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还原出了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里,有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真实面貌。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交叉的学术著作。本书主要以二十世纪30年代比较大型的几次调查数据,如1933年陈翰生广东番禺调查数据、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1933年四省土地调查数据、1935年北满调查等数据、调查报告加以整合,结合地方史志材料,如方志、县志、族谱等,还原出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里,有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真实面貌,反驳了以往人们对于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固有看法,对农村土地典当是一项高利贷、由大地主大族群或资本充裕者控制、以买卖土地为最终目的等等以往学界作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书的问题提出、文献回顾之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首先对四次民国时期调查的大型数据进行处理和排列,得出在民国时期的农村土地典当这一行为中,中农和贫农是较为活跃典进土地的社会阶层,而富农则成为了较为活跃的土地典出阶层。同时,城镇信贷主业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热衷于介入农村土地典当这一行列中。书中接下来几章主要以两个具体的地方(杨家沟、寺柴北村)土地典当个案,来对农村土地典当是否是高利贷、是否是由大家族控制、是否存在以蚕食贫农土地为最终目的等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展开。书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3章 中国近代农村典地市场
  • 3.1 数据
  • 3.2 中国近代农村典地市场:讨论1
  • 3.3 典地市场上的农户构成:讨论2
  • 第4章 典地信贷的制度安排
  • 4.1 典地信贷的各种制度安排
  • 4.2 中国近代典地信贷的名义利息率
  • 第5章 农家经济风险
  • 5.1 产量风险
  • 5.2 市场风险或说价格风险
  • 5.3 生产投资性风险
  • 5.4 意外消费性风险
  • 5.5 信贷需求和信贷风险
  • 第6章 典地信贷的利息率:对典地信贷功能考察1
  • 6.1 典地信贷的制度安排
  • 6.2 名义利息率
  • 6.3 杨家沟地区典地信贷的实际利息率
  • 6.4 寺北柴村典地信贷的实际利息率
  • 第7章 典地赎回规律和典地转为卖地规律:对典地信贷功能考察2
  • 7.1 杨家沟地区典地赎回和典地转为卖地的规律
  • 7.2 寺北柴村的典地赎回和典地转为卖地规律
  • 第8章 市场环境与信贷制度选择:对典地制度选择讨论1
  • 8.1 市场环境与典地信贷制度选择
  • 8.2 信贷整合方式与典地制度安排
  • 8.3 农户贷主与“信贷—租佃”式的整合典地制度
  • 第9章 市场竞争、交易成本和私人控制力的发展:对典地制度选择讨论2
  • 9.1 典地市场
  • 9.2 交易成本与欠租制度选择
  • 9.3 私人控制力的发展与典地信贷的繁荣
  • 第10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两种典地信贷市场
  • 附录2 赎回权与找价
  • 附录3 寺北柴卖地农户分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