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跳出性格认知局限的桎梏,修正性格缺陷,在自我修正中改变、成长,更自由、更灵活地做自己。

内容简介

沉迷于做九型人格、MBTI、DISC等各种性格测试,容易引起共鸣却慢慢发现所获寥寥?感觉人生陷入了停滞,却找不到破局的方法?因为受过创伤,便放弃了对新生活的期待?我们往往认为性格只能被找到、性格以类型划分、性格固定不变、性格来自过往经历、性格是真实自我的反映等,但这却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再勇敢,逐渐走向平庸,甚至有深深的无力感或陷入困局。

本书通过丰富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利用性格测试和自身过去等定义“真实自我”和“原生性格”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并在阐述性格真相和常见五大性格误解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正确看待过往、自信定义自我、调整限制自我提升的错误观念和习惯等,在创伤、身份认同叙事、潜意识、环境四大性格影响因素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建议,让读者可以从狭隘的性格观念中解放出来,走出困境,实现直接、高效的成长转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性格测试险些毁了我的人生
  • 你的性格并非由过去决定
  • 我是如何从性格局限中走出来的
  • 第一部分 如何正确认识性格
  • 第一章 性格的误解:五种流行的错误观点
  • 误解一:性格以“类型”区分
  • 误解二:性格是内在和固定的
  • 误解三:性格来自过往经历
  • 误解四:性格只能被“找到”
  • 误解五:性格是“本真的”自我
  • 本章结语
  • 第二章 性格的真相:基于目标,创造理想性格
  • 目标塑造身份认同、形成性格
  • 目标的三个根本来源
  • 根据目标,刻意设计身份认同
  • 你只需要唯一的核心目标
  • 始终牢记并坚持核心目标
  • 早睡一小时:避开晚间低效率陷阱
  • 早起一小时:高效进入巅峰状态
  • 写日记:内化并清晰化你的目标
  • 相信的力量:与未来的自己对话
  • 本章结语
  • 第二部分 性格塑造的四大影响因素
  • 第三章 转化创伤:重塑性格,不让过去决定未来
  • 创伤,使你的人生充满局限
  • 性格不应成为创伤的副产物
  • 释怀过去,增强心态灵活性
  • 共情见证者:转化创伤的最佳方法
  • 重建信任,成为身边人的共情见证者
  •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改写你的故事:创造新的身份认同
  • 做好情绪调控,用故事创造“意义”
  • 你的过去由你“创造”
  • 由“缺”转向“得”,重构你的叙事
  • 用未来视角塑造身份认同
  •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提升潜意识:控制潜在驱动力
  • 记忆是物理性的,身体是情绪性的
  • 提升潜意识方法一:断食
  • 提升潜意识方法二:定期做慈善
  • 本章结语
  • 第六章 重塑环境:让所在环境与你的目标一致
  • 情境塑造角色:角色塑造身份认同与机体
  • 记忆策略:针对目标,进行选择性记忆
  • 忽视策略:学着对你的关注点做减法
  • 约束情形: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多潜能
  • 本章结语
  • 结语 拥抱未来,改变过去
  • 现在该你了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别拿性格说事儿

