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1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重点以深圳特区为例分析经济特区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为后发地区实现赶超提供“中国经验”。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特区40年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实质就是从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向基于价值创造的竞争优势演化的进程。
本书结合开放型经济下中国经济特区的工业化实践,提出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工业化深化理论,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以及特区创新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同时以此为主线,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城市群建设、海洋空间拓展等角度,对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阶段特征、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并重点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展开多层面的实证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经济特区工业化的“中国方案”与世界意义
- 一 工业化在国家发展与经济特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 二 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样本提炼工业化“中国方案”
- 三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创新点
- 四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解读经济特区工业化: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 第一节 世界与中国工业化的新挑战
- 一 全球性过早去工业化威胁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取得“三高”成就
- 三 工业化深化的理论问题
- 第二节 优势演化的理论假说
- 一 比较优势的逻辑与争议
- 二 竞争优势的逻辑与争议
- 三 解释工业化的全程演进:优势演化假说的提出
- 四 优势演化的支撑体系
- 第三节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演化
- 一 中国经济特区竞争优势的特征与表现
- 二 中国经济特区竞争优势建立的路径
- 三 构建具有中国经济特区特色的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 第四节 对中国经济特区未来竞争优势的展望
- 第二章 竞争优势支撑的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
- 第一节 工业化深化理论
- 一 工业化深化的理论内涵
- 二 工业化深化的外延
- 三 工业化深化的路径
- 第二节 竞争优势支撑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内在机理
- 一 中国经济特区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
- 二 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四因素的耦合效应
- 三 特区竞争优势支撑工业化深化的路径
- 第三节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实践
- 一 工业化深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历史进程
- 三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重点领域
- 四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经验总结
- 第三章 禀赋结构与贸易转型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特区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
- 一 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实践的理论依据
- 二 中国经济特区贸易实践的理论价值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发展的实践探索
- 一 中国经济特区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对外贸易的成就及特点
- 三 开创新时代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发展新局面
- 第三节 实证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贸易结构转变的驱动要素
- 一 模型构建
- 二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 四 结论
- 第四节 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发展经验总结与面临挑战
- 一 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发展经验及示范效应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外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五节 中国经济特区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 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二 探索接轨新一轮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 三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四 培育和集聚高端要素,占领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
- 五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市场多元化
- 第四章 走向世界前沿的产业升级
-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转化与持续性产业升级
- 一 产业转型升级与竞争优势
- 二 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竞争优势转化的动力机制
- 三 工业化深化下中国经济特区持续性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的路径分化
- 一 禀赋结构差异:开放式产业链下的“全球—地方”关系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比较:工业化深化进程中的路径突破和路径遵循
- 第三节 深圳经济特区持续性产业升级的历程与动力演变
- 一 寻找比较优势阶段(1980~1992年):从低成本要素驱动的加工贸易起步
- 二 优化比较优势阶段(1993~2000年):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化深化
- 三 培育竞争优势阶段(2001~2012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 四 提升竞争优势阶段(2013年至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共推高质量发展
- 五 深圳特区产业升级动力演化的实证分析
- 第四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优势演化与产业发展模式转换
- 一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产业模式及要素需求
- 二 如何寻找起步优势:外生驱动下以低端要素嵌入全球产业链低端环节
- 三 如何活化比较优势:借助外生动力衍生本地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 四 如何培育竞争优势:内生驱动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崛起
- 五 如何深化竞争优势:通过知识融合哺育国际前沿的新业态
- 第五节 工业化未来路向:走向全球产业前沿
- 一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策源力
- 二 以开放合作为导向,开拓区域产业发展新空间
- 三 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工业化不断深化
- 四 优化要素资源保障,增强现代产业发展协同力
- 第五章 全球化中的经济特区创新
- 第一节 从模仿创新走向原始创新
- 一 创新模式的演进支撑了后发地区工业化追赶
- 二 创新动力的不断耦合助推了创新模式的演进
- 三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及与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新演进
- 一 逐渐形成具有经济特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 二 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奠定特区创新发展基础
- 三 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 四 企业在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下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 第三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探索
- 一 运用比较优势推动“技术对话”与科技人才创业(1980~1990年)
- 二 建设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模仿创新(1991~2000年)
- 三 完善官产学研资介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后发集成创新优势(2001~2011年)
- 四 打造“热带雨林”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2年至今)
- 第四节 深圳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经验
- 一 “探索逻辑”推动体制创新
- 二 “辩证思维”引领创新转型
- 三 “实践理性”打造有为政府
- 第五节 经济特区创新的未来
- 第六章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
-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竞争优势演化的理论分析
- 一 金融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理论溯源
- 二 金融发展培育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的发展之路
- 一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的任务和使命
- 二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 第三节 深圳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 一 活力之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 二 腾飞之翼:金融业助力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发展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 三 未来之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助力实体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
- 第四节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经验总结
- 一 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发展道路
- 二 坚持市场化道路,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规律
- 三 坚持与港澳合作,形成深港金融要素互动的良性循环
- 第五节 培育与提升深圳金融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考
- 一 对金融业发展的新需求
- 二 培育与提升竞争优势的新路径
- 第七章 从出口加工区到大都市圈
-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演化与城市升级
- 一 中国经济特区城市化发展成就
- 二 城市升级支撑的优势演化
- 第二节 走向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深圳实践
- 一 深圳城市化与大都市圈建设的演进历程
- 二 深圳城市化与大都市圈建设的区域分工机制
- 三 深圳推动城市化与大都市圈建设的土地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
- 第三节 深圳推进城市化与大都市圈建设的经验
- 一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能级,将非核心功能环节疏解至腹地
- 二 注重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
- 三 政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 第四节 先行示范区使命下的深圳大都市圈建设展望
- 一 先行示范区:工业化深化需要更高能级的核心城市和大都市圈支撑
- 二 先行示范区使命下大都市圈区域分工模式展望
- 三 深圳大都市圈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障碍
- 四 深圳打造世界级大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 第八章 拓展特区工业化新空间: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海洋使命
- 一 海洋经济的特有属性
- 二 中国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机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 三 海洋经济对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的影响机理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从港口强市到区域极核
- 一 中国四个经济特区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及方向
- 二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
- 三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 四 从“港口强市”到“湾区极核”全面竞争优势
- 第三节 全球资源整合下深圳海洋经济高端发展重点领域
- 一 海洋经济全球发展机遇
- 二 推动基于全球生态链条的海洋科技创新
- 三 推动基于智能化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四 推动基于开放包容文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 第四节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 一 构建国际海洋金融要素集聚机制
- 二 构建海洋政策创新机制
- 三 构建“一带一路”海洋公共事务处理机制
- 四 构建广深联动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机制
- 五 构建海洋经济空间拓展机制
- 第九章 走向竞争优势的经济特区:历史跨越与未来展望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五大历史性跨越
- 一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
- 二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跨越
- 三 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跨越
- 四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跨越
- 五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跨越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一 特区使命再升华: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二 经济发展再提质:从“城市经济”走向“湾区经济”
- 三 创新驱动再定义:从“国际化大都市”走向“全球中心城市”
- 四 改革开放再出发: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