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只有共同的历史,才有共同的未来!最会讲故事的日本媒体人,带你见证“两个故宫的离合”。
内容简介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
“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岸故宫不只是珍奇、瑰丽的宝库,更呈现出政治权力与文化深层结构的样貌。“两个故宫”的存在,串联了什么历史情结?潜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历史思维?
《朝日新闻》资深记者、“中华圈的专家”野岛刚,历时五年,奔波全球亲身采访,从政治、外交的独特角度梳理了两个故宫的世纪纠缠:
1.理顺中国清末的文物流出经过,揭示中国收藏品热的背景,厘清溥仪、那志良等与文物共命运的人的背后故事。
2. 挖掘故宫文物两次艰难而辉煌的海外展出经历(1935,1961)。跟踪文物抗日战争期间的迁徙路线,亲赴山洞、窑洞查看当时的保存环境。
3.亲赴现场,倾听当事人说话。采访了4位台北故宫院长、1位北京故宫院长、1位南京博物院院长、1位沈阳故宫研究员,多位赴台老故宫职员和商业界人士。亲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抄写蒋介石日记。
4. 多次走访拍卖会现场,亲历21世纪以后中国热钱冲击文物收藏界,大量文物回流国内的盛况。
5.台北故宫的雏形、建造和建成后的命运大起大落。
目录
- 版权信息
- 简体中文版序
- 序章 什么是故宫?什么是文物?
- 二十年前对于台北故宫的不协调印象
- 蒋介石决定把文物运到台湾
- 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的故宫命运
- 故宫与其他世界性博物馆的不同之处
- 变革季节的到来
- 故宫日本展的启动
- 台北故宫大厅被大陆游客淹没
- 第一章 民进党未完成的“美梦”——故宫改革
- 民进党希望改变故宫定位
- 表现“改革”精神的电影
- 陈水扁起用的院长
- “华夷思想”影响下的孤岛
- 被钉在南部的“改革”之钥 ——“故宫南院”
- 第三位院长是女性
- 围绕文化行政的主导权拉开女人的战争
- 被国民党阻止的行动
- 陈水扁的密访
- “被中华中心主义的铜墙铁壁阻挡”
- 第二章 文物流失——是丧失,还是获得?
- 中国朝代的盛衰与文物
- 文物流失的主角 ——“末代皇帝”
- 香港展出的溥仪的首饰
- 文物流出将中华文化传播至世界
- 在日本关西开花结果的中国艺术沙龙
- 第三章 漂泊的文物
-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文物命运
- 首次故宫海外展览大获成功
- 大陆向西再向西
- 南京和北京迄今仍“互不相让”
- 第四章 文物到台湾
- 遍寻不着蒋介石对故宫的想法
- 因国共内战而急转直下的文物命运
- 与文物一起渡海的人
- 第二批文物也包括世界最大规模的丛书《四库全书》
- 是“造反者”还是英雄?
- 第五章 迈入“两个故宫的时代”
- 台北故宫为何称为“中山博物院”?
- 台北故宫建筑与当时的国际情势
- 现在已经荒废的北沟仓库遗址
- 探究设计者的心路历程
-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浪潮
- 日本人寄赠的文物
- 北京的进展
- 第六章 中华复兴的浪潮——国宝回流
- 香港出现圆明园的被掠夺品
- 参与回流的特殊人士
- 一扫圆明园遗恨的人
- 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巴黎鼠像拍卖会
- 要求返还文物的中国国内动向
- 归还运动的结果
- 第七章 故宫会达成统一吗?
- 记者会上两位故宫院长的反应
- 两岸关系改善后台北故宫的“反向操作”
- “南院”的命运如风中之烛
- 另怀心思地展开交流
- 下一个目标 ——“日本展”
- 唤动李登辉的司马辽太郎
- 平山郁夫有志未竟成
- 民主党政权的混乱引发再度触礁
- 秘藏在文物里的价值观
- 后记
- 附录1 本书主要人物
- 附录2 故宫以及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之主要大事记
- 附录3 参考图书、新闻报道一览表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