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四书》原文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由整理者校以多种版本而成;译文则分别约请陈晓芬(《论语》),王国轩(《大学》《中庸》),万丽华、蓝旭(《孟子》)完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进入《四书》时代。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必读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论语
  • 学而篇第一
  • 为政篇第二
  • 八佾篇第三
  • 里仁篇第四
  • 公冶长篇第五
  • 雍也篇第六
  • 述而篇第七
  • 泰伯篇第八
  • 子罕篇第九
  • 乡党篇第十
  • 先进篇第十一
  • 颜渊篇第十二
  • 子路篇第十三
  • 宪问篇第十四
  • 卫灵公篇第十五
  • 季氏篇第十六
  • 阳货篇第十七
  • 微子篇第十八
  • 子张篇第十九
  • 尧曰篇第二十
  • 大学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中庸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孟子
  • 梁惠王上
  • 梁惠王下
  • 公孙丑上
  • 公孙丑下
  • 滕文公上
  • 滕文公下
  • 离娄上
  • 离娄下
  • 万章上
  • 万章下
  • 告子上
  • 告子下
  • 尽心上
  • 尽心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没办法评论,只能引用圣人的一段。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