    当你的另一半说:分手吧,因为性格不合...... 你会怎么说?当你的前任三不五时杀上门来:都是因为你的性格,搞得我再也不敢爱其他人了,你不该负责吗...... 你又会怎么说?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开始审视自己:难道真的是性格搞砸了爱情?我曾经也如此。直到我看了奈飞出品的一部香艳的爱情片《解禁男女》,才发现:拿性格说事儿是不爱了的结果,而不是不爱的原因。因为,定义性格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更积极地经营与期待。01. 我的性格招谁惹谁了?《解禁男女》的故事背景是在一个普通的办公室里,因为男主和女主名字接近,在一次错拿快递的风波中二人结识,女主意外知道男主特殊的爱情癖好:亲密关系中喜欢扮演被控制的 “犬系” 男友。于是二人便开始了一场征服者和臣服者的爱情。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有熟悉感的是男主的前女友,像极了曾经嫌弃我们性格的那帮人。在电影中,前女友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一脚把男主踹下床 “你竟然喜欢这些玩意儿?” 男主在前女友的眼睛里看到了满满的厌恶,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一个招人讨厌的人?第二次,肆无忌惮给男主打电话 “我和我现任吵架了,你必须请我吃好的,因为我心情不好”,男主盯着电话,第一次否定自己:都是我的性格给她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第三次,搞砸了自己的爱情,于是杀上门来,撒泼打滚一番说:就你这个性格,以后都不会有人爱你的”,男主打扫着地上的一片狼藉,他第一次否定未来:我是阴暗的沟渠,即便遇到再好的人,我都不配爱了。从怀疑自己,到否定自己,再到否定未来,原来爱情里拿性格说事儿是最残忍的方式。因为它让你用一种局限的眼光来看自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下两组对话都是 “对方埋怨我们没做好” 的场景:第一组:“你总是犯错!”“你怎么永远都做不好?”“你一直都毛手毛脚的.......”“我从来都指望不上你。” 第二组:“你这次犯错了。”“你这次没做好。”“你这次有点毛手毛脚的。”“我担心这次你会搞砸。” 为什么第一组更容易让我们火冒三丈?因为最让我们愤怒的点不是犯错被说,而是 “总是”、“永远”、“一直”、“从来” 这些代表恒温的词。这些词让我们感到了一种从过去到未来都被彻头彻脑否定的耻感,似乎我们作为人的个体都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拿性格说事儿也如此,因为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默认了一个前提:性格也是恒温的,所以离开我们的人理直气壮,剩下的我们找不到方向。02. 性格真的不会变吗?性格恒温这件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鲜少有人怀疑。因为周围太多的事情在向我们证明性格的稳定性,如比大姨妈还准时的星座月播报、前阵子火遍全网的十六型人格测试、婚恋市场上最爱说的性格互补论等等。以至于我们开始产生了两大幻觉:第一,性格持久耐用。我们总以为成长就是一场进化,自己就是进化好的成品,一旦成熟,未来就不会有显著的变化。实际上,这只是 “历史终结错觉”。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丹尼尔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只是十年间,一个人的性格,包括兴趣、目标和价值观,都会发现很大变化。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一个人的性格会变得面目全非。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其实都是半成品,为了适应环境、目标等等,常常在改变自己。第二,性格由过去塑造。在感情里,最常见的就是一个人在过去塑造了今天的样子,比如遭受背叛的人会变得敏感多疑。这就是性格中的 “因果决定论”。可是我们也发现当这个人后来发现对方也是情有可原的,最终也会打开心结,并主动和解。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并非因为过去的事情决定了今天的性格,而是对过去事情的看法决定了今天的性格。在《性格修正》这本书中,最颠覆性格恒温的真实案例是一个叫安德烈的小男孩。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如果以性格恒温来看,安德烈的每个阶段都会给身边人带来错误的信号:第一阶段:神童降世。出身贫民窟,在学校里表现出超强的音乐潜力,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小号手。按照这个脉络,大概率是天赋异禀,勤奋努力,最终出人头地,成为一枚亮闪闪的 “凤凰男”,然后写一篇又一篇的励志文,做一场又一场的讲座,告诉大家出生并不会让命运一锤定音。第二阶段:古惑仔。可是高中之后的安德烈性格变了,小号丢进了垃圾堆,突发奇想要当一个 “酷小孩”,开始了打砸抢的 “古惑仔” 生活。这个惊人的转变就在于安德烈突然觉得乖宝宝不好玩而已。最终,出事了。安德烈打劫伤人,被投入监狱。按照这个脉络,安德烈大概率又是一个神童毁灭的反面教材,谁家姑娘都不会嫁给他的。第三阶段:哈佛宠儿。谁知道安德烈并没有在监狱养老,而是考上了哈佛大学,并在 16 年后当上了哈佛研究员。这又是一个励志男的故事,并且还是个事业有成、经历过风雨、可靠男人的故事。那么请问,性格到底是什么?站在每一个切面上,我们明明都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可是为什么这些切面连在一起,我们的判断都错得离谱?