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聚焦社会治理、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的精品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大问题。

全书首先植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提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重点领域:一是风险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紧迫,应急、减灾、维稳模式亟待创新升级;二是开放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融入需求强烈,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亟待改革;三是多元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公平公正需求强烈,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利益倾斜的政策亟待更新;四是虚拟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表达和自我实现需求旺盛,网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亟待创新。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即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并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最后,本书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即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优化治理结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理论借鉴
  • 上篇:植根现实
  •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与安全需求
  •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表象与本质
  • 第二节 应急管理结构的固化与缺陷
  • 第三节 应急管理结构的演进与动力
  • 第三章 开放社会与融入需求
  • 第一节 单位制(人)与社区制(人)并存
  • 第二节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户籍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第四章 多元社会与公正需求
  • 第一节 社会分化及其效应的两面性
  • 第二节 公平正义与共享发展
  • 第三节 权益维护与多元包容
  • 第五章 虚拟社会与表达需求
  • 第一节 互联网经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服联网
  • 第二节 被动禁堵到主动引导
  • 第三节 消极防范到积极利用
  • 中篇:彰显特色
  • 第六章 保障公共安全
  • 第一节 国家治理视野下保障公共安全的举国体制
  • 第二节 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前移与后延
  • 第三节 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 第四节 灾害危机的组织适应
  • 第七章 化解社会矛盾
  • 第一节 社会主要矛盾与政府主要任务的转变
  •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 第三节 社会矛盾的类别与结构
  • 第四节 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三方模式
  • 第八章 培育自治社会
  • 第一节 社会治理体制及其目标模式
  • 第二节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 第三节 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健全
  • 下篇:聚焦重点
  • 第九章 做实决策风险评估
  • 第一节 四类风险及其评价
  • 第二节 完善稳定风险评估的公众参与环节
  • 第三节 稳定风险评估之评估的综合指标设计
  • 第十章 改革信访制度
  • 第一节 信访制度既要坚持又要改革完善
  •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规范扩容
  • 第三节 推行网络信访
  • 第四节 信访与司法分工协作、并行不悖
  • 第十一章 优化治理结构
  • 第一节 从科层制管理走向网络型治理
  • 第二节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前景
  • 第三节 服务型“网格化”治理的雏形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