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论文集基于第三届中德性别平等和发展研讨会,中德两国专家围绕主题“社会保障与妇女发展”展开研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社会保障与妇女发展议题,既有对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生育保险政策、托育政策、养老政策、退休政策等方面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对育儿假、陪产假、托幼服务、生育保障需求、养老金、社区养老、护理工作、残障女性就业等方面的专题探究。

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讨了社会保障对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应对现实问题的路径与方法,为相关领域法律政策的出台与完善提供学术支持,对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基本国策,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好地体现性别平等,真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德方序言
  • 中方序言
  • 如何以公共服务构建性别公正
  • 一、社会服务行业劳动者的价值被低估
  • 二、对社会服务行业的劳动价值认定不公
  • 三、工会中提高待遇的女性运动正逐渐改善性别公正
  •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政策视角下中国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
  • 一、就业权利与就业机会
  • (一)保障妇女就业权利与机会的法律政策
  • (二)妇女就业机会变化趋势
  • 二、职业发展与劳动保护
  • (一)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政策
  • (二)妇女职业发展与劳动保护变迁状况
  • 三、职业退出与养老保障
  • (一)有关退休年龄的法律政策
  • (二)有关退休保障的法律政策
  • (三)妇女职业退出与养老保障状况变迁
  • 四、结论
  •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妇女发展的视角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1949-1978年)
  • (一)城镇单位女(职)工及职工家属的福利保障
  • (二)依托合作经济的农村妇女福利保障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妇女福利体系(1978年至今)
  •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福利体系的影响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生育保障的新特点
  •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养老保障的新特点
  •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其他社会福利领域的发展
  • 三、经济转型对社会福利领域性别平等的挑战与机遇
  • 中国生育保障70年:回顾与前瞻
  • 一、生育保障70年历史回顾
  • (一)计划经济时期覆盖城镇劳动者的生育保障
  •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
  • (三)新时期生育保障制度全民覆盖的探索
  • 二、生育保障70年演变路径
  • (一)从劳动权保障到生育社会价值认同,建设共建共享的生育保障制度
  • (二)从多元分割到逐步整合,迈向公平统一的全民生育保障体系
  • (三)从个人缺位到责任分担,形成社会统筹为主的保障模式
  • 三、生育保障70年发展的经验
  • (一)生育保障覆盖面与社会发展程度密不可分
  • (二)生育支持体系与女性劳动力需求协调发展
  • (三)生育保障力度与人口发展政策相适应
  • 四、生育保障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 (一)生育保障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二)生育保障发展的未来展望
  •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一、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演变、问题与探索
  • 二、改革和完善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重点问题
  • 三、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生育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托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托育政策、学前教育政策及妇女解放的概念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二、新中国托育政策的回顾
  •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1995年托育政策的主要特点
  • (二)1995年至今我国托育政策的主要特点
  • 三、我国托育政策的发展展望
  • 我国倡导父亲育儿假的困境探讨
  • 一、妇女组织是父亲育儿假政策倡导的主体
  • 二、公众成为父亲育儿假政策倡导的支持力量
  • 三、主管政府部门对于父亲育儿假的态度
  • 四、结论
  • “父育假”正名
  • 一、概念:母育假、父育假和亲子假
  • (一)母育假(产假)
  • (二)父育假
  • (三)亲子假(parental leave)
  • 二、正名:“父育假”还是“护理假”
  • 三、父亲育儿理念需要培育
  • 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实行男女职工等长等薪的亲职假制度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亲职假的中外比较及启示
  • (一)国外亲职假概览
  • (二)部分国家的育儿假
  • (三)国外育儿假带给我们的启示
  • 三、我国亲职假制度基本现状及完善建议
  • (一)我国亲职假基本现状
  • (二)完善我国亲职假制度的建议
  • (三)推行男女职工等长等薪的亲职假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 我国陪产假制度之法律规制反思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陪产假的概念辨析
  • 三、设置陪产假的法理基础与实践证成
  • (一)完善权利体系的必要举措
  • (二)实现平等就业的内在要求
  •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 四、陪产假制度的立法例考察
  • (一)陪产假的时间
  • (二)陪产假制度模式
  • (三)陪产假收入补偿政策
  • (四)我国陪产假立法的现状
  • 五、陪产假的规范反思与探索
  • (一)在法律层面明确陪产假制度
  • (二)充分发挥生育保险基金的保障作用
  • 90后女性生育保障的需求与对策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90后女性生育保障需求现状与特点
  • (一)90后女性生育保障需求现状
  • (二)90后女性生育保障需求的特点
  • 三、影响90后女性生育需求的因素
  • (一)经济因素
  • (二)职业因素
  • (三)家庭因素
  • (四)其他因素
  • 四、对策与建议
  • (一)政府层面
  • (二)社会层面
  • (三)个人层面
  • 五、结论
  • 父道的社会建构与传递
  • 一、父道的传统文化渊源
  • 二、父道的内涵与意义
  • 三、“父性”与西方父亲角色的变化
  • 四、现代理想父亲的“迷思”
  • 五、父道的社会建构与传递
  • 六、结语
  • 德国女性养老保障的问题与展望
  • 一、男女投保人和养老金现状——女性有人口结构“优势”?
