  • 第三节 剂量当量及其专用单位
  • 第四节 电离辐射防护
  • 一、确定γ射线屏蔽层厚度的简单方法
  • 二、半减弱层方法
  • 三、α、β射线外照射屏蔽
  • 四、内照射防护方法
  • 第六章核辐射探测器和测量方法
  • 第一节 核辐射探测器
  • 一、电离室
  • 二、正比计数管
  • 三、盖革—弥勒计数管
  • 四、闪烁计数器
  • 五、半导体探测器
  • 第二节 核辐射测量方法
  • 一、放射性测量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二、α射线的活度和能量测量
  • 三、β射线活度和能量测量
  • 四、β射线的能量测量
  • 五、γ射线的活度和能量测量
  • 六、γ射线的能谱测量
  • 第七章反应堆物理基础
  • 第一节 核裂变
  • 一、核裂变的概念
  • 二、裂变产物
  • 三、裂变能
  • 四、裂变中子
  • 第二节 自续链式反应
  • 一、自续链式反应
  • 二、自续链式反应的控制
  • 三、临界大小
  • 四、热中子反应堆的无限介质增殖因数
  • 第三节 反应堆中能量的释放
  • 第四节 反应堆的分类
  • 第五节 反应堆的构造
  • 一、核燃料
  • 二、控制棒
  • 三、导热剂(冷却剂)
  • 四、慢化剂
  • 第六节 反应堆的用途
  • 一、动力源
  • 二、制备放射性核素和裂变材料
  • 三、作为科学研究的强中子源
  • 第七节 压水堆核电站的基本构造
  • 一、核反应堆
  • 二、一回路和蒸汽发生器
  • 三、二回路系统
  • 四、冷却水
  • 五、安全壳
  • 六、控制室
  • 第八节 压水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其安全性分析
  • 一、工作原理
  • 二、核电站安全性分析
  • 第八章加速器物理基础
  • 第一节 加速器及其分类
  • 第二节 电子加速器及其在辐射加工中的应用
  • 一、电子加速器概述
  • 二、电子加速器的辐射加工原理
  • 三、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应用范围
  • 第三节 质子加速器及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一、质子治疗用的回旋加速器
  • 二、质子治疗用同步加速器
  • 三、重离子治疗用的同步加速器
  • 四、质子诊断的特色
  • 五、质子治疗的特色
  • 第四节 加速器的辐射防护
  • 一、加速器的辐射源
  • 二、加速器的辐射屏蔽
  • 三、加速器辐射防护的主要问题
  • 四、加速器辐射监测装置
  • 第九章核技术应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核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年代测定的应用
  • 二、活化分析中的应用
  • 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核技术在工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核辐射加工
  • 二、同位素仪表
  • 三、核技术在工业示踪上的应用
  • 第四节 核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示踪技术的应用
  • 二、辐射技术的应用
  • 第五节 核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核技术用于诊断
  • 二、核技术用于治疗
  • 三、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和药盒
  • 四、核技术用于医疗用品的辐射消毒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