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17-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论丛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主办的学术咨询性质的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东亚地域文明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两个专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热爱以及奉献精神,而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历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内容、历史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国史和世界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历史教育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育者本人素质的提高、公众历史教育的路径等问题,都是历史学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委员会
- 前言
- 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 努力开展世界历史的全民教育
-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
- 关于培养世界古代史研究人才刍议
- 传统与现实:历史研究、历史运用与历史教学
- 学术研究要不避“冷”
- 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 对当前历史教育问题的思考
- 历史知识教育攸关国民素质
- 改革历史教育,适应新时代民众素质提升需求
- 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教育
- 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
- 历史普及工作的现状、困境与展望
- 历史影视剧、历史通俗读物与历史知识的传播
- 浅谈公众历史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 “更多自主权、更大自由度”从何而来?——读邱勇校长《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 东亚地域文明的交流、冲突与融合
- 东亚的表达
- 东北亚地域古代史的“难民”视角
- 壬辰战争与东北亚变态——17世纪东北亚区域战争与文化认同问题
- 论明代东北亚国际秩序的二元结构
- 关于东亚文化交流的若干断想
- 关于东北亚海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东亚变局与日越关系的兴起
- 桥川时雄研究述评
- 德川初期日本型区域秩序的构建与学术道统的“自立”——以“儒学者”林罗山的外交文书和思想矛盾为中心
- 江户日本的“孔子形象”探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转向”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论纲)
- 日军“慰安妇”问题的研究与申遗
- 汉代衣冠明征士:瑞龙山朱舜水墓地设计释疑
- 近代日本的汉籍翻译及其意义——以田冈岭云的“和译汉文丛书”为例
- 激活千年涉外史料 铺垫周边外交基石——《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编后
- 东亚视野下万历朝鲜之役的研究
-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辽东矿税监高淮
- 宗藩关系原理的近代认识——人臣无外交与内政外交自主
- 韩国传统信仰与外来宗教——冲突与融合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