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陈晋继2009年《读毛泽东札记》出版后,又一部研究毛泽东的随笔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中有对毛泽东走向成熟之路的描述,对当年中苏“文仗”的纪录,对毛泽东“两河”情结的叙述,也有对毛泽东语言风格的研究,以及对毛泽东读书偏好的分析。还有,作者对毛泽东晚年渴望发现人才、培养接班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思考:毛泽东对“文革”秀才由期望到失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批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秀才,将期待的目光重新投到了久经考验的老同志身上。

全书运用一手资料,所披露毛泽东的细节都是有据可查的,绝无“据说”“戏说”之嫌,且作者采取了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最终达到了“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效果。全书虽然以随笔手法来写,但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落笔的,颇见吹沙见金、拨灰见火之功,这不但可读性强,更对我们认识毛泽东的性格和了解涉及的其他人物事件有重要帮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代序)
  • 四声炮响与中国之命运
  •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
  • 何以成为时代的灵魂性人物?
  • 在时代的使命面前
  • 道路、梦想和传奇
  • 走向成熟的“阵痛”
  • 红四军内部发生了什么风波?
  • 毛泽东处于走向成熟的路上
  • 这是一群年轻气盛的革命精英
  • 危机中的领袖选择有一个比较过程
  • 要找路,先画图
  • “各去所偏,归于一是”
  • “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
  • “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 “愚公移山”情结
  • 推荐一部话剧,营造一代风气
  • 毛泽东是怎样推荐《前线》的
  • 党内高层干部如何响应
  • 《前线》和一代风气
  • 从推荐《前线》看领导方法
  • 从毛泽东支稿费看延安知识分子待遇
  • 毛泽东和党内领导层的诗性之风
  • 大秀才与小秀才
  • “我想搞这个事” ——准备骑马考察黄河、长江的来龙去脉
  • 失之交臂的国情大考察
  • “两河”情结与西部梦想
  • “美化全中国”
  • 毛泽东看少数民族文化
  • 毛泽东和罗稷南“秘密对话”质疑
  • “鲁迅活着会怎样”
  • 不在同一条河流两次失足 ——毛泽东反思“大跃进”
  • “这些教训要牢牢记住,要经常向人们讲”
  • “搞了俄国的革命热情,没有搞美国的实际精神”
  • “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
  • “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不许剥夺劳动者”
  • “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
  • 文章千古事 ——毛泽东建国后对自己著述的评价
  • “是血的著作”
  • “是些历史事实的记录”
  • “此文过去没有发表,现在也不宜发表”
  • “《实践论》那篇文章好”
  • “经过反复修改,才把意思表达得比较准确”
  • “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 有那么一场“文仗”
  • “文仗”缘何起?
  • “文仗”怎样打?
  • “文仗”为哪般?
  • 为何写起“读报诗”
  • “突围”路上的心声
  • 晚年创作的“突围”基调
  • 四类作品,一条心路
  • 寰宇·虫妖·风雷
  • 诗意渐衰“如之何”?
  • “文革”几支笔,何以升沉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文革秀才”
  • “现在准备再打二十五年文仗”
  • “会写几篇文章,膨胀起来了,要消肿”
  • “文化程度低一点,用一批知识分子扶助”
  • “秀才”的升沉与其心理格局
  • 后浪推前浪,希望到失望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新人”
  •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 “让他们学生来接班,行吗?”
  • “他们就是不愿意当陪衬,不愿当见习官”
  • 向王洪文推荐《刘盆子传》的弦外之音
  • “新人”们为什么让毛泽东感觉失望
  • “瓦釜”既鸣,更待“黄钟”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老干部
  • 九大以前
  • 从十大到四届人大
  • 四届人大之后
  • 最后的布局
  • 毛泽东的“语言地图”与话风文风
  • 从《阎明复回忆录》的一个细节说起
  • 大批“灵台如花冈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
  • 凸显在语言地图里的“魅力词语”
  • 话风文风从来不只是语言表达问题
  • 口头讲话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文献
  • 《论十大关系》如何形成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如何形成
  •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如何形成
  • 口头讲话如何成为经典文献
  • 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五句名言
  •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 “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
  • “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
  • “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 “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
  • 毛泽东与“西学”
  • 阅读“西学”的情状
  • 西方古典哲学“是我们的先生”
  • “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
  • 自然科学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 为什么喜谈拿破仑和法国近代史
  • 读天下奇书,新胸中日月 ——与毛泽东相关的“二十七个书目”
  • 择书:“读书要为天下奇”
  • 实践倒逼的卖书、编书和寻书
  • 择读军事与哲学,实现身份跨越
  • 荐书是种领导方式
  • 落花时节读华章
  • 从《毛泽东年谱(1949—1976)》,看中国道路
  • 道路与决策
  • 道路与经验
  • 道路与理论
  • 读《毛泽东传》,读什么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走近毛泽东,就像是看一幅丰富生动的油画。

    走近毛泽东,就像是看一幅丰富生动的油画。只在近处,你看到的常常是颜料细节,站远一些,格局、气势、意境就品味出来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大历史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连续十三天,终于读完了。这应该是我完整看完的第一本和毛泽东相关的书(剩下看过的也就毛选,但也是挑着看的,至于传记什么的连书都没买过...)因为我对毛泽东的经历只知道个大概。部分事件缺少具体细节上的认知,所以一些章节读起来还是比较糊涂的(比如在延安的部分)。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让我对毛泽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甚至勾起了我去看毛泽东传的兴趣,但 200 多万字,有点怂。喜欢的部分:走向成熟的阵痛、叙述骑马考察黄河长江的三章、讲述文革的四章、拿破仑和近代法国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读了陈晋的《毛泽东之魂》等几本书,其中提到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 “1893 年至 1949 年” 和 “1949 年至 1976 年” 两个部分,是一部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政治传记。翻看了一下得到电子书栏内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共有 4 本,都是外国人写的译著,没有这本国人写的传记,有点遗憾。十分希望能在得到看到这本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建议电子书的编辑们能尽早上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