因为,性格并非切面,而是一条奔腾的河,灵活、可塑。03. 最浪漫的事儿是给性格一个可期待的未来回到《解禁男女》电影本身,男主和女主迎来了 HE,面对同样性格的男主,女主又是如何通过三个步骤谈出不一样的爱情?第一、重构过往经历女主在恋爱市场中其实是个被嫌弃的怪咖,生人勿进的脸、硬邦邦的言语、比男人还扛造的工作力,以至于在办公室里很少有人意识到她还是个女人。即便和闺蜜聊天,谈到对男主初次见面的小心动,也一脸丧气:就我以往的经历,怎么会吸引人呢?但是当女主意外发现男主的特殊爱情癖好之后,她开始重新装订自己的过往:为什么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被爱的过去就代表自己性格的缺陷?在以往未按预期发展的爱情关系里,我总该能得到点什么吧?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女主的眼睛里就有了光,开始憧憬试着和男主交往。我们每个人讲述自身的过去都有一定的自由,我们之所以总被 “过去” 限制或伤害,其实是我们讲过去的方式从来都是一个模式。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今天的自己就像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只能被动等待。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有句经典的台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心理学上,这其实是一种 “过早的认知定式”,是指只是基于情绪就形成认知并坚持下去。比如《解禁男女》中的前女友,只是牢牢记住了得知男主特殊恋爱癖好时候的震惊、厌恶的情绪,并基于这个情绪反应塑造了自己整个的恋爱记忆,并贴上了糟糕的标签。而自己后续的操作呢,看起来都有着充分的 “因为、所以” 的理性判断,实际上却都在坚持非理性的情绪记忆。第二、诚实面对自己当男主和女主打算正式开始这段征服者和臣服者的关系时,女主有一个十分棒的做法:在臆想两个人的理想状态之前,她花了点时间诚实地思考了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她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现在正让自己走向怎么样的未来关系?你觉得征服和臣服的这段关系怎么样?那是你真的想要的东西吗?你认为你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吗?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一段关系并没有像女主这样问自己几个问题,往往是迫于外在或者内心的压力就开始了一段关系。因为起点并非心潮澎湃,而是为了解决眼下的困难,最终就会变成 “一旦眼下的困难过去了,你我的未来不再有价值”。比如《我本芬芳》中的女主惠才,她和丈夫吕的结合就是因为当时当下她遇到一个难题:不结婚,就要被下放。结了婚,被下放的难题解决了,可是婚姻本身的问题又该如何呢?这点惠才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因此她势必面临一个没想清楚的、被局限的未来。“未来越大,当下就越大”,反过来,未来受到局限,当下也就达不到该有的高度。自然,关系就变得索然无味,直到 50 年后惠才和吕依然后悔当初选择了对方。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决策疲劳,是指在该做出明确决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清楚,导致决策的过程被一再推延,每次都要把自己拉回到做决定的时刻,一遍遍权衡各个选项。决策疲劳的反面是坚定决策,而坚定决策的第一步就是诚实面对自己。当《解禁男女》中的女主脸红心跳地感受着她想要的未来的召唤的时候,她便有了一种极强的使命感,围绕使命感不断塑造当下的身份认同和关系认同。第三、期待下一次相比于男主前女友每次见面都是讨伐过去的不好,女主每次和男主的话题大不同,他们永远在讨论下一次约会的方式。这并不是因为二人每次约会都很甜蜜,因此每次都期待下一次见面。其实在每次约会过程中,二人搞砸得很多 —— 比如本想带着手铐寻求支配和被支配的快感,却在咖啡厅里打翻了饮料,在众目睽睽下被当做怪胎慌乱逃走;比如本想下班后在办公室来一场性格大释放,却被丢在角落的录音笔记录了一切,因为 “道德败坏” 而成为公司笑柄;等等。看电影的我们看着狼狈的他们,都忍不住叹息:每一次正在经历的当下就是用来搞砸的吗?这和我们的真实生活很像:当下即便准备再充分,也会有意外让我们挫败。该怎么办呢?像女主一样,期待下一次。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 “不应期”,是指让情绪从一段经历中平复过来,继续生活所需要的时间。对比《解禁男女》中的女主和前女友,女主期待下一次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不应期,而前女友则是过于死板的不应期。一个拥有过于死板的不应期的恋人即便现在很好,也很容易在未来因为某一件事耿耿于怀,让你们的爱情走不下去。因为,这样的恋人真正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拉着你一起放弃未来只为过去哀悼。把这三点串起来,就是不重复过去、走自己的路、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能够这样一路相伴的人,难道不是最浪漫的伴侣吗?尾记:搞砸一段关系的理由很多,听听就好。绝大部分都是拒绝自我成长和拒绝看到对方成长的胆小鬼。毕竟,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而真正的勇敢者,从不会拿性格说事儿。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完善

      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走出舒适区,面对不确定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自己成为改变成想象中自己

        有启发的 7 句话 1. 要成为怎样的人是一个选择题,它是只有你才能做出的选择​2. 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性格测试,也不是你的过去 3. 热情是对你的奖赏,但你必须先有付出 4. 性格不是被找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行为创造出来的 5. 心态越灵活,就能越快释怀。心态越不灵活,纠结的时间就会越长,哪怕只是小事 6. 不要费力寻找你是谁。去探索你立志成为谁 7. 输入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输出。输出决定未来重点整理 1. 许多性格理论的核心论点是过去是预测未来最重要的因素 2. 要成为怎样的人是一个选择题,它是只有你才能做出的选择 3. 你的性格并非由过去决定 4. 成功者的生活方式:心怀目标,走出自己的路,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重复过去;勇敢地创造未来,而不是延续曾经的自己 5. 罗伯特・波西格:钢铁在良匠手中可以变成任何形状,而到了庸人手中也可能变成任何形状,却唯独不是他想要的形状 6. 愿景越具体,路径就越清晰,做事的动力也就越大。选择自己的目标,然后将整个灵魂交给这个目标,你就会在适当的时候实现转变 7. 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性格测试,也不是你的过去 8. 丹尼尔・吉尔伯特:人们误以为自己已是成品,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半成品 9. 性格测试是自陈式的,然我们的自我认识总在随着当前的关注点、环境和情绪而变动 10. 驳斥流行的关于性格的五种误解:性格以 “类型” 区分性格是内在和固定的性格来自过往经历性格只能被 “找到” 性格是 “本真的” 自我 11. 贴标签可以服务于目标,但目标不应该服务于贴标签 12. 你在十年前和十年后不会是同一个人 13. 做决策最好是根据未来的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根据现在的自己想要什么。决策与行动时应该站在未来期望情境的制高点上,而不是基于眼前的情况 14. 情境比内容重要得多。情境永远先于内容,因为情境决定了内容的意义、焦点、重点甚至形象。改变情境的同时就改变了内容!15. 萧伯纳:生活的重点不在于找到自我,而在于创造自我 16. 热情是对你的奖赏,但你必须先有付出 17. 性格不是被找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行为创造出来的 18. 稳固的关系不在于 “找到”,而在于通过这段关系共同创造并成为新人 19. 目标塑造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塑造行动,行动会塑造你现在和未来的性格 20. 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和原因都是目的、目标或使命 21. 丹・沙利文:自信心源于在制定的远远超出现有能力的目标上取得进步 22. 信心是想象力的基础:人必须有想象力才能预见和选择超越当下自身能力的未来 23. 保罗・科埃略:一个犯了不止一次的错误,就是一个决定 24. 要想变得更灵活、让高峰体验成为生活的常态,你就需要接纳不确定性 25. 大脑会通过 “预测失误” 也就是预测没有应验来变化和学习。预测失误是失败的另一种叫法,失败是学习的另一种叫法,而学习是改变的另一种叫法 26. 写日记:内化并清晰化你的目标日记中展望和规划未来更能让你将目标内化和明晰化以未来自己的身份,从未来的高度和视角进行书写 27. 相信的力量:与未来的自己对话 28. 对创伤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研究都表明,两者都会导致对失败的恐惧的夸大 29. 罗伯特・布:阻止我们达到目标的不是艰难险阻,而是一条通往更狭小目标的明确道路 30. 心态越灵活,就能越快释怀。心态越不灵活,纠结的时间就会越长,哪怕只是小事 31. 倾听者要求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想法:你能多给我讲一讲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部分为什么如此重要?
        你已经放弃追求美好未来了吗?
        从中能得出什么积极的东西呢?
        你的未来会因为这个而如何不同?
        你现在能做什么前进的事?
        我能帮上什么忙?
        32. 克里斯特尔・帕克:人是通过连接以下三者来从经验中创造意义的:首先,我们对事件或经历定义原因接着,我们将起因与身份认同相连最后,我们将起因与身份认同关联到更宏大的世界观与宇宙观 33. 你的世界观反映的主要是你,而不是世界。你对过去的看法反映的主要是你,而不是过去。因此,你应该以想要的未来自己为基础构建意义。这需要你有意识地去理解自身经历,甚至是难过的经历 34. 你是自身过去的设计师,千真万确。与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相比,你选择回忆过去的方式更多得多地决定了你的过去 35. 主动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认同:第一步:真诚地审视你现在让自己走向的未来第二步:写自传第三步:想象三年后的自己第四步:向大家讲述你的新故事:未来的你 36. 罗伯特・布罗:不要费力寻找你是谁。去探索你立志成为谁 37. 记忆是物理性的,身体是情绪性的 38. 提升潜意识方法:断食定期做慈善 39. 不要让过去的所作所为定义自己,你可以也应该被你未来的行为定义。不要被过去的经历定义,你可以也应该被你未来会创造出的高峰体验定义。高峰体验会让你从现在的自己变成你想要成为的人 40. 境设计的基本策略:记忆策略:针对目标,进行选择性记忆忽视策略:学着对你的关注点做减法约束情形: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多潜能 41. 齐格・金克垃:输入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输出。输出决定未来 42.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如果我们不创造和控制环境,环境就会创造和控制我们 43. 韦恩・戴尔: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性格。性格不是固定的。性格不是你必须有的,哪怕你从来没有选择另外的性格

          3
          评论
        • 查看全部45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巴别塔

        东方巴别塔(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品质人文出版的新锐实体。巴别塔文化主要通过高质量的版权引进及国内优质原创作者的挖掘,打造历史、军事及泛学习类等几大内容板块,与读者分享顶尖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