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4千字
字数
2015-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作为研究主题。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涉及传说时代的交通活动遗存、秦汉交通建设的社会文化作用、历史时期环境与交通的关系、北朝佛教信仰遗迹的交通地理意义、唐人的古道行旅吟唱、竹枝词中的交通史信息等。也讨论了古代的流民运动、路权形式、驿壁文学、竹马游戏等与交通有关的历史文化现象。对于“木镫”和“铁鞋”的考论,可以看作古代交通文化的微观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轩辕”传说与早期交通的发展
- 一 “轩辕”传说的价值
- 二 “轩辕”名号的生成
- 三 黄帝神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 四 “合符”故事及其交通史的背景
- 五 “轩辕之丘”与“封”的创制
- 神农“连山”名义推索
- 一 “神农”与“炎帝”神学形象的合一
- 二 关于“连山”名义
- 三 “连”与早期交通
- 四 “江水”区域背景的神农“连山”
- 五 里耶“祠先农”简的启示
- “度九山”:夏禹传说的农耕史和交通史解读
- 一 禹功“凿龙门”的夸张
- 二 走向山林:交通行为与住居和经营的革命
- 三 井的出现及其推促文明进步的意义
- 丹江通道与早期楚文化
- 一 关于《楚居》“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说
- 二 “逆上汌水”推想
- 三 丹江通道的早期楚文化遗存
- 四 汉水两条支流上游的早期开发与楚、秦的共同崛起
- 五 “郢”的移动:走出丹江上游之后的“楚居”
- 秦始皇直道沿线的扶苏传说
- 一 直道与扶苏悲剧
- 二 胡亥经直道完成政变与“百姓贤扶苏”心理
- 三 直道线路与扶苏遗迹
- 四 日本的“秦公子扶苏之苗裔”传说
- 咸阳—长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与上古蜀道主线路的移换
- 一 “故道”主线路时代
- 二 褒斜道的开通和使用
- 三 灙骆道早期交通条件
- 四 商鞅时代交通形势
- 五 秦始皇的“南阙”和汉高祖的“蚀中”
- 六 王莽通子午道
- 七 “罢子午道,通褒斜路”事及“数道平行”形势
- 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学认知
- 一 “蜀道”名义
- 二 连接两处“天府”的交通线路
- 三 蜀道与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成立
- 四 蜀道交通体系
- 五 蜀道文化负载及发掘和保护蜀道文化遗存的学术任务
- 古代蜀道的“关”
- 一 关于“秦塞”
- 二 子午关
- 三 骆谷关
- 四 斜谷关
- 五 散关
- 六 阳平关
- 七 米仓关
- 八 剑阁关
- 九 蜀道“重关”现象
- 汉末米仓道与“米贼”“巴汉”割据
- 一 “米仓道”早期开通
- 二 《巴郡太守樊敏碑》“巴汉”交通故事
- 三 关于区域称号“巴汉”
- 四 “米仓道”与“米仓山”“米仓关”
- 五 “米仓道”得名与“米贼”“米巫”关系的推想
- 汉魏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环境与交通的关系
- 一 “河阻”
- 二 关于“泽”
- 三 植被因素与所谓“林阻”
- 四 虎患
- 五 影响交通条件的其他环境因素
- 北朝石窟分布的交通地理学考察
- 一 “河西区”与“甘宁黄河以东区”石窟与交通道路
- 二 “陕西区”石窟与交通道路
- 三 “晋豫及其以东地区”石窟与交通道路
- 四 佛法宣传效应:千里已来,莫不闻风而敬矣
- 唐人米仓道巴江行旅咏唱
- 一 巴江水运与米仓道交通系统
- 二 “巴水”与“巴山”
- 三 “巴江”与“剑阁”
- 四 巴江驿亭风景
- 巴蜀“竹枝”的酒香
- 一 春游·下乡·竞渡:酒与节令秩序
- 二 把酒临歧·万里还乡:酒与礼俗传统
- 三 客·游人:酒与休闲生活
- 四 南人馆·北人馆:“酒市”“酒楼”“酒家”
- 五 各乡场市客人多·烧酒刀头马上驮:“村酒”的醇香
- 六 夷地·蛮家·边俗:行旅者记录的少数民族饮酒生活
- 七 郫筒·泥头·烧刀:早期酿酒产业史迹
- 八 莫惜连船沽美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川江“载酒”船
- 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
- 一 中国古代交通建设
- 二 “车同轨”与“书同文”
- 三 从张骞的驼队到郑和的云帆
- 四 中国古代的外来文明
- 古代帝国的血脉
- 一 秦始皇“治驰道”
- 二 直道:千八百里直通之
- 三 马可波罗的赞叹:“设在所有大道上的驿站”
- 四 官路·官塘·官马大路
- 交通史视角的秦汉长城考察
- 一 长城和长城地区的交通
- 二 长城交通系统的形制和结构
- 三 长城内外的交通
- 四 长城军事通信体系
- 五 长城的东西延伸与中外文化交流
- 六 长城区的流动人口
- 中国古代的路权问题
- 一 驰道制度
- 二 “警跸”:“公行之所”的“私侵”
- 三 “贱避贵”的交通法规
- 四 笼街·喝道
- 古代流民的交通形式
- 一 “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的流民
- 二 徒行: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一
- 三 骑乘: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二
- 四 舟航: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三
- 五 “行道物故”现象
- 中国古代的驿壁文学
- 一 驿壁:文学史的特殊视屏
- 二 “远游”“佳句”:交通史和文化史的纪念
- 三 文学对话的媒体
- 四 壁间闲看旧留题
- 五 旅人的行迹和心迹
- 六 流溢壁上的才情和志趣
- 驿壁女子题诗: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特殊遗存
- 一 壁题行旅诗方式和“女郎”作品
- 二 女子笔下的“万里飘零”感受
- 三 女子驿壁诗倾诉的离情和闺怨
- 四 花蕊夫人故事及女子驿壁诗中的亡国恨
- 五 驿壁女子作品的诗史价值
- 六 女子题驿壁诗相关异闻
- 七 驿壁“女仙”“女鬼”作品
- 八 男性托名女子的伪作
- “造舟为梁”及早期浮桥史探考
- 一 “造舟为梁”史事及学者的解说
- 二 浮桥史的再考察:造·艁·靠
- 三 “伪说”“伪史”辨疑
- 四 关于“方舟”
- 五 简易浮桥:桥梁等级与社会等级
- 六 汉代浮桥史例
- 木镫试论
- 一 关于马镫发明史的探讨
- 二 包革木镫和包金属木镫
- 三 木镫的使用
- 四 “镫如半靴”
- 五 早期马镫的可能形式
- “竹马”源流考
- 一 郭伋故事
- 二 竹马之欢·竹马之戏
- 三 “青梅竹马”象征
- 四 “竹马戏”和“竹马灯”:民间歌舞形式
- 五 作为农具的“竹马”
- “铁鞋”考议
- 一 “踏破铁鞋”俗语
- 二 木鞋·陶鞋·玉鞋
- 三 高句丽铁钉鞋
- 四 铜鞋的发现
- 五 仙人传说中的铁鞋
- 六 铁鞋实用记录
- 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
- 一 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代表性专著
- 二 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代表性论文
- 三 若干断代史研究成果对“交通”的说明
- 四 交通史志研究的收获
- 五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技术的研究
- 六 出土交通史料研究与交通考古
- 七 “交通文化”理念
- 八 中国交通史研究的进步期待
- 后记
- 本书内容初刊信息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