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42千字
字数
2015-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了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翻译中国儒道释经典的实践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翻译中国儒道释经典的实践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播。作者对中国典籍西译的历史以及西方传教士的翻译体例、翻译策略等问题行了系统考察,对他们塑造的中国儒道释之他者形象行了深分析。
这有助于重新认识当年传教士中国经典译本的历史价值,尤其是这些译本在西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西方读者的受方式,为中国译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范例,而指导中国学者行典籍西译工作,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本书广泛搜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及中国典籍译本,内容丰富,立论有据,分析中肯,很值得研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关于从容探索的学术心境
- 导论
- 一、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之中国儒道释经典西译概览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一) 西方传教士之中国形象研究
- (二)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儒道释宗教关系的研究
- (三) 西方传教士之中国儒道释经典的翻译研究
- 三、 研究方法论
- (一) 当代翻译研究相关理
- (二) 比较文学之形象学理论
- (三) 文化相遇研究的方法论
- 四、 本书结构
- 第一章 从想象到现实:十七世纪前欧洲人对中国宗教文化的诠释
- 一、 元时天主教使者及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宗教文化形象
- 二、 “偶像崇拜者”: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宗教文化形象
- 三、 大发现时代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宗教文化形象
- 第二章 从西僧到西儒: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的试错过程
- 一、 耶稣会和耶稣会士
- 二、 “利玛窦规矩”:文化适应策略
- 三、 耶稣会士对中国佛教的诠释
- (一) 从“西僧”到“西儒”
- (二) 耶稣会士笔下的佛、法、僧“三宝”
- (三) 耶稣会士对景教碑中佛教术语的解读
- 四、 耶稣会士对道教文化的诠释
- (一) 利玛窦、曾德昭笔下的中国道教形象
- (二) 法国耶稣会士笔下的中国道教形象
- 第三章 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 一、 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与诠释
- (一) 耶稣会士对“四书”的翻译
- (二) 索隐派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 二、 中国经典西传与欧洲的启蒙运动
- (一) 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
- (二) 中国宗教文化形象西传与欧洲启蒙运动
- 第四章 从鄙视到接纳:新教传教士之中国宗教文化观
- 一、 西方中国形象的转变
- (一)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 (二) 不再迷恋中国的欧洲
- (三) 马戛尔尼等对中国宗教的观察
- 二、 早期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宗教文化的诠释
- (一) 新教传教士入华
- (二) 早期新教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宗教形象
- 三、 晚清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宗教文化的诠释
- (一) 汉学之兴起与比较宗教学的发展
- (二) 保守派与自由派传教政策和方法
- (三) 晚清新教传教士之中国宗教观
- 第五章 新教传教士之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 一、 “孔子加耶稣”的再尝试
- 二、 早期新教传教士之儒家经典的英译与诠释
- (一) 马士曼对《论语》的英译与诠释
- (二) 马礼逊对《三字经》《大学》的英译与诠释
- (三) 高大卫对 “四书”的英译与诠释
- (四) 麦都思对《尚书》的英译与诠释
- (五) 早期新教传教士英译中国儒家经典对西方的影响
- 三、 理雅各之《诗经》英译与研究
- (一) 《诗经》西译简史
- (二) 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缘起
- (三) 理雅各《诗经》英译体例
- (四) 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策略及特色
- 四、 苏慧廉对《论语》的翻译与诠释
- (一) 苏慧廉之中国儒教观
- (二) 苏慧廉《论语》翻译的体例
- (三) 翻译特色及其评价
- 五、 卫礼贤对《易经》的翻译与诠释
- (一) 来华传教士《易经》西译小史
- (二) 卫礼贤之中国文化观
- (三) 卫礼贤之中国经典翻译活动
- (四) 卫礼贤之《易经》翻译体例与特色
- (五) 卫礼贤《易经》翻译在西方的影响
- (六) 今日英语世界的《易经》
- 第六章 “亚洲福音书”:新教传教士对中国佛教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 一、 佛学研究的肇始
- (一) 晚清佛教的发展状况
- (二) 艾约瑟、艾德和毕尔的佛学研究
- 二、 基督教入华的准备
- (一) 佛教和基督教:相异或相同
- (二) 佛教术语:使用还是废弃
- (三) 大乘佛教:敌人或是“朋友”
- 三、 “亚洲的福音书”
- (一) 传教士汉语佛教经典的英译
- (二) 传教士汉语佛教经典英译之评价
- 第七章 新教传教士对道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 一、 新教传教士对道家思想的诠释
- (一) 道家与道教
- (二) 道教研究的肇始
- (三) 道教的神仙体系
- (四) 道教经典的翻译
- (五) 道教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问题
- (六) “成全”道教:基督教的使命
- 二、 理雅各之《道德经》英译研究
- (一) 翻译缘由与体例
- (二) 翻译特色与评价
- 第八章 Deus/God译名之争
- 一、 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之译名论争
- 二、 晚清新教传教士之译名论争
- 三、 译名之争对中国典籍西译的影响
- 第九章 问题与思考
- 一、 “他者”的镜像:千百年来西方之中国形象的嬗变
- 二、 对待“他者”宗教应有的态度
- 三、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的中国经典译本
- 四、 中国经典翻译研究与当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 附录
- 在华西方教团、差会组织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一、 学科理论资料
- 二、 原始(文献)资料
- 三、 研究资料
- 四、 目录文献资料
- 中西文译名对照表
- 本书所征引的部分经典文本书影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