  • 二、养老金性别鸿沟——女性低收入和就业模式对养老金的影响
  • 三、导致养老金性别鸿沟的原因——时间要素和收入要素
  • 四、养老金权利中的照料工作——抚育子女和照护老人的认定
  • 五、遗属抚恤金——对避免女性老年贫困意义重大,但未能体现女性的“生命贡献”
  • 六、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权利
  • 七、养老保障和老年贫困
  • 八、女性养老保障的发展趋势
  • 九、结语
  • 城市失独家庭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一)失独家庭
  • (二)社区照顾
  • 三、理论基础
  • (一)社会支持理论
  •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四、城市社区失独家庭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现状及困境分析
  • (一)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现状
  •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困境分析
  • 五、构建城市失独家庭老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社区照顾的意识
  • (二)筹集社区照顾的资源,为推进社区照顾服务提供保障
  • (三)建设社区服务网络,为失独家庭老人构建“安全网”
  • (四)完善社区照顾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五)整合人力资源,提升专业化水平
  • 六、研究结论
  • (一)社区照顾模式有利于整合社区丰富的服务资源
  • (二)社区照顾模式有利于满足城市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 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情感需要研究
  • 一、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情感需要的现状
  • (一)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 (二)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
  • (三)社会认知和社会管理
  • 二、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情感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原因:二元结构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急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 (二)社会原因:农村的社会服务严重滞后
  • (三)家庭原因:留守家庭结构不健全
  • (四)个人原因:精力与能力的限制
  • 三、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情感支持路径
  • (一)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农村家庭经济实力
  • (二)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服务
  • (三)推进农村社会工作,注重农村家庭建设
  • (四)助力留守妇女成长,促进留守妇女自助
  • 护理责任与职业工作的平衡
  • 一、家庭护理者的职业处境
  • 二、对在职护理者的政策支持
  • 三、平衡护理和工作的解决办法
  • 四、结语
  • 男女同龄退休问题研究
  • 一、中国实行男女差别退休年龄政策
  • (一)中国退休年龄的政策规定
  • (二)中国提前退休年龄的政策规定
  • (三)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规定
  • (四)中国男女退休年龄政策总结
  • 二、男女同龄退休势在必行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群体取得长足进步
  • (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男女同龄退休的阶段
  • (三)实施男女同龄退休政策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三、男女同龄退休的政策建议
  • (一)将处级女干部政策推广到所有女干部
  • (二)研究制定实施弹性退休政策
  • (三)统筹解决各类人群相关问题
  • (四)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设计
  • (五)开发利用好退休后的人力资源
  • 新机遇还是新策略:残疾女性互联网就业经历个案研究
  • 一、抓住互联网就业的机遇——社交媒体的保护与伪装
  • 二、赋权式的残疾女性互联网就业——社交媒体的支持作用
  • (一)经济融入:经济收入和生活机会的增加
  • (二)社会融入:增强自信,发出声音
  • 三、残疾女性在互联网就业中的风险和挑战
  • 四、讨论
  • 山东省妇联“大姐工坊”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一、调研背景
  • 二、调研过程与研究方法
  • (一)调研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三、“大姐工坊”项目发展现状
  • (一)负责人基本情况
  • (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 (三)企业管理基本情况
  • 四、“大姐工坊”项目建设的成绩及制约发展的因素
  • (一)“大姐工坊”项目建设的成绩
  • (二)影响因素
  • 五、发展“大姐工坊”项目的几点建议
  • (一)加强政府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让“大姐工坊”的管理者具有可预见性,减少倒闭,保证合法权益
  • (二)充分发挥妇联娘家人的作用,为妇女提供帮助,争取更多优惠
  • (三)投资者要提高政策和管理水平,从业人员要提高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
  • 六、“大姐工坊”建设